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关于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2024-12-03
999+
25.46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关于 2024 年工作总结和 2025 年工作
计划的报告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
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决策
部署,真抓实干、奋力争先,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加
速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前三季度,我市第一产业增
加值达 336.46 亿元、增长 2.8%,力争全年一产增加值增
长3.0% 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273 元、增长
6.5%,力争全年增长 6.5%。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 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党建引领,凝聚“三农”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强化党组织建设。优化机关 6个在职党支部和 2个
退休党支部人员,开展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 8堂、警示教
育会 1次、中心组专题学习会 4次,各党支部开展“三会
一课”48 次、主题党日活动 32 次。调整联系支部局领导,
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
范作用,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
到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部署、
一体推动,增强业务“战斗力”。二是加强自身建设。召
开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工作会议 1次,开展群众身边不正
之风专项整治,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
理、涉农补贴监管等三项任务重点推进。开展工作作风督
查3次,以作风建设促进工作提高。树立鲜明用人导向,
提拔科级领导干部 16 名,晋升职级 10 名,事业人员专业
技术岗位晋升 27 名,引进选调生 2名,考调公务员(参公
人员)2名,事业单位公开招录、考调 15 名,基本实现了
年龄梯次配备、高素质专业化互补的良好格局。加大帮扶
援派力度,新增驻村干部 3名,共有 5名干部对口援助甘
孜州新龙县、雅江县、凉山州雷波县、巴中市恩阳区和非
洲乌干达地区。三是做好实绩考核工作。聚焦今年乡村振
兴实绩考核7大方面考核指标,全面对标对表查漏补缺、
抓好中省反馈问题整改、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我市在乡村
振兴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考核评估中获评“好”等次。
(二)抓好稳产保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开展“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
设行动,以粮油“百千万”单产提升行动为抓手,打造百
亩超高产攻关点 30 个、千亩示范片54 个、万亩带动展示
区8个,创造了小麦亩产421 公斤、中稻亩产814.5 公斤、
玉米亩产830.5 公斤等高产记录,全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
现场观摩暨交流培训会在我市举办。当前秋收进展顺利,
预计全年粮食面积达651.37 万亩、同比增加 3.07 万亩,
产量52.93 亿斤、同比增加 1.03 亿斤,粮食平均单产
406.26 公斤、同比增加 5.97 公斤,全年粮食丰收在望。
二是提升粮食产业效益。扩大本地酿酒粮定制规模,建设
酿酒专用粮产销对接基地67.25 万亩,其中:五粮液定制
33.25 万亩、溯源基地20.5 万亩,郎酒订单13 万亩,首
次实现“五粮”本地化定制示范。预计可收购合格产品 19
万吨、实现一产产值 9亿元、助农增收 1.46 亿元,定制生
产基地亩均增收 300 元以上。三是确保生猪稳产保供。抓
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承办全省稳定生猪生产现场会,
对全市空栏规模养殖场补栏生猪按 50 元/头给予一次性临
时补助。加快实施生猪“百村百万”项目,按照 100 头母
猪自繁自养、年出栏2500 头商品猪和配套400 亩以上种
植园地为标准生产单元,在全市新(改扩)建“德康 2号
家庭农场”,建设标准生产单元 400 个、年底竣工68 个,
新增产能17 万头,预计年末能繁母猪存栏 29.2 万头,全
年出栏生猪518 万头、居全省第 2位。本轮我市“菜篮
子”工作获评“优秀”等次,排名第 7名,较上一轮考核
提升 7名。
(三)聚焦成果巩固,坚决牢守返贫致贫底线
一是抓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落实常态化、网格化、闭
环式的精细管理工作机制,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截
至10 月20 日,今年新增识别监测对象2937 户9949 人,
全市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4225 户46571 人,已第一时间
落实帮扶措施。今年已稳定消除风险监测对象4423 户
15066 人,累计消除风险监测对象7991 户26361 人,风
险消除率 57%,其中识别纳入1年至2年的风险消除率
57.6%、识别纳入2年以上的风险消除率 87.9%。二是抓
实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全面分析集中排查预估收入数据,
市、县、乡三级同步开展数据分析和异常数据核实。全面
