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青少年道德建设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2024-12-03
999+
17.32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2024 年全市青少年道德建设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
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
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青少年这一重
点群体,充分整合利用辖区道德教育资源,与时俱进探索
“三化三式”道德实践路径,形成了大中小纵向有序衔接
“家校社”横向协同发力的“立体化”青少年道德建设格
局。
一体化布局+螺旋式进阶,构建纵向贯通的道德建设体
系。遵循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道德认知规律,开出适合
不同学段身心特点的道德实践“良方”,同时注重各学段
一体衔接,对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布局,实
现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形成纵向贯穿青少年成长阶
段的完整实践路径。一是“螺旋”进阶推进。依据青少年
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置“教之以礼”“教之以事”
“教之以思”“教之以行”分学段任务目标,如巴蜀小学
开展“学科+生活”个人品德教育,巴蜀中学打造“家国天
下青年担当”成长营,**医科大学打造“五术”医学人才
等,各学段目标任务层层递进、有机衔接,形成螺旋上升
的道德建设目标体系。二是“破壁”有效衔接。成立“区
域—集团—校本”道德建设共同体,强化校地联动、学科
融合、资源共享和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
开设大中小“跨学段主题沙龙”“道德建设一体化联合教
学研讨”等系列论坛,建立教师“对岗交流”机制,通过
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专题培训等方式,让不同学段教师
准确把握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等相邻学段目标衔接任
务,提升道德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三是“联通”创新
实践。探索“大手牵小手”道德实践创新课,推动大中小
不同学段青少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比如,在“米宝
宝”劳动实践中,由大学生设计现场课堂,为小朋友们普
及种植知识,在小朋友心中播下“粮食来之不易、劳动无
限光荣”的种子;在红色戏剧课堂中,由大中学生编剧、
导演和布景,大中小学生同台表演,合力上好一堂红色信
仰课。
数字化平台+全域式空间,组建横向互通的道德建设场
域。新一代青少年生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数字化时代,推
动道德教育工作数字化是时代要求、学生需求。**区以数
字化赋能道德实践,打造“云校”线上平台,实现思想道
德课程资源高清共享、场景智慧升级、成果立体评测,以
数字化平台链接横向互通的“家校社”道德建设大场域。
一是激活家庭第一课堂。以信息化技术链接人生中的第一
课堂,建立家庭教育实验班、家校社共育“星”联盟等共
育机制,研发亲子共学任务卡、家庭教育锦囊册、学生成
长全景图等数字化道德实践工具,录制家庭教育指导云课
程,引导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二是巩
固学校基础课堂。构建联动四川、河南等9省1市100 余
所学校的数据传输网络,通过 5G 网络、高清直播将高水平
高质量思想道德课程覆盖至部分缺少专业师资、“开不齐
开不好”相关课程的地区和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 22 个,
有效促进道德教育资源的统筹共享与优质均衡。创新开发
“智慧德育评价”系统,从“立行、立合、立善、立信、
立新、立志”等“成长六立”维度对不同学段青少年进行
全过程、全方位综合成长画像,实现道德教育过程性、结
果性评价一体化纳入,实时反映道德实践成效,同时通过
数字化“榜样章”“红星卡”等激励形式,引导学生见贤
思齐、自省自进。三是充盈社会共育课堂。坚持处处都有
道德实践的契机、人人皆可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以数
字化手段链接整合辖区人才资源、场馆资源等社会资源,
邀请榜样人物、优秀党员、退役老兵、红色讲解员等走进
网络直播间,以线上故事会、情景剧、事迹展等方式,通
过激活社会“大课堂”,汇聚起全社会育人的“大能量”
形成家校社共同关心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沉浸化场景+交互式体验,搭建深度融通的道德建设平
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区丰富的红色遗址、文博场
馆等资源,构成了一套生动新颖的道德实践“教材”。**
区坚持用好用活用精这些“教材”,为青少年开辟广阔的
“校外教室”,让学生们在广阔天地中沉浸式感悟,在
“行走”中促进道德养成。一是深入场景实践。整合“红
色三岩”等 50 余处红色场馆、人文地标,设计“千秋红
岩·童心向党”等 5大道德实践主题、10 条精品研学路线,
以“红岩巴士”串联其中,引导青少年在“行走”中寻根
红岩精神,感受时代变迁、国家发展进步的脉搏,厚植爱
党爱国情怀,亲身体验“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的融
合贯通。二是深层交互沟通。围绕青少年“倾听、解惑、
沟通”需求,搭建“心灵驿站”“心语信箱”等沟通平台
设计道德实践对话手册,开展“倾听一刻钟”“对话童心
世界”等沙龙活动,通过以心换心、换位思考,把灌输式
道德教育课堂转化为互动式沟通交流,让教师充分走进学
生内心世界,引导青少年共同成长。三是深度互动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场景等方式,探索构建互动式道德实
践平台,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见证者”转变为“亲历者”
研发“假如历史是个盒子”研学工具,鼓励学生带着问题
走进**大轰炸史实展馆,完成“剧本杀”式的深度探究;
推出沉浸式红色信仰课《无声的英雄》,使学生能够身临
其境地感受历史、体验文化、产生共鸣,增强道德实践的
亲和力、感染力。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2024年全市青少年道德建设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充分整合利用辖区道德教育资源,与时俱进探索“三化三式”道德实践路径,形成了大中小纵向有序衔接“家校社”横向协同发力的“立体化”青少年道德建设格局。一体化布局+螺旋式进阶,构建纵向贯通的道德建设体系。遵循青少年不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