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原因分析兼谈信访制度问题及工作建议

VIP专免
2024-09-15 999+ 27.33KB 3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原因分析兼谈信访制度问题及工作建议
作为人民群众重要救济途径的信访机制,在学术界一直
颇受争议,有学者(特别是法学界学者)认为,在当前社
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群众矛盾、群
众与政府矛盾,信访途径的救济方式显得过于原始和落后,
特别是对于本文着意探究的涉法涉诉的信访事项的处理,
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还可能
出现政府打压信访群众的情况,会进一步引起“滚雪球”
似的效应,将小事变成大事、将一件事变为多件事,对依
法治国的推进不利,从而建议废止信访制度;另有学者
(主要是偏重于政策国情研究的学者)认为,我国的法制
化建设还不健全,人民群众的普法教育还达不到能够正确
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水平,而且司法腐败情况还未完
全根除,执法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兼之通过法律途径反
映解决问题手续较多、成本较高,多不为群众采纳,因此
在现阶段,信访途径仍然是我国不可或缺的救济途径。即
使是涉法涉诉的信访事项,依然可以通过非诉途径予以解
决。
2022 年 2 月 25 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于 5 月 1
日正式实行《信访工作条例》;2022 年 10 月,在党的二十
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社会基层坚
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
内部矛盾机制,加强进人民信访工作,通和规
群众诉
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完善网格理、
精细务、信化支的基层治理平,健全城乡
治理体系,及时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
。”事实明,信访工作废止或者化,反而在
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乎印证了后一种观点
我国的信访一以 1951 年政务院(即国务院)发布的
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作为确
标志实,这种中国特的信访制度在我国有着
历史最初可以追溯代的直诉制度,大家广
熟知敲登闻鼓拦皇帝车架、上书是直诉
制度的现。新中国成后,信访制度作为党与群众
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成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分,
是民意上达的重要方式之一。着经济社会的不
展,信访成为群众达诉、反映问题的渠道,现在信访
职责范围早已远远超时的初衷,信访人将
各级信访部门视为一级裁判将解决问题的期望寄
予信访部门但这恰恰是信访部门所有的能。
与之反的是法律在信访人之具备应有的
”,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的信访人在通过法
律途径解决时,大多明确表示“不法律程序,要政府
解决”,这种“信访不信法”的情况,对信访工作来说无
于“重病沉疴”,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本文努力结合
信访工作一线情况,探究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的成因,
并尝试寻找一条未来信访工作机制的发展前景之
一、信访人“不信法”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依法治国方自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始正
拉开帷幕,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人民文化发展
方要下,我国法治体系已初在中国
党的领导下的中国特法律体系经基本涵盖了
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各个方面,是在具体事项
的处理上,还在认上、程序上、执行上等各个方面的
问题,当事人采纳,当事人更倾向于采信访途
径反映诉,成为一信访人甚至信访老户的原因,综合
起来一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信访人不法与不信法
原因在于法律大环境建设不。与我国悠久
以及长期以来成的“关系网”的实情况,在人民群
众之解决问题的法仍然是找熟人、托关系,缺乏