清理跨区域务工交通补助等转移性收入,指导到户帮扶,
提升群众满意度。扎实做好务工就业,加强信息数据比对
目前,全市“两个高于”“三个清零”目标基本实现。三
是抓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义务教育保障上,资助学
生约27.57 万名,完成 4905 名适龄残疾儿童评估安置。
医疗保障上,全市脱 贫 人口、监测对象参保 率 均 达
99.99%。健康帮扶上,完成 HIS 系统并接入省健康云平台
改造,实现信息精准识别、“一站式”结算。落实慢性病
签 约 、 大 病 分 类 救 治 , 重 点 监 测对象 家 庭 医 生签 约 率
99.94%。住房安全上,加快推进 606 户农村危房改造,
竣工540 户;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排查,核查消
除909 户疑似住房安全隐患。安全饮水上,共排查整改
365 户季节性缺水隐患。四是抓实考核评估等问题整改。
持续推动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截至目前,中省反馈的
106 个具体问题、举一反三排查433 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做好农业农村厅暗访组、省政府目标督查室来宜暗访、督
查反馈问题整改,坚持双台账双销号,会同有关市直部门
指导翠屏区、高县、兴文县整改清零。指导珙县做好挂牌
督办问题整改,已制定验收方案和验收指标,筹备近期开
展市级验收。五是抓实重点区域协作帮扶。聚焦易地搬迁
区域,调度搬迁家庭零就业动态清零,指导推进 3个安置
点规范化建设。落实“三盯三线”管理机制,截至目前,
今年已到位各级衔接资金18.2964 亿元,其中9.96 亿元
用于产业发展、实施产业项目586 个。浙川产业协作示范
园今年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1 家,实际到位投资6.55
亿元,相关做法获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黄艳高度肯定,并
作为东西部协作提质增效“四项行动”典型案例在全国推
广。
(四)坚持三产融合,推动现代农业高质发展
一是培育主体延伸产业链。对全市涉农企业进行精准摸
排,摸清全市涉农企业现状,分类建立重点龙头企业培育
对象储备库,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实施智改数转和设
备以旧换新等项目,推动革新技术、升级设备、提高产能
开展农业企业提质增效攻坚行动,今年以来发布农业招商
引资机会项目95 个,签约项目19 个、总金额 13.11 亿元,
在谈项目34 个、总投资额25.74 亿元,前三季度全市涉农
规(限)上企业实现产值 281.09 亿元,增长 6.65%。抓
好农业产业化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认定,今年共
培育储备18 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推荐上报 7家,川红集
团成功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目前我市国家级龙头企业5
家、省级 67 家。规划新建农文旅基地产业空间 35 个(改
扩建45 个),共包装项目453 个、计划总投资45.8 亿元,
目前已完成项目173 个、投资24.33 亿元,新培育涉农企
业317 户。二是畅通渠道拓宽供应链。完成山勾勾中央厨
房冷藏设施项目、绿源公司终端冷库项目等10 个农产品供
应链项目建设,农产品冷链流通率提高 5个百分点。全面
摸排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农副产品需求并形
成清单,打通“供应端”到“需求端”渠道,今年全市农
副产品规模化采购金额达54.62 亿元。建成全省首个茶业
电商直播基地,今年以来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 12.06 亿
元、增长 17.07%,预计全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5
亿元。x市早虾产业联合会和 x机场空港物流公司成功签订
协议,航空物流成本最高降低1元/公斤。三是培育品牌提
升价值链。积极申报省农业品牌目录、名特优新、“天府
粮仓”精品(培育)品牌等农产品品牌,新申报名特优新
农产品 17 个,全市现有省级农产品品牌目录产品 26 个、
“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 22 个。对 2023 年新发展
或续展认证绿色食品的 18 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53 个
产品奖补102 万元,全市绿色食品达 132 个。“x早茶”
“ 川 红工夫”分 别 入 选 2024 年 中 国 茶 区 域 品 牌 价值
top20、top50;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兴文县“中
国早虾之乡”称号。
(五)学习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推进整村培育。明确574 个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村
(199 个省级和美乡村、430 个“百千工程”培育村)的
年度建设任务,全面摸排基本情况、分析优势特点、找出
短板弱项,制定“一村一方案”,策划包装项目1016 个,
总投资11.92 亿元。截至目前,开工项目813 个 、 占
80%,竣工346 个、占34.1%。全市首批17 个聚居点规
划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15 个聚居点已动工。二是改善人
居环境。落实市级财政资金4000 万元支持 23 个村集中开
展以“三清四化”(清沟渠、清线网、清杂物、净化、亮
化、绿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清洁村庄行动。落实市级
财政资金3600 万元支持 30 个村创新建设以立面整洁、院
内植绿、围墙矮化通透为基本内容的美丽庭院示范户1500
户以上。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整村实施86 个村,
全年改厕2.4 万户。三是推进城乡融合。印发《2024 年非
