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9-24
999+
18.85KB
1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X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 XX 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实施
“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与制度创新。
为此,笔者在对 XX 省XX 市XX 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
研的基础上,总结了 XX 区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并针对存在的
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思考,期望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供有
益参考。
一、XX 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主要做法
XX 市XX 区自 2019 年成为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以来,以深
度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健康
需求为核心,努力构建和完善新型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有序就
医新格局,探索出一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 XX 实践之路。
(一)整合资源,构建服务新体系
一是组建紧密型医共体。采用“1+N”模式,以 XX 区人民医院为牵
头总医院,联合 XX 区第二人民医院、XX 区妇幼健康服务中心、XX
区11 家乡(镇)卫生院及 129 家村卫生室,组建 XX 区紧密型医共
体。
二是健全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XX 区人民医院和医共体总医院实行
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实体化运行、扁平化管理。总医院实行党委
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总医院设置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中心、财务
管理中心、医务管理中心等 15 个管理中心,对成员单位实行同质化
管理。医共体的建立,打破了以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相互竞争
的局面,
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医疗机构成为“一家人”,形成
全区一盘棋共同推进医共体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高位统筹,建立管理新体制
一是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主任,
分管副区长为副主任,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医保局等 13 个
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
委”),负责统筹医共体建设发展、投入保障、考核监管等重大事
项,形成多部门合力攻坚,协同推进医共体建设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是出台保障政策。XX 区委、区政府先后印发《XX 市XX 区紧密型
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 XX 市
XX 区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管理体系方案》等各项配套方案、管理制
度15 个,为医共体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落实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按照“管好放活”原则,落实医
共体内设机构与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
方面的自主权,激发医共体运行活力、发展动力和服务效率。新管
理体制建立后,形成了一把手抓医改、一个机构(医管委)管医改、
内部运行有序的良好管理体制。
(三)分级诊疗,构建就医新格局
一是明确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区级医院主要提供区域内常见病、
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乡
(镇)、村(社区)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病、
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
二是制定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医管委印发的《XX 区紧密型医共体分
级诊疗制度建设方案》,根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按照疾病的轻重
缓急、治疗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收治诊疗病
种目录。
三是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细化转诊流程,基层医疗机构接诊的
危重患者,根据分级诊疗病种目录规定,需要及时上转到区级医院
的,可以预约转诊,区级医疗机构为其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
等服务。疾病康复期,再将患者顺畅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
治疗。
四是医疗资源共享。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
轻患者重复检查的就医负担,各院区患者上下转诊不再挂号、排队、
重复收取起付费等。医共体通过内部分工协作、分级收治、统一运
营管理,构建起合理有序的就医新格局。
(三)深化改革,激发医共体内生动力
一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 XX 市率先探索试行城乡居民医保基
金按人头打包付费制度,将区域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
资金拨付给医共体总医院,建立“总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自
付”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医共体实施编制统筹备案制管理,核定医
共体编制总数579 名,赋予总医院用人自主权,根据工作需要,人
员合理流动,由“单位人”变“岗位人”。医共体内部人员流动的
壁垒被打通,优秀的基层医务人员有了更大的晋升空间。
三是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
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
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合理提高基层医疗卫
生技术人员的待遇水平,激发内生动力,“比学赶超”的良好医疗
氛围全面形成。
(四)队伍建设,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实施柔性引才计划。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XX 医科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延安医院等省、市三甲医院建立专家工作站41 个、专科
联盟15 个,通过“重建档案”“人才引‘晋’”等方式,引入高层
次人才6名。
二是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建立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培训
进修、跟班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农村
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累计免费培养医学生20 人(其中安
置8人,12 人在读)。总医院到基层开展帮扶带教,不断规范基层
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
(六)医防融合,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一是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截至 2023 年末,XX 区城乡居民健康档
案累计建档288359 人,建档率 83.29%。
二是强化慢病患者健康管理。XX 区11 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创建为
慢病管理中心,对辖区内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
碍患者进行建档规范管理。
三是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3 年,XX 区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
队192 个,签约医生 441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X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调研报告党的XX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与制度创新。为此,笔者在对XX省XX市XX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XX区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并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思考,期望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一、XX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主要做法XX市XX区自2019年成为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以来,以深度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核心,努力构建和完善新型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