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教育系统思政育人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2024-12-03
999+
17.91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全省教育系统思政育人工作座谈会上的
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24 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
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
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
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
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指示,明确了
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使命责任,重申了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
地位和着力重心,为推动思政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
本遵循。
让党放心:秉持“红透+专深”的成才旨向。历史经验
证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
搏奉献。青年一代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与希望,肩负
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青年一代要牢记习
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化作行动
把专业过硬、信仰坚定作为奋进目标,做新征程上让党放
心的时代新人。新征程需要培养更多在价值观念上让党放
心的时代新人。道德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范畴,具
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树立什么样的道德归根结底要看遵循
什么样的价值引领。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用红色文化涵育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回答好新时代“培养
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的新思
路,也是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应然之需。人无德不
立,让党放心的时代新人,是自觉在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
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
人。这就要求青年一代在确保能力过硬的基础上,更加注
重思想道德上的建设与发展,补足精神之钙。新征程需要
培养更多专业素养让党放心的时代新人。开启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外部环境愈加复杂、风险挑战更趋严峻,破解贸易单边主
义、科技创新被“卡脖子”等困境的现实需求愈加强烈,
进而对时代新人专业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综
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2023 年9月,习近平总书
记视察时强调:“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
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
绽放青春光彩。”这就要求青年一代要聚焦专业素养的自
我提升,适应党和国家事业的人才需要,以强技能、强素
养的过硬实力为强国建设贡献个人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达成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机统
一。推进思政课建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
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审视,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
持“红透+专深”培养底色,用好红色资源这本“活教材”,
做亮做新“红色德育”,使学生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同时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繁荣昌盛作出积极贡献。
爱国奉献:强化忠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步入新时代,
迈向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新时代爱国主义在“两个
大局”的时代背景下迎来全新挑战。一方面,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引导世界大变局正向变化,对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
演进有着深远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等战略性举措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力
量和中国智慧;另一方面,世界之变也深刻影响着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
使复兴伟业面临前所未知的风险挑战。这些成就与挑战,
需要以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强化时代新人的价值认同,使其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确
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爱国主义教育法》,保障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贯彻落实,使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力和向心力空前提升。作为国家
和民族的未来,时代新人必须要怀揣爱国心、勇立强国志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家国情怀融入到青春奋斗里,把爱
国热情转化到切实行动中,把理想抱负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
一代时代新人的无私奉献。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就是一
部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生
动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壮阔画卷,展示了
中国共产党将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置于首位的根本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就伟大事业,能够赢得人民信赖
能够得到人民支持,是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舍弃小我、成
就大我,为了党和人民事业书写无私奉献的精彩华章。新
征程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仍离不开一代代人的
爱国心、报国行。时代新人要彰显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
把个人追求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越是
面对风急浪高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越要挺起赤诚奉献的
精神脊梁。为此,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同步推进,厚植时代新人为国建功、为民奉献的爱国情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最
新成果,既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又彰显着强大的实践
伟力,蕴含着培塑时代新人坚守理想、坚定信念的强大真
理力量。我们要用思政课诠释好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中国共产党的道理讲深讲
透讲活,不断增进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
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厚植时代新人为国建功、
为民奉献的爱国情怀的过程中实现启智润心、凝心铸魂。
担当重任:激发实干笃行的行动实践。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迫切
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贯穿于党和国家全部
事业和工作的鲜明主题。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
时代新人,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
的艰巨责任。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推进工作,对时代新
人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为完成
这一伟大历史使命服务的。能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实践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任务,不仅是判断时代新人能
否做到行胜于言的客观量尺,更是检视我国教育成效最为
直观且根本的标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是随随
便便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还需要接续奋斗。当代青年
要拿稳拿好历史的接力棒,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跑道上
挑重担、勇争先,把青春之志、爱国热忱融入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实践之中,为民族复兴伟业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
礴伟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以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思政课的高质
量,最终体现在其培养人才的高质量。建设教育强国,必
须明确教育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要让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认同社会主义道路,培育引导青年学生愿担重任、能担重
任、善担重任,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后继有人。“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思政
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坚持德才
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方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
内涵式发展,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只有把思政
课建设得“走新”且“走心”,才能使其不仅有“抬头
率”而且有“点头率”,从而让青年学生真正成长为堪当
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青年奋进,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准确把握新征程培
育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
乎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关乎顺应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选择。新征程上,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开
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
奉献、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全省教育系统思政育人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使命责任,重申了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地位和着力重心,为推动思政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让党放心:秉持“红透+专深”的成才旨向。历史经验证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青年一代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与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