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建设成就和经验
VIP专免
2024-10-11
999+
34.77KB
4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文化建设成就和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莫 XX
(2024 年9月26 日)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中国走过 75 年光辉历程。新中国成立之
初,我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几乎一穷二白,经过 75 年的
建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我国 75 年的文化建设中,
我们在文艺创作、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在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
础。
一、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文化建设成就
新中国成立 75 年来的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新
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探索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时期;第三个阶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时期。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文化建设成就
1.文艺创作
文学创作方面,我国产生了《红日》《红岩》《红旗谱》《保卫延
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
《创业史》《三里湾》《山乡巨变》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既歌颂
了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也讲述了
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凝聚了人心,汇聚了
强大精神力量。
电影创作方面,无论是表现苦难辉煌的革命历史题材,还是反映火
热的社会主义现实生活,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比如,表现革
命历史题材的《白毛女》《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董存瑞》
《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等作品,彰显出
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表现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作品,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
《北国江南》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电影创作者积极探
索“主旋律”与“类型片样式”的结合,比如《鸡毛信》《小兵张
嘎》《智取华山》《羊城暗哨》《冰山上的来客》等作品的出现,
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创作出进一步贴近观众,有温度、有魅力的新
型主旋律类型片积累了可贵经验。
动画片创作方面,我国动画片逐步褪去了美国、苏联动画影响下的
模仿痕
迹,成功开创出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学派”。1950 年2月,
原东北电影制
片厂美术组的特伟、靳夕、方明等人奉调到上海加入上海电影制片
厂,以此为标志,新中国的动画片创作以上海为中心逐渐开展起来,
中国动画片也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1955 年的《乌鸦为什么是
黑的》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万籁鸣、张光宇、张正宇等人
在1961
年和 1964 年制作出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获得包括
中国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动画电影、捷克斯洛伐克第13 届卡
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等多个奖项。迄今为止,《大闹天
宫》已经在全球超过40 个国家和地区上映,为中国动画片赢得了巨
大的世界声誉,孙悟空也成为全世界观众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同时,这一时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吸收了中国传统美术技巧及
视觉风格,成功开创剪纸片、折纸片和水墨片三种新的动画样式。
1958 年,万古蟾汲取中国民间皮影戏和剪纸艺术的特点,制作出第
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 年,虞哲光运用儿童手工
折纸造型,摄制完成了第一部折纸动画片《聪明的鸭子》;1961 年,
特伟、钱家骏带领青年导演们让富有中国特色的水墨画“动”了起
来,开创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并在国内外获得
了广泛赞誉,宣告了中国水墨动画首创成功。
戏剧和舞台艺术创作方面,1964 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首演。1965 年,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首演。这些作品展现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史,至今仍产生
着深远影响。1959 年,京剧《杨门女将》首演。豫剧《花木兰》
《朝阳沟》等深受观众喜爱。话剧《万水千山》《霓虹灯下的哨
兵》,以及老舍的《茶馆》《龙须沟》,郭沫若的《蔡文姬》,儿
童剧《马兰花》,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歌剧《江姐》《洪湖赤卫
队》《红珊瑚》,舞剧《宝莲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都
是这一时期的戏剧精品。
音乐创作方面,新中国成立后 17
年歌曲创作的鲜明特点是:题材集中、主题突出、情感激越、节奏
齐整,抒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比如耳熟能详的《歌
唱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以及《英雄赞歌》
《让我们荡起双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为祖国献石
油》《洪湖水浪打浪》等作品,在抒发爱国之情的同时,表达了对
未来纯真的渴望和向往。20 世纪70 年代,出现了《打起手鼓唱起
歌》《北京颂歌》《红星照我去战斗》《祝酒歌》等作品。
这一时期,革命题材的交响乐是另一重要分类。比如,1965 年创作
的交响
乐《红旗颂》,主题旋律蓬勃大气。1952 年创作的表现新中国欣欣
向荣的主题交响乐《瑶族舞曲》,旋律优美。1956 年创作的《春节
序曲》,已经成为春节期间的必备曲目。这些作品的特点是把民族
元素和西方乐理有效结合,实现民族化和群众化的审美情趣。
1959 年,何占豪、陈钢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把江南地区
的音乐、我国古代的爱情传说、西方协奏曲样式和交响叙事方式完
美融合,是公认的小提琴协奏曲的经典。1970 年元旦期间,钢琴协
奏曲《黄河》创作完成。
美术创作方面,新中国的成立更广泛地推动了大众美术运动。为什
么要推动大众美术运动?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半文盲占总
人口的80%以上,社会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娱乐活动和文化活动
比较匮乏,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利用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等
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20 世纪50 年代到 80 年代,是我国大众化美术的黄金时期,出现了
