高校人事处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2024-12-03
999+
19.87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高校人事处 2024 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2024 年是我校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之年。一年来,人
事处锚定学校一轮“双高”验收、二轮“双高”申报和
“升本”工作核心目标,按照学校党委关于重点工作的决
策部署和具体要求,多措并举、强化引领,卓有成效地完
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精准引才,加快构建人才集聚高地
(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高层次人才选聘、引才
“绿色通道”、公开招聘、博士家属安置等方式引进人才
54 名,其中,博士研究生 9名,硕士研究生 43 名,本科生
2名。
(二)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组织硕博士研究生座谈会、高
层次人才书记校长见面会等活动 3次;帮助博士研究生解决
家属就业安置 3人;帮助引进人才申请优质房选购等。
(三)提升师资队伍学历。推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
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教职工学历学位水平的通知》,鼓
励并支持教师学历层次和学术能力双提升。本年度,新增
博士学历学位教师 5人、博士在读 12 人;加强对我校教职
工在外攻读学历学位情况的管理,为 10 位取得博士学历学
位教师报销学费 74.66 万元,解决了张泽慧、张明慧等一批
全脱产攻读博士学历学位人员历史遗留问题,为学校挽回
资金 32.3 万元。
二、强化师德师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一)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出台《落实师德师风
建设主体责任制实施办法》,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
出台并实施《师德师风提质年活动方案》;在人事处档案
室首次建立教师师德档案,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签订师德承
诺书;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党建述职考核清单;举办
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活动;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师德师风考
核工作,评选校级师德标兵15 名、校级优秀教师 20 名,2
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师德先进个人”,1名教师获评“XX 省
师德标兵”。
(二)传承与践行教育家精神。出台《关于落实“以教育
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从创新实践、深化改革等六大方面,将教育家精神的传承
与实践贯穿于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教师评估、人才发展
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三)营造尊师重教文化氛围。出台并实施《2024 年教师
节系列活动方案》,举办七大主题活动,感念师恩颂扬师
德;圆满举办教师节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优秀教师、师
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从教三十年教育工作者以及荣誉
退休人员,传承xx 精神,彰显 XX 教师风采。
三、坚持全面提升,打造高素质双师队伍
(一)构建全周期、全覆盖的教师发展体系。采用“4+3
+N”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覆盖“新手-熟练-精通-专
家”4个阶段,聚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3类能力,
实施 N个提升项目。全年共计培训教师达9052 人日,提供
教学比赛、资源库建设等全方位支持 4560 人次。
(二)切实加强新入职教师培训。制定《新入职教师培训
方案》,助力培养“四有”好老师,锻造沧医“金师”队
伍;完成 2024 年XX 省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工作,我校
274 人报名审核考试,目前已完成考试,正在准备教师资格
证认定事宜。
(三)继续实施教学名师培育工程。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省级2人,校级 4人。实施“理-实-教-研”四能教
师培养。选拔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师作为省级、国家级
教学名师培育对象。学年内,1名教师获批职业学校名师培
养对象。
(四)致力“双师型”教师培养。选派专业教师 382 人次到
院企开展实践锻炼,全年共计 65920 人次。开展 XX 省2023
年度“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双师型”教师 378 人。
(五)加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有国家级教学创新
团队1个、省级3个,国家级团队在中期验收中获得专家好
评,目前正在准备终期验收。选派4名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
团队核心成员赴德国学习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六)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带
头人和骨干教师任期考核及选拔工作,遴选校内外专业带
头人50 人,校内骨干教师 175 人。
(七)加强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发布《致全体兼职教
师倡议书》,明确工作规范。聘请 572 名校外兼职教师授课,
包括 11 名企业领军人才和大师名匠。特聘27 名行业企业高
级技术技能人才为行业导师,聘请 25 名专业技术和高技能
人才为校外专业带头人,聘任 27 名名师(医)为特聘教授
建立了 1000 余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八)促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建设。制订《培育国家级技
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办法》,本学年内成立校级技能大师
工作室 2个,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四、落实增效赋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一)高质量完成国培项目。依托我校培训基地,本学年
承接国家级培训项目 4个,获得国家拨款 117.9 万元,培训
省内外同类院校教师 187 人。
(二)完善社会服务与培训收益分配制度。提取不超过
60%的职业技能培训所得收入,用于核增单列管理的绩效
工资总量,增强各部门和广大教师开展社会服务与培训工
作的积极性。
(三)促进产教融合,推动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与产业
匹配度,推动学校专业群建设,组建 4个校级专业群,对接
