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税赋能 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docx
VIP专免
2024-10-08
999+
23.45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以税赋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同志们: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
务,迫切需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作为行动指南。2023 年 9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提到“新质生产
力”;2023 年 12 月,“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
业、新模式、 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入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部署的 重点经济任务;2024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
记在中共中央政治 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
力”展开系统论述,并 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
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 着力点”。2024 年 7 月,党的二
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
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税收在 国家治理中发挥基础性、
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借此机会, 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
报告,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税收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着
力点
(一)前端发力:着力促进革命性技术突破
科技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通过颠覆
性的技术突破,带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优化
组合的跃升,才能实现全要素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然而,
由于科技创新所具有的高投入性、高风险性、强外溢性和长
周期性的特征导致企业部门难以完全承担创新过程中所产
生的高昂成本,税收成为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
一是为新型举国体制下的科技创新提供财力保障。由于
“卡脖子”风险和国家安全的紧迫需求,通过国家层面的统
一规划和战略引导,充分发挥人力和科研资源成为推动创新
的重要选择,而这种新型举国体制的实施离不开雄厚的财力
支持。税收作为国家筹集财力的基本形式,是我国持续加大
的科技创新投入的重要资金来源。2012—2021 年,全国仅
源 自一般公共预算的科学技术支出就从 4 452.63 亿元增
长到 9 321 亿元,10 年共计投入 7.07 万亿元,为集成电
路、光伏 发电、新能源汽车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
的技术突破 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通过组合式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党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得到持续优化,
基本形成了覆盖企业创新全周期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在初
创期,普惠式税收优惠叠加创新创业平台等特定创新主体的
税收优惠降低了企业创新门槛;在成长期,不断加码的研发
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减轻了企业税负,
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成熟期,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率
优惠、对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的减免税优惠等政策,推
动企业实现创新成果转化。这些政策协同发力,形成了支持
企业创新的全链条税收政策体系,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
担,有效分担了企业的投资风险,从而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
新能力。
(二)中端衔接:着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表
明, 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
度融 合。从内部环境看,科技创新若仅停留在理论或实验室
阶段, 便无法转化为现实的全要素生产力,难以实现经济发
展质量 和发展动力实质性提升。从外部环境看,新一轮科
技革命所 带来的产业变革具有强垄断性,其表现出的“赢
者通吃”特 性要求必须通过创新与产业一体化发展以抢占
全球产业竞 争高地。税收除了可以在前端发力为产业科技
创新活动提供 支持外,还可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赋能现
代化产业体系建 设。
一是为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税收支持。科技成果转
化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是实现“从 1 到无穷”
路径演进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税收能够通过调动创新
主体积极性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速形成现实生产力。
一方面,通过创新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等所得税减免、
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
策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重要资本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技术
转让所得税减免、股权期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等个人
所得税优惠政策为各类创新主体降低科技成果转化成本,提
高预期收益。
二是引导和助力现代化产业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
论述新质生产力时多次强调了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的重要性,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
税收 对于 引导 和支 持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具有 重
要作用。对于数字经济而言,我国已经形成覆盖软件、集成
电路和信息技术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税收政策体系,有效
推动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与此同时,逐步完善
的绿色税制也在促进产业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
(三)后端跟进:着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
型生产关系。这要求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
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为指导,谋划与科技体制改革
相适应的税制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积极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实现科技自主创
新和产业升级,必须消除阻碍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新兴生产
力流动的各种障碍,确保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
节的顺畅无阻,进而提升市场运作的效能。近年来,税收在
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实施营改
增和增值税改革,消除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链中制度性的
税收障碍,极大降低了企业税负;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则 破除了影响和制约税收治理的体制性难题; 同时,深
化“放 管服”改革有力打通了纳税服务中存在的难点堵点
问题;最 后,通过税收立法的快速推进,大力扫除了全国
统一大市场 建设的税收法治性障碍。
二是着力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
国
摘要:
展开>>
收起<<
以税赋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同志们: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迫切需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作为行动指南。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提到“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经济任务;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展开系统论述,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