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深化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2024-12-03
999+
51.51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2024 年全市深化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推进
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县深入践行为民服务发展理念,健全完善
党建引领、规范救助、多维服务、监督考评、协同联动机
制,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基
层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善暖**”社会救助服务品
牌,2024 年被确定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一、完善党建引领机制,锻造联动合力。一是高位推
动,帮扶群众“零距离”。县级层面研究部署“党建+社会
救助”工作,创新构建“村—网格(村小组)—党员联
户”三级党建工作网络体系,全县共设立 766 个网格,1000
余名基层党员干部分片包户,联系困难群众 5000 余户。实
现9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318 个行政村党群服务中
心设“救助 e站”全覆盖,将村(社区)党组织主题党日活
动与困难群众社会救助集中申报有机结合,搭建村、社区
咨询角,现场受理、现场授权、现场申报。二是综合施策
下访群众“心贴心”。全面开展党员干部与信访对象结对
帮扶行动,完善快速响应机制,对群众来信来访、电话投
诉、上级转办等渠道反馈的各类信访问题,第一时间指定
专人负责,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实际需求,缩短办理
时限,提高办理效果,让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得到及时就地
解决,做到“反映一户,回应一户,落实一户”。三是主
动发现,扶助群众“解急难”。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
设立党员先锋岗,成立“善暖**”救助先锋志愿队,通过定
人定岗、专人专岗、挂牌上岗,及时受理、转办、反馈社
会救助申请事项,实现群众办事“进一扇门、找一个人、
办一切事”。健全基层党员干部走访探视服务机制,常态
化开展关爱服务行动,全县共建立 200 余份探视台账,动态
记录救助对象的生活状况和困难需求,实现“情况明、底
数清、问题准”,为 518 名困难群众链接救助服务资源,帮
助其解决急难问题。
二、建立规范救助机制,提升帮扶质效。一是优化文
书,建构救助流程“线索网”。按照便民简洁要求,将特
困、低保、低边申请书整合成低收入人口申请书,实现了
“一次申请、分类认定”;将部分非必要文书整合精简,
梳理6大类救助政策、优化保留 66 个文书。结合年度救助
动态复核,对档案进行全面更新,确保救助流程“环环有
痕迹、步步能倒查”,用行政文书标准化,推进救助工作
规范化,目前全县 6000 余份救助档案已经全部完成标准化
归档。二是数字赋能,打造救助档案“信息网”。对全县
社会救助档案进行电子档案升级,按照救助类型、救助时
间智能分类,编制目录索引,确保电子档案底数清、对象
准、资料全,全县社会救助档案共整理归档 25000 余份,5
年以内各类救助档案材料均可高效精准查询。三是精准帮
扶,织密救助机制“长效网”。严格落实低保对象全员复
核机制、低保金动态调整机制、特困人员失能等级评估机
制,确保低保金、特困照护供养金精准发放;建立“社会
救助能力提升日”机制,确定每月第三周的周二作为全县
集中能力提升日,召集相关镇办集中开展“提级复审和一
事一议”,启动财产豁免程序,解决复杂救助个案,确保
精准救助、不遗漏。
三、实施多维服务机制,优化服务供给。一是政策创
新,拓展救助“深度”。制定出台《**县加强对特殊困难
家庭人员救助的实施细则》,将全县 82 名重度失能且家庭
成员照护能力不足的低保对象纳入服务类救助,同时为特
困人员创制“住院+陪护+救助”融合式服务项目,引入 3
家专业照护机构,由政府购买服务,今年以来已为208 名特
困人员开展陪护服务,弥补了供养工作短板。二是需求牵
引,提高救助“精度”。探索“政府+慈善”相衔接救助模
式,开展“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全
面摸排了解老年人困难需求,实行一人一档、靶向救助。
累计为229 名老年人开展“N+1”小时助洁、助浴、帮办代
办、心理慰藉等亲情照护服务,同时配备视频通话设备、
生命探测仪等智能化监测设备,全部连入智慧养老数字平
台,提供24 小时实时监测,保证救助服务“不断线”。三
是资源扩容,增加救助“厚度”。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
残”特殊服务群体,以“微心愿”接单形式,通过“链接
资源、共享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公益力量参与社会救
助服务,拓宽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累计创
设服务类救助项目26 个,惠及群众 1万余人。
四、强化监督考评机制,筑牢保障防线。一是内部监
督,拧紧责任“发条”。成立由民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协
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内部监督小组,定期对各镇(街道)救
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检。重点审查救助申请受理流程是
否合规、档案资料是否完整详实、资金发放是否精准及时
以季度为周期形成监督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当场交办、限
期整改,将整改落实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督促基层工作
人员时刻严守救助工作规范,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外部监
督,广纳民意“活水”。搭建社会救助监督举报平台,线
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上在政务网站、官方公众号显眼位置
设置举报入口,线下在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张贴举报电话与邮箱,广泛接受群
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逐一登记在册、迅速核
实查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并及时将处理结
果向社会公开,增强救助工作透明度。三是绩效考评,激
发动力“引擎”。制定科学细致的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考评
办法,从救助覆盖面、帮扶精准度、群众满意度等多维度
量化考评指标,按年度对各镇(街道)及相关工作人员进
行全面考评。对考评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奖励,优先考虑
评先评优、晋升提拔;对考评成绩靠后者进行约谈提醒、
专项培训,督促其奋起直追,通过奖优罚劣,在全县救助
工作领域营造奋勇争先、实干担当的浓厚氛围。
五、深化协同联动机制,汇聚磅礴力量。一是部门协
同,打破壁垒“联合作战”。民政、卫健、教育、人社等
多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每月围绕困难群众医疗
教育、就业等多元需求展开研讨,共同制定帮扶方案。卫
健部门为困难家庭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减免部分诊疗费用
教育部门加大对困难学生资助力度,从学前到高校全程护
航;人社部门则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精准推送就
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各部门攥指成拳,全方位托举困
难群体生活。二是城乡联动,统筹资源“互补共进”。县
城与乡村在社会救助资源分布上各有优势,积极推动城乡
结对帮扶,组织县城优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与乡村困难
村(社区)结对子。县城的社会组织带着专业社工力量、
丰富物资奔赴乡村,开展法律援助、文化下乡等特色救助
活动;乡村则为县城救助力量提供贴近群众生活、了解实
际需求的实践场地,双方互通有无,缩小城乡救助差距。
三是区域合作,跨界携手“抱团取暖”。主动与周边兄弟
县区建立区域救助合作联盟,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突发
公共事件等特殊情形下,共享救助物资储备库资源、互派
专业救援救助队伍支援。同时交流借鉴先进救助工作经验
创新做法,定期举办区域救助论坛,共同探索破解跨区域
流动困难人口救助难题,为区域社会稳定筑牢根基,让社
会救助这张大网在协同联动中越织越密、越织越牢。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2024年全市深化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县深入践行为民服务发展理念,健全完善党建引领、规范救助、多维服务、监督考评、协同联动机制,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基层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善暖**”社会救助服务品牌,2024年被确定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一、完善党建引领机制,锻造联动合力。一是高位推动,帮扶群众“零距离”。县级层面研究部署“党建+社会救助”工作,创新构建“村—网格(村小组)—党员联户”三级党建工作网络体系,全县共设立766个网格,10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分片包户,联系困难群众5000余户。实现9个镇(...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