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五、贯彻深化改革,强化人事制度管理
(一)继续深化学校职称评聘制度改革。修订《职称评审
管理办法》,完成 2024 年职称申报推荐评审工作,我校共
31 名推荐人选参加,其中正高级 8人,副高级人 19 人,中
级4人;完成岗位聘用164 人,包括专业技术岗位159 人、
管理岗位3人、工勤岗位2人,继续实现评聘结合;完成
20 人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报名组织、证书办理、材料入
档等。
(二)进一步完善聘期考核体系。制定《岗位聘任周期考
核实施办法》,以聘期内业绩成果为考核重点,从教学、
科研、社会服务及其他工作量等维度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
不断激活教师内生动力,逐步形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奖罚分明的用人机制。
(三)持续优化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全年发放自控绩效X
万元,技能大赛国省赛奖励绩效X万元,双高计划/提质培
优奖励绩效X万元,超出上年度同期 1.35 倍。
六、持续夯实基础,铸牢人事业务根基
(一)认真做好全年薪资的核算与调整工作。调整薪级工
资,人均增长 83 元,同比增加 2.4%;足额缴纳保险金额X
万余元,人均缴费基数高于社评工资 51.6%;发放返聘、
外聘教师绩效74 人次,发放金额41 万余元;为 2023 年退
休的26 名退休中人办理新待遇计发,增发基本养老金164.3
万元,增发职业年金 30 余万元;完成今年10 名退休人员退
休审批、视同缴费年限认定、线上退休业务以及个别人员
的养老保险补费;为离休人员报销医药费4次,减免费用
1.3 万余元;为新增 5名工伤人员争取伤残补贴 19 万余元;
为10 名困难遗属提高遗属补助7.07%,学校年遗属补助金
额达到 X元;追回被采取强制措施工资、保险等资金 17.5
万元。
(二)主动做好人事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人才引进、退转
军人安置接收、辞职、调动等各类人员共50 余人才手续办
理工作;完成了年度人事信息管理、教职工基本信息库维
护,协同配合其他部门相关数据提供与核对等工作;调整
教研室主任 5人;修订完善学校外聘、返聘人员管理意见,
签署用工协议,极大地缓解了相关部门的工作压力。
(三)精心做好年度考核与考勤管理工作。制定学校年度
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实行上下班“打卡”考勤制度,做好
各部门考勤与请销假管理工作,强化工作纪律和岗位意识。
(四)规范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常规人事档案管
理工作;完成 16 位中层领导干部人事档案回头看审核工作
完成人才引进工作中档案初审和材料补充工作。
(五)完成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人事处负责数据填报工
作。完成 2023-2024 学年 4个基础数据表和9个专项数据
表填报;基于双高建设和升本需求,明确了师资队伍的填
报标准,为其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提升专任教师
数量,将 2024 年新招聘的 5名博士研究生和 41 名硕士研究
生纳入其中;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校内教师的各项数据,合
理调配了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确保各项生师比
达到标准。
(六)高质量完成教育事业统计。综合考虑教育事业统计
特殊的填报要求,确定我校师资队伍填报口径。按要求文
成负责10 个报表的填报工作。
(七)做好数字基座工作。利用人事服务管理系统,实现
教师培训交流数据在线填报工作,各部门定期填报并上传
附件,经部门负责人和人事处审核,自动对接教育部数字
基座,支持导出上报状态采集平台;利用智慧校园平台,
在一表通中在线申报专职思政课教师数据工作,经人事处
审核,自动对接教育部数字基座。提高信息采集自动化程
度,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八)统筹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主动筛选、追踪台
账月报工作,在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京津教育交流合作
排名情况》连续5个月排名第一。
(九)组织开展“周末专家 XX 行”系列活动。借助京津优
质教育资源,推进我校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
邀请京津专家来校培训、讲座46 次。
(十)认真完成部门其他重要工作。完成创新发展行动计
划2024“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绩效报告、典型案例及相关
佐证材料撰写及上报工作;做好“双高”验收“高水平双
师队伍建设”绩效报告、典型案例及相关佐证材料的撰写
与准备工作;完成 2024 年学校绩效评价“高水平教师队伍
建设”数据上报工作。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人事处将紧密围绕学校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差距,
精准发力。一是引培用管服结合,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高
地。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管理、服务举措,积极
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二是同向聚
焦发力,不断提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加强高水平双
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
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三是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奖励性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做好人事人才工作,为建设和谐美丽
幸福 XX 贡献力量。
标签: #工作总结
摘要:
展开>>
收起<<
高校人事处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2024年是我校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之年。一年来,人事处锚定学校一轮“双高”验收、二轮“双高”申报和“升本”工作核心目标,按照学校党委关于重点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多措并举、强化引领,卓有成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坚持精准引才,加快构建人才集聚高地(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高层次人才选聘、引才“绿色通道”、公开招聘、博士家属安置等方式引进人才54名,其中,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43名,本科生2名。(二)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组织硕博士研究生座谈会、高层次人才书记校长见面会等活动3次;帮助博士研究生解决家属就业安置3人;帮助引进...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