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推进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暨2025年预算编制工作会议上的汇报发言
2024-12-03
999+
18.62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2024 年全市推进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暨
2025 年预算编制工作会议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23 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构建“该
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推动财
政资金优化配置、高效使用,有效提升集中财力办大事能
力。
一、突出“破基数”,彻底变革预算模式,重塑财务
格局
在财务管理领域,我们坚决摒弃了传统的预算基数思
维,对所有预算支出实施零基预算。这意味着,不论过去
的预算基数如何,所有支出均需从零开始重新评估。此过
程充分结合了当前的财力状况、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实
际需求以及过去的绩效表现,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同
时,我们开展了一场深入的市直财政政策清理行动,共梳
理出 79 项相关政策,并根据其实施效果逐一提出优化或废
止的建议。此外,我们还对同类项目进行了规范合并,显
著减少了预算部门的项目数量。据统计,2024 年市直预算
部门项目数量较 2023 年减少了 227 个,降幅达到 19.6%,
有效提升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二、突出“促统筹”,强化政府预算间的协同与整合
提升保障能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财政的保障能力,我们加大了政府预
算间的统筹力度。2023 年,我们成功将市直政府性基金预
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 6.83 亿元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
算,显著提升了财政保基本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建立了
财政资金年度统筹盘活机制,每年年底都会对所有超过一
年的上级资金和当年未使用完的本级资金进行平衡收回。
这一机制在 2023 年成功收回了平台结余资金 2.9 亿元和往
来账户资金 0.18 亿元,为财政资金的更有效利用提供了有
力支持。
三、突出“紧日子”,深入贯彻中央和省过紧日子的
精神,倡导厉行节约
响应中央和省关于过紧日子的号召,我们连续五年印
发了相关文件,要求各部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并从严
从紧管理“三公”经费等行政开支。通过连续的努力,我
们在 2023 年成功压减了市直非重点、非刚性支出 1.68 亿元
在2024 年的预算编制过程中,我们再次对运转类项目进行
了大力压减,按不低于上年 5%的比例进行初步压减,并在
执行过程中再按预算数压减5%,共计压减预算近1.5 亿元。
这些节约下来的资金被更多地投入到“三保”(保基本民
生、保工资、保运转)等重点领域,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
展大局。
四、突出“保重点”,动态管理保障清单,确保资金
精准投放
我们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政策走”
的原则,对重点项目进行了竞争筛选和预算论证。2024 年,
市直共编制了基本民生、公共服务、产业扶持、重点建设
四类重点保障事项清单156 项,涉及资金高达 58.9 亿元。
我们将“三保”、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足额编入
预算,确保重点任务的落实和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这一
举措不仅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
事的目标。
五、突出“提绩效”,强化预算绩效评价,提升资源
配置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我们强化了预
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我们邀请了多位专家对部分预算
单位的项目进行了公开评审,并成功审减了约 500 万元的预
算。同时,我们还减少了无偿补助、直接补助等传统方式
转而支持组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截至目前,市直已参与
设立了 10 只基金,并在阜投资项目 45 个、投资资金 9.1 亿
元。这些基金通过杠杆效应,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四
两拨千斤”作用,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突出“强监督”,完善监督体系,确保财政资金
安全规范使用
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财政资金监督体系,将监督
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全过程。在预算编制环节
加强对部门申报数据真实性和合理性的审核,防止虚报项
目和预算。执行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资金流
向,对于偏离预算安排和绩效目标的情况及时预警和纠正
同时,开展不定期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重大项目资金和
民生资金的使用情况。加强对预算公开的监督,确保各部
门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开预算信息,接受社会公
众的监督。对发现的预算公开不规范问题进行严肃处理,
并要求限期整改。通过公众监督的力量,促使各部门更加
谨慎地使用财政资金。此外,建立了与审计部门的协同工
作机制,定期与审计部门沟通财政资金监督情况,对于审
计发现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到
位,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地运行,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
护航。
七、突出“育人才”,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提升专业
素养
认识到人才是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
加大了对财政队伍建设的投入。一方面,组织了系列专业
培训课程,涵盖零基预算理论与实践、财政政策解读、绩
效评价方法等内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授课,
提升财政人员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建立了实践锻炼机
制,安排财政人员到重点项目和基层财政部门挂职锻炼,
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定
期举办财政业务知识竞赛和案例分析研讨会,鼓励财政人
员积极参与,通过竞赛和研讨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和钻研
业务的热情。同时,建立了人才激励机制,对在财政工作
中表现优秀、业务能力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职
务晋升、薪酬待遇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营造了良好的人
才发展环境,为财政工作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人才保障。
八、突出“促创新”,探索财政新模式,适应发展新
需求
积极探索财政与金融融合的新模式,除了产业引导基
金外,进一步研究开发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创新性金融产品
例如,探索开展财政资金与银行贷款联动的信贷风险补偿
机制,通过财政资金的适度补偿,引导银行增加对中小微
企业的信贷投放,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研究建立
财政支持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帮助企业盘活应
收账款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在数字财政建设方面持续创
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打造智能化的财政
预算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实现预算数据的实时采
集、分析和预测,还能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和不可篡改。通过这个平台,财政部门可以更加精准地掌
握财政资金的动态,为预算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
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更好地适应经济社
会发展的新需求。
九、突出“重沟通”,加强与各方协调,形成工作合
力
注重与上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国家和省
级财政政策的变化趋势,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
补助。主动向上级汇报本地财政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面临的
困难,为上级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确保本地财政
工作与上级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加强与同级部门之间的沟
通协作,建立了财政部门与发改、经信、教育、卫生等部
门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在联席会议上,共同商讨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重大项目规划、资金需求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避免部门之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与人大、政
协保持密切联系,主动接受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意见和
建议,不断改进财政工作方法,提高财政工作水平,形成
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财政工作的良好局面。
十、突出“谋长远”,制定财政长期规划,保障可持
续发展
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制定了财政长期
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到人口结构变化、产业升
级趋势、科技创新需求等因素对财政收支的影响。根据不
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合理预测财政收入的增长潜力和财政
支出的重点领域,提前谋划应对措施。对于可能出现的财
政风险,如债务风险、社保基金缺口等问题,制定了详细
的风险预警和应对预案。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储备机
制和合理的债务结构调整策略,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同
时,在长期规划中注重财政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紧
密结合,通过财政手段引导资源向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等
具有长远意义的领域倾斜,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发展条
件,保障本地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按照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部署,全
面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常态化开展政策项目清理,强
化财政资源统筹整合,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长效机制,为
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2024年全市推进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暨2025年预算编制工作会议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23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推动财政资金优化配置、高效使用,有效提升集中财力办大事能力。 一、突出“破基数”,彻底变革预算模式,重塑财务格局 在财务管理领域,我们坚决摒弃了传统的预算基数思维,对所有预算支出实施零基预算。这意味着,不论过去的预算基数如何,所有支出均需从零开始重新评估。此过程充分结合了当前的财力状况、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实际需求以及过去的绩效表现,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我们开展了一场深入的市直财政政...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