城郊区域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
步明确“两海”示范区桃坪片区打造资源互助型、南溪区
菜花村和全福村打造中心镇带动型、江安县两江村打造资
源开发型、高县先娱村和山河村打造农文旅联动型城乡融
合示范样板,4个城乡融合示范区编制项目187 个,总投
资13.21 亿元。高质量举办全国“村跑”活动,受到中央
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专题报道,x站荣膺“最具影响力
奖”。
(六)夯实农业基础,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
一是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流出耕地恢复整改,全市
已完成耕地整改恢复 9.81 万亩,整改恢复量居全省第 2。
争取增发国债项目资金4600 万元和省级民生实事资金
1690 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优化建设时序,将项
目发布、选址、设计等环节前置,全面完成 2023 年27.2
万亩建设任务,加快推进 2024 年19.6 万亩建设和 232 座
提灌站建设。推行“集中流转—土地整理—集成出让—规
模经营”模式,以国有企业和村集体公司为实施主体,科
学引导农户承包地集中流转,目前全市新增流转土地7.68
万亩,预计今年全市新增流转土地10.2 万亩以上,推动全
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27.2%以上。二是推动现代种业
发展。依托“x南瓜、黄瓜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创新利用研
究”项目,两个品种(川早密一号,川早密 2号)通过
dus 测定,正在申请新品种认定。在兴文县、高县开展低
海拔车厘子品种引进试验及品种适应性试验,丰富我市的
“菜篮子”,调优农产品品种结构。联合西南大学 x研究
院、西南大学植物营养管理与智慧农业创新研究中心在翠
屏区、高县实施“x市特色水果全生命周期营养管理技术体
系示范”科技成果转化科研项目,显著提高优质商品果率
推动 x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
全面完成中、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相关任务
预计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把握农产品大量上
市季节、重大节日和两会等重点时段,针对现代农业产业
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重点主体,市、县
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实施食用农产品定量监测6010 批次,达
到常驻人口 1.3 批次/千人。
(七)筑牢安全防线,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一是狠抓安全生产。重点针对农村沼气和畜禽粪污化粪
池等重点部位和事故易发多发环节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全
面排查有限空间 10 个“是否”,全覆盖建立完善问题隐患、
问题整改、责任落实“三张清单”,今年以来共检查生产
经营主体 7943 个,排查隐患 960 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
改。持续开展存量变型拖拉机清零工作,目前全市存量变
型拖拉机已全部依法注销清零,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取得阶
段性成果。二是巩固禁渔成果。组建市禁捕退捕工作局际
协调机制,持续开展“渔政亮剑”“护渔百日”等系列专
项执法行动,全年查处案件 173 起,其中行政案件 83 起,
刑事案件 90 起。全力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全市有
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838 名渔民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
转产就业率和参保率达100%。承办 2024 年长江上游重
要节点城市政协增殖放流活动,今年共放流鱼类357 万尾,
成功开展长江鲟天然水域产卵场改造及自然繁殖试验,有
效促进长江生物多样性恢复。三是防治面源污染。按照
“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循环利用”的工作思
路,推广应用“猪—沼—果(菜、茶)”种养循环,健全
“养殖场+第三方服务主体+种植基地”粪肥转运还田等模
式,改造提升畜禽规模养场(小区)60 个,累计完成改造
提升 1530 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3%。
(八)突出改革创新,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深化农村改革。翠屏区通过实施闲置宅基地自愿有
偿退出,允许宅基地腾退形成节余指标,目前退出宅基地
4598 户、面积2132 亩,确认形成土地指标 1883 亩。启
动叙州区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细化制定改
革试点实施方案,探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县
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二是
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农村集
体资产运营增效、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专项治理等 4大行动,
对村集体经济收益成效显著、进步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
三类前10 强进行通报表扬,并选树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十大优秀案例,总结推广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
