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基层减负主题研讨发言心得体会材料汇编
VIP专免
2024-09-30
999+
26.5KB
2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基层减负主题研讨发言心得体会材料汇编(10 篇)
目录
1.以上率下,强化监督 4
2.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5
3.让挑担人轻装奋进 6
4.推动基层减负向治本深化 8
5.推动为基层减负不断向治本深化10
6.为基层减负,关键在“实” 12
7.为基层减负须久久为功 14
8.形式主义需从源头治起 15
9.欲基层减负需上面减“浮” 17
10.把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 18
以上率下,强化监督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
规定》)。这一举措回应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深切期盼,是
党中央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上迈出的更加坚实
的一步。
形式主义是沉疴积弊,必须找准“病灶”,“猛药”
相攻。《若干规定》是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的为基层
减负的铁规矩、硬杠杠。从主要框架和内容来看,《若干
规定》既指出形式主义的重点区域、焦点难题,如名目繁
多的考核、检查,令基层单位头痛的干部借调问题;又直
面形式主义的源头,如针对有的地方和部门对文件制发环
节评估审查不严,导致在政策文件的源头上出现加重基层
负担的问题。《若干规定》作出“地方和部门制发文件应
当进行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的要求。这要求领导机
关和领导干部应发挥以上率下的作用,在出台政策文件的
时候,必须多一道考量:是不是符合实际需要?会不会给
基层增加过多的负担?有了“一致性评估”这道“紧箍
咒”,相信源自“红头文件”的形式主义将得到有力遏制。
再好的制度设计,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执行,也会
沦为空谈。监督执行是确保《若干规定》落地见效的关键。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必须进一步
发挥其职能作用,对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严肃查处,绝
不姑息。通过公开曝光典型案例、通报批评、约谈提醒等
多种方式,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同时,要注重发挥群众
的监督作用。人民群众是反对形式主义的强大力量。
《若干规定》鼓励群众对身边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揭
发检举。在当前形势下,互联网是干部群众反映情况的一
条快捷有效通道,要保证渠道畅通、充分利用。通过群众
的广泛参与和监督,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
《若干规定》的出台,是一次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源头控制和监督执行等关键点把握好了,广大基层干部干
事创业的手脚就会真正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
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一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
制定出台的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
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
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服务群众的“前
沿阵地”。基层干部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和服务群众的直接
责任
人,其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政策的落地效
果和群众的满意度。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
题在基层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山会海”隐形变异,“红
头”文件减少,“白头”文件增多,“指尖上的形式主
义”尚未根除,基层干部忙于应付各种会议、检查、考核
等事务性工作,难以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要从源头上减轻基层负担,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
事务准入制度,理顺县乡权责关系,明确哪些事务应由上
级部门承担,哪些事务可以下放给基层。健全基层职责清
单和事务清单,确保基层干部明确自身职责范围和工作任
务,避免“层层甩锅”和“责任超载”现象的发生。
对基层干部的考核问责机制应继续优化,精简考核指
标,合理分配指标权重,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和交叉
考核。明确容错、免责和减责的具体情形,为基层干部在
改革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提供合理的容错空间,激
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为基层减负不仅要减任务、减负担,还要增资源、增
能力。通过放权赋能和资源下沉,让基层干部有资源、能
干事,干成事。例如,继续将部分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和
街道,让基层干部更加高效地服务群众;加大对基层干部
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引导
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等。
要强化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确保为基层减负的各项
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基
层减负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检查;严肃问责追责,
对违反规定、加重基层负担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加强宣
传引导和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基层减负
的良好氛围。
为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
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做好同题共答。通过严
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优化考核问责机制、
推动资源下沉和放权赋能以及强化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等
措施的综合施策,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真正为
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
服务中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
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让挑担人轻装奋进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
制度规范,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鲜明态
度。第一时间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市委常委会日前召开会
议,强调要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
定》,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更大实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基层减负事关民生福祉、
干部作风,事关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
