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区城乡社区工作创新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2024-12-03
999+
18.09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2024 年全区城乡社区工作创新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的汇
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街道聚焦“**前沿,活力家园”目标定位,
坚持“以民为本、专业支撑、资源共享、高效服务”工作
思路,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下共治共建、多元融合治理体系
以“三强化”助推“三链融合”,推动基层治理逐渐从
“小治理”向“大融合”发展,推动基层治理更加充满活
力,基层公共服务更为精准高效。相关工作经验入选《全
国百佳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全国城乡社区工作创新
经验材料选编》。
一、强化组织建设,织密“党建链”
一是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协同联动,深化拓展街道
“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职能,建立“组织共建、
资源共享、活动共联”机制,与山东省委党校离退休工作
处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辖区 22 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共
同参与基层治理。今年以来,开展“同心阅读”“鲜花颂
党恩”“翰墨飘香·福到我家”等共治共建活动 50 余次,
有效破解了部分基层党组织资源短缺、活力不足等难题。
二是创新组织培育载体。依托街道“青合家园”,持续
擦亮“院落微党课”“马扎会议”“青合学院”等党建品
牌,制定符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育计划,提升党员干部、
基层群众等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今年以来,开展党群培
训班 600 余次,培育孵化社区队伍 8支、社区本土人才 28
人,覆盖基层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居民群众等千余人次。
三是完善联动共治机制。依托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养
老服务中心、“如康家园”等平台,深入推进“社区、社
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
源”五社联动,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三
张清单”服务机制,推动资源共享、需求对接、服务到位
广泛开展社会救助、文化建设、政策宣讲、困境帮扶等公
益服务。今年以来,整合辖区内外服务资源 30 余个,提供
15 个专项服务项目,开展公益活动百余场,服务辖区居民
5000 余人次。
二、强化共建共治,畅通“治理链”
一是搭建协商议事平台。聚焦基层实际和百姓关切,搭
建“小院茶馆”协商议事平台,一方面创新“品茗议事”
形式,制定“提、议、统、行、评”五步协商议事工作法
规范意见建议提出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创新
多元参与渠道,打造“儿童议事会”“小院会议”“知音
会客厅”等参与平台,引导多元主体建言献策,以基层协
商民主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今年以来,开展老旧小区改造
健身器材设置等议事活动 28 次,专题“商量”8次,采纳
意见建议 32 项,以“共同提案”的方式,收集社区治理和
发展的意见建议上百条。“小院茶馆”经验模式,在《中
国社会工作》期刊、《联合网》等媒体刊发推广。
二是探索“双向”联动发展路径。以培育发展社区社会
组织为主线,探索“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定制指导+社区社
会组织孵化基地专业培育”双向联动发展路径,形成“社
区队伍—社区自组织—备案管理”的模式,根据不同类别
社会组织提供系统化“定制”服务,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力
量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目前,街道培育社会组织 70 余支,
包括环境保护、为民服务、邻里帮扶等在内 10 类。现有登
记志愿者 600 余人,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400 余场,累
计服务时长 2.3 万余小时。
三是拓宽多元慈善助困渠道。搭建平台整合辖区各类资
源,进一步广泛动员、吸引和整合社会资源引导慈善力量
参与基层治理,打通广大爱心企业、公众参与支持公益事
业的渠道,坚持需求导向,建立困境老年人、残疾群体、
独居老人等困境人群精准服务机制和“一户一策”个性化
帮扶机制,依托山东省乡村扶贫基金会平台,实施“暖心
微改造·旧居焕新颜”系列帮扶项目,着力解决群众问题,
提高生活品质。累计帮助困难家庭、独居老人、困境儿童
等30 余户,慰问困难居民 300 余人,提供定制窗帘、铺
地板、刷墙面、改屋顶等微改造服务和心理咨询、情绪慰
藉、作业辅导、法律咨询等精神服务共计 20 余项,以街道
“小慈善”撬动社会“大公益”。相关经验做法在新华社
《人民网》《山东新闻联播》《联合日报》等多家主流媒
体进行专题报道。
三、强化为民服务,延伸“服务链”
一是建立枢纽型微服务机制。以街道区域实际需求为本,
秉持“支持、融入、同行”的服务理念,针对“一小一
老 ” 等 困 弱群 体 , 科学 设 置服 务 项目 , 创 新
“TCU”(StoryTelling 叙社情,TalentConverging 聚才
智,SpiritUniting 拢人心)运行模式,搭建“叙:社区需
要精细识别”“聚:社区发展能力提升”“拢:困境人群
精准服务”三大平台,开展“愉快少年事”“青合学院”
“96 街坊”等专项服务项目,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设
立“守望相助”帮扶项目,建立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志
愿者等与辖区困难群众“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机制,为
410 名残疾人、210 户困难家庭、36 名独居老人、11 名
困境儿童提供精准服务。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国百佳社
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全国社工站建设优秀案例集》。
二是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力度。紧扣老年群体“养老不离
家”的愿景,将“在家中”和“在社区中”的养老服务结
合起来,为老年群体提供平台服务,推进基础服务向优质
服务转换升级,实现养老服务供给由“惠及”到“优享”
强化服务覆盖,建立基层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常态化提供
老年配餐服务、居家照护服务、康复理疗服务等 10 余个专
业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文娱活动开展,“上门陪
伴”“闲谈拉呱”和“生命故事”为主要形式,为老年人
提供精神慰藉等服务百余次。注重群体参与,充分发挥联
结关系的平台优势,搭建了社区老年人开展公益活动的平
台,建立“互助小组+养老服务”的工作模式,及时回应重
点老年人养老需求,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
为 ” 的 社 区 氛 围 。 今 年 以 来 , 开 展 “ 巧 手 有你,爱 在
‘益’起”“暖冬行动”等服务活动 92 场,服务辖区老年
人1800 余人次。相关服务案例在《中国社会工作期刊》发
表。
三是提高助残服务质量。成立“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
开展“托养+就业+康复+培训+志愿服务”五大服务,创
新“平台+服务”模式,畅通参与渠道,以传统节日、社区
运动会等为切入点,为残疾群体提供均等参与机会,引导
残疾群体广泛参与社区活动,推动“残健融合”发展;成
立残疾人志愿服务队,引导鼓励残疾群体积极投身手语教
学、聋哑人舞蹈队表演等志愿服务中,推动残疾群体积极
参与社区治理;充实辅助性就业项目库,开设手工技能、
厨艺等就业项目5个;强化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探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康家园”社区康复服务模式,惠及
残疾人600 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实现“合态和居”建设,深化
基层治理创新,探索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引导基层治理
参与更加充满活力,公共服务提供更为精准高效,基层治
理共同体更为协同合力,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基层治理贡
献力量。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
标签: #经验交流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2024年全区城乡社区工作创新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街道聚焦“**前沿,活力家园”目标定位,坚持“以民为本、专业支撑、资源共享、高效服务”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下共治共建、多元融合治理体系以“三强化”助推“三链融合”,推动基层治理逐渐从“小治理”向“大融合”发展,推动基层治理更加充满活力,基层公共服务更为精准高效。相关工作经验入选《全国百佳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全国城乡社区工作创新经验材料选编》。一、强化组织建设,织密“党建链”一是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协同联动,深化拓展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职能,建立“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机...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