经营性资产参股等发展模式,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4.41 亿元,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69.14%,预计
今年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80%
以上。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全”模式入选“x改革典型
案例”、获省委 x副书记肯定批示。三是加快科技创新。
创新开展酿酒专用“小麦+高粱(玉米、水稻)”周年生产
技术、“早稻酒晚稻食”双季稻生产技术等高产高效技术
研究试验,引进开展低镉吸附、抗精喹禾灵除草剂等特殊
水稻品种引进试验。组建 8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深入农
业园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基层单位开展技术服务。启动
x“三农”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布局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
基地30 个,新增粮油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6万亩。持续实
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菜收获等机具,实行优先补贴
应补尽补,全年补贴机具5万台(套)以上。
二、2025 年工作计划
(一)抓强基固本,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灌站
建设任务,加快实现农田“能排能灌、宜机作业”。夯实
粮食安全基础。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推动大面
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夯实社会服务
基础。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实农业生
产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录库主体,加快推进各县(区)社会
化服务“五中心”建设。
(二)抓规模经营,种好增收致富“金土地”
健全市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实现
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数据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成都农交所x
所交易平台作用,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深
入开展“天府粮仓·百园建设”行动,新建一批粮油等重要
农产品稳产保供园区,大力打造一批农文旅基地产业空间
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预计成功创建省星级现
代农业园区 2个以上。
(三)抓项目谋划,打好农业发展“主动仗”
积极对上争取中省项目和政策支持,提前储备项目,畜
牧方面,争取将肉牛“见犊补母”政策和特色畜禽重点产
业链建设奖补政策纳入市委市政府产业政策支持范围;茶
叶方面,积极推进省级川红工夫红茶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
实施,提升屏山县、筠连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
农业融合方面,储备一批优质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争取
2025 年国家级产业强镇项目。
(四)抓乡村建设,擘画宜居宜业“新蓝图”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收入好、环境好、生活
方便“两好一方便”为目标、以城乡融合为抓手,持续推
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支持 163 个省级和美乡村
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补短、服务提升。紧抓“小切口”,
持续开展“三清四化”村庄整洁行动、户厕改造和美丽庭
院建设,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打造一批微景观规
模组团的美丽村庄和微田园集中连片的美丽农居。
(五)抓底线发展,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进一步优化防止返贫致贫
监测方式,全力以赴完成好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
项目标任务,确保取得后评估考核“好”等次。守牢农业
生态环保底线,切实抓好农业面源污染,坚定不移推进长
江十年禁渔工作,守护好一江清水。守牢农业安全生产底
线,加强养殖业涉化粪池密闭空间作业、畜禽屠宰、农村
沼气、农药使用等行业领域安全指导,动态消除各类事故
隐患,杜绝发生安全事故。
摘要:
展开>>
收起<<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关于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奋力争先,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前三季度,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36.46亿元、增长2.8%,力争全年一产增加值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3元、增长6.5%,力争全年增长6.5%。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2024年工作总结(一)强化党建引领,凝聚“三农”工作强大合力一是强化党组织建设。优化机关6个在职党支部和2个退休党支部...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