重视为基层减负工作,多次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
束缚中解脱出来,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党的十八大
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党中央把
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作为党的
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解决了一批突出
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基层减负松绑,这几年,xx 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
硬杠杠硬举措。巩固基层减负“持久疗效”,出台了《深
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十八条措施》;针对
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问题,查处了多起违反相关规定
和增加基层负担的问题;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
整治,截至去年年底已削减整合应用 xxx 个,删减率达到
xx%;组织开展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
事项规范专项行动,为基层干部“减压松绑”,为社区阵
地“清牌瘦身”,为群众办事“减证便民”事实证明,为
基层减负,就是为治理赋能、为实干撑腰,让广大基层干
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办实事、解民忧、促发展、抓落实。
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为基层减负也非一日之功。
必须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
不留神就会花样翻新、卷土重来。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
层减负取得更大实效,必须立足常和长、提升质与效,统
筹做好减负赋能的“加减法”。一方面,做好“减法”,
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从严精
简文件,从严精简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借
调干部,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规范明晰基
层权责,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把规定要求落实落细,
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对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发
现一个整治一个,让减负成果更好地惠及基层干部和群众;
另一方面,做好“加法”,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
下沉,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减负”不是“减责
任”“减担当”,更加积极主动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一
言以蔽之,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树立担当作为的实
干导向,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卸下包袱、扛实责任、鼓足干
劲,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
越是担子重,越要爱护挑担人。眼下正是争当进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 新篇章的
“关键时期”,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任务
艰巨繁重。扎扎实实为基层减负,为广大挑担人营造干事
创业的良好环境,让他们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在新征程
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攻坚克难勇担当,
就能实现减负有效果、松绑有收获、发展添活力。
推动基层减负向治本深化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
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
《若干规定》共 7 个部分,分别为“切实精简文件”“严格
精简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借调干部”
“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规范明晰基层权
责”“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这是党中央首次以党
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
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习近平总书记
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
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
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
问题。”
形式主义表现多样,变化多端。近期,有关部门陆续
通报典型案例,形成警示效应。其中,有地方利用摊派或
变相摊派的资金,规避审批程序举办河豚节;有地方违规
开展创建示范活动,长期借调教师;有单位要求下属企业
参加的会议xxx 余次,平均每个工作日超过x次;还有地方
存在政务 App 和工作群留痕负担重的问题。对此,各地各部
门要举一反三,真查实改,切实避免问题重复出现、反复
整改。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具有反复性、
顽固性。对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
层减负长效机制,提出持续精简规范会议文件和各类创建
示范、评比达标、节庆展会论坛活动,严格控制面向基层
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等具体要求。制度的规范和约束,
有利于从源头铲除滋生形式主义的土壤,实现标本兼治。
《若干规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实招硬招,推动为基
层减负向治本深化。比如针对有的考核体系设计繁琐、指
标设置过分细化碎片化、分值过度“膨胀”等问题,作出
“考核应当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的规定。这些有
针对性的规定,为检视问题、强化整改提供了充分依据和
精准遵循。
整治形式主义,除了建章立制、加强问责,还要树立
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让基层干部把时间和精力放
到抓落实上。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一些内容不太容易被准
确量化,不宜只用“一把尺子”衡量。只有真正从群众实
际感受出发,建立工作“实绩档案”,才能把基层从一些
无谓考核中解脱出来,推动干部担当作为。
摘要:
展开>>
收起<<
基层减负主题研讨发言心得体会材料汇编(10篇)目录1.以上率下,强化监督42.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53.让挑担人轻装奋进64.推动基层减负向治本深化85.推动为基层减负不断向治本深化106.为基层减负,关键在“实”127.为基层减负须久久为功148.形式主义需从源头治起159.欲基层减负需上面减“浮”1710.把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18以上率下,强化监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这一举措回应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党中央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上迈出的更加坚实的一步。形式主义是沉疴积弊,必须找准“病灶”...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