一批非常优秀的连环画大师,如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顾炳鑫、
刘继卣、王叔晖、贺友直、华三川、程十发、刘旦宅、范曾等,特
别值得一提的是,程十发、刘旦宅、范曾等画家,不仅在连环画上
很有成就,还擅长国画创作。
当时,顾炳鑫和刘继卣被称为“南顾北刘”。顾炳鑫用连环画的方
式积极宣传我们的革命历史,创作了《渡江侦察记》等多本新连环
画,这些连环画在20 世纪50 年代刮起了“顾旋风”,频频获奖。
刘继卣被誉为连环画艺术大师、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东方的伦
勃朗和米开朗基罗”,曾获1956 年莱比锡书展览会金奖。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他创作的连环画册《鸡毛信》出版,震惊了美术界,
使刘继卣的声誉大振。
新中国成立之初,蒋兆和、宗其香、李斛等画家是中国画的代表人
物,他们的写实水墨人物画非常著名,诞生了很多名作。叶浅予的
舞蹈人物画和黄胄的新疆人物画都致力于将速写和彩墨融合,既有
国画的因素也有西画的因素,比如黄胄的《洪荒风雪》。林风眠的
彩墨仕女和关良的简笔戏曲人物,在艺术形式的革新上颇具现代感。
新中国的山水画艺术从过去孤高冷峻、文人相轻的审美取向,逐渐
转向歌颂祖国最新讲话系列的大好河山。1954
年,李可染、张仃开启了写生山水活动,促进了20 世纪60 年代初
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的崛起。傅抱石、石鲁、李可染、钱松嵒、
关山月等画家的作品,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表现出祖国山水雄阔壮美的气质。
这一时期,油画、版画和雕塑这三种美术形式,主要是以学习苏俄
美术为主,使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比如,罗工柳的
《地道战》、侯一民的《刘少奇和安源矿工》、柳青的《三千里江
山》、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都是表现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
设的经典油画。新中国的版画既有延安窑洞传统也有上海亭子间做
派,由此与生产建设、地域文化相结合而发酵的北大荒油套、江苏
水印和四川版画这三大流派,才使新中国版画的面貌更加鲜明和饱
满。雕塑方面,由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和曾竹韶等留法雕塑家
引进的写实雕塑,在新中国率先垂范创作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四
周的浮雕,其写实而又典雅的汉白玉造像因浓缩了中国革命的艰辛
历程而成为新中国雕塑最经典的国家形
象。
2.文化事业
报刊发行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公营新闻传播事业开始形成。在报
刊领域,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中心、党报党刊为主体的公营报
刊网。到 1965 年,全国报纸数为413
家。期刊当时有三大方阵:以《中国文学(英文版)》《中国科
学》《中国工人》《中国画报(英文版)》为代表的“中国”期刊;
以《人民文学》《人民美术》《人民教育》《人民戏剧》《人民公
安》为代表的“人民”期刊;以《新体育》《新观察》《新建设》
《新电影》为代表的“新”期刊。1958 年4月2日,《中共中央关
于各省、市、自治区必须加强理论队伍和准备创办理论刊物的通
知》印发,同年6月中央党建理论期刊《红旗》正式创刊,随后各
地党刊《前线》《解放》《实践》《红星》《奋进》等纷纷创刊。
到1965 年,我国期刊种数是790 种。
以科技期刊为例,截至1965 年,我国拥有科技期刊约465 种,所覆
盖的学科基本完善,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体系。
1966 年2月28 日,袁隆平撰写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科学通
报》中文版第17 卷第4期发表。由此开启了我国水稻育种杂种优势
利用的序幕,迎来了杂交水稻发展的新时代。一经发表,就得到国
家科委主任聂荣臻的支持。1966 年5月,国家科委给湖南省科委和
安江农校发函,要他们支持袁隆平的研究工作。袁隆平后来回忆那
段历史说,“是我那篇发表的论文救了我!”1977 年3月,屠呦呦
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
义在《科学通报》第 22 卷第3期首次发表了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及
相对构型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
素》,该文对屠呦呦荣获2015 年度的诺贝尔奖可谓意义非凡。
图书出版发行方面,到 1964 年,全国共有出版社87 家。新华书店
是当时传播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地方,往往建在热闹繁华的位置
上。中央发布的文件都能通过新华书店的发行网络传递到全国各地。
广播电视制作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完善了中央广播事业管
理机构。到 1953 年,广播在全国各地大体普及。1955 年,毛泽东同
志要求发展农村广播网。到 1975 年,我国有线广播基本普及。新中
国成立之初,我国广播电台只有49 家,1978 年发展到 93 家;电视
台从1958 年起步,到 1978 年发展到 32 家。
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整体文化水平很低,
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80%以上。到 1978 年,我国成人识字率达
到66%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8.5%。1949 年,全国公共图书
馆仅有55 个、文化馆(站)896 个、博物馆21 个。到 1978 年,全
国共有公共图书馆1256 个、文化馆(站)2840 个、博物馆349 个。
1949 年11 月,中央人民政府在文化部内设立了文物事业管理局。
1973 年2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为国务院直属
局,主管文物、博物馆、图书馆工作。1950 年,国家文物局用于全
国文物保护的资金只有84 万元。1978
年,这一数字达到700 万。1953—1957 年五年文化事业费总投入为
4.97 亿元,1978
年当年增加到4.44 亿元。
对外传播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就很重视对外传播了。比如,
《中国报道》《中国建设》《人民中国》《人民画报》《北京周
报》等杂志。又如,杨宪益英译《红楼梦》以及《毛泽东诗词》的
英译本发行。
(二)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建
设成就
1.文艺创作
文学创作方面,21 世纪之初,网络文学出现。现在很多电影和电视
剧都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成。中国文学已经形成开放多元的文学
形态。
文学报刊陆续复刊、创刊,扩版、扩刊,全国各级各类文学报刊总
数至今已多达3000 种。与此同时,各地陆续恢复或创建文艺类出版
社约50 家,每年出版各类文学作品超万种。比如,《人生》《乔厂
长上任记》《芙蓉镇》《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尘埃落定》等
小说。
这一时期,我们还设立了一批文学奖项,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
奖、全
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这些奖项的设
置对促进我
国文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
展开>>
收起<<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建设成就和经验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莫XX(2024年9月26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中国走过75年光辉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几乎一穷二白,经过75年的建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我国75年的文化建设中,我们在文艺创作、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期;第三个阶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