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三中全会宣讲稿:深入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领域改革的新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docx
VIP专免
2024-10-09
999+
21.41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教育系统三中全会宣讲稿:深入领会二十
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领域改革的新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同志们:
党的 XX 大突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
心 地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 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到 2035 年建成教育强
国、科 技强国、人才强国。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
持全面创 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
体改革,健 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
能。着眼于实现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跨越,从教育、
人才、创新等方面 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
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 教育综合改革。今天的宣讲,重点围
绕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 教育领域改革的新动向,与大家进
行交流分享,希望对推进 教育领域深化改革有所帮助。
一 、激发教育内在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教育、科
技、 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化教育
综合 改革正是发挥这一支撑作用的重要举措。建设教育强
国是一 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的
目标愿景,
就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进一
步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以教育理念、体系、制
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
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会《决定》
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
(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
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
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对纷繁复杂的
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
群众新期待,我们要深刻把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和历史使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
变,《决定》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
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紧扣培养担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
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着
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
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强
教必先强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
效机制。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高水
平教育开放。一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确保
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加速演进,广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针
对新形势新要求,要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完
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
代新人。二是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
高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的根本之策。当今时代,科
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围
绕 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推动我
国高 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现创新驱动发
展,必须 要有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和高层次人才作支撑。
三是落实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
必由之路。经 过坚持不懈的接续奋斗,我国已经建成世界
上规模最大的教 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教育“量”的问题 总体解决,“质”的问题变得突出。人民
群众“有学上”的需 求得到满足后,对“上好学”、接受更
好教育和更加多样化个 性化教育的期盼更加强烈。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 须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教育成果更多
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 群众,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
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
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着力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
《决定》强调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
科技力量建设,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是顺应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当
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迅猛发展,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和人类生活方
式深刻调整。我们必须构建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和治理模
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以更加健
全 的体制机制不断拓展科学研究的深度广度,催生更多原
创性 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引领力,抢
占科技 制高点,赢得战略主动。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
现高质量 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 家的首要任务,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核心要素。必 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
展,促进科技、产 业、金融良性循环,构建与新质生产力
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 系,让各类先进优质创新要素向发展
新质生产力集聚,不断 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三
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对 外部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国家
之争就是实力之争,关键是 科技创新能力之争,背后较量
的是谁的制度更优越。我们必 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优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 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科
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着 力破解原始创新能力相
对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突 出问题,加快实现高
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决定》指出:“深
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才发展体制
机制的逻辑,通过改革激发广大人才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加快建设国家战略
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
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
摘要:
展开>>
收起<<
教育系统三中全会宣讲稿:深入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领域改革的新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同志们:党的XX大突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着眼于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跨越,从教育、人才、创新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今天的宣讲,重点围绕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领域改革的新动向,...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