将法律作为维权武器觉悟法,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现
象就集现在将“政府”作为解决问题的首先途径。
据笔者从事基层访经,面对众多涉法涉诉的信
访问题,信访人事项应当通过法律途径反映、引
导向人民法院提出诉时,信访人多的一
“我们老百姓又法”,由此可与涉法涉诉信访
的人民群众多
处于“法”或者“”的状态尚无利运用
法律途径达诉、使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的意和能
在全社会全领域没树立起法律这杆树立通过
法律解决问题的导向成涉法涉诉信访量逐增加
根本的原因。普法教育之在我国仍然漫长艰难
原因在于人治色彩过重。中国来有“找青天
例,代的投匦邀车驾登闻鼓肺石诣阙
冤等制度一可以为信访制度的一种雏形或前身。
是作为直诉制度的诣阙,某些情重大和冤抑莫伸
者,可出一受诉司和程序范围,直接向最
治者诉,直诉制度冤案救济制度的一
是一代法的复制度相区别的非正常程序
上诉制度,在现代从某种角现为进上访,本质上
仍然于对于人治的信,而非对于法治的敬畏。即使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社会主建设进新的历史
于人治与法治的一直在持续。从治理方式上,法
治和人治作为治理社会的方式,现的是
法律文化,法治强调的是法律、法规、规的权,采
运用法律治理国,因而一、权,由于法律以
家强作为保障,可以有效制止和预防犯罪保证
;人治在社会的治理中更倾向于人的能动性
和权变,通过人掌握的至高上的权治理国,因而
现出了随意、多变的特容易
生武断权,保证社会的前在我国法
律制度建设还不完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基层、在农村
人治的色彩依然很浓厚村镇干部无视国法,在
范围内一手,利用手中的作非为、
徇私枉法的情况接导涉法涉诉
的信访事项发。比如在的 LN 镇中一
村庄轮番上访,举报两派村贪污村集体
却迟迟不能的解决方法,在度的
怀疑下,不除上下、从中利的情况发
第三个原因在于司法队伍建设问题。司法队伍建设是完
司法制度、解决涉法问题根本的途径,者认为
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多。
据笔者与 L人民法院通得,2022 年度法院共
件达 9000 件,运用速裁程序审结
3000 件,对于一基层法院来工作
度不可不大,压直接导通过法律途径反映
求无法在当事人的时间内合其复。
二是间接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还不够。
法及司法、律队伍能素质还不以应当前
复杂的矛盾问题,学者柏浪涛我国现在的法律
试难仅仅当于日普法教育水平”。
法腐败问题群众步。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
经济的发展,司法腐败问题层出
初期现在方的司法机
层面,后来中在高层法至院长等掌握法律
武器的人群,甚至化到包括领域刑讯逼供
集体腐败、犯罪等更范围度。由此成的
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社会主
社会的平正也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建设和党和政
府的信。然自党的十大以来,我党和国前的
反腐败度,司法面然一新,是前司法腐败
大的不社会影响是持续的、间内
除的,要重建司法重而道远
(二)法律不支持信访人诉
涉法涉诉信访事项有分是由于在现行的法律条
到支持的依,或者到对方有利的依
事项大多由法院作出裁判该裁判显然未能信访人
,例如L信访人某某,因配偶边某某(前 L区城
工作人)在某项工法情况而被审起诉,
理后处有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一年,某某不
审判决,向市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人民法院
提起诉,维持了判一的决。某某、某某
经法律途径法达成自身的,而通过信访途径反
望改判无的诉,进而提出退回的 2000 元钱
(经法院核查总经理宴请边某某时,某某
的 2000 元购
物卡)、为子边小某安排理诉
已形成事实上的访。由于司法的,我国政府不
通过任何行政手段干预法院判案,对于审结
的、有的救济途径,当些途径行使完后,
该案即成对涉的信访人来说无是不能受的。
,法院一设有自的信访部门是可
法院的信访部门对信访人反的诉处理度,显然
与本院抗衡
)法律不
分涉法涉诉的信访事项有明确的法律规,成本也都
是可以的、在可范围内的,即必赢”的
司,是当事人依然不会通过或不会完全通过法律途径
达诉事项以工亡赔偿事项为
多。以 2022 年为例,L多起工中,典型
某诉求其亡赔偿事项中,按照赔偿如按
计算,应当予一次性亡补助金 948240按照
2021 年度全国平资 47412 的20)、丧葬补助金
53268按山东省 2021 年度运输业年度平106536
算6月)、抚恤金抚恤金按照
工本人工的一例发由因工死亡前提主要
摘要:

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原因分析兼谈信访制度问题及工作建议作为人民群众重要救济途径的信访机制,在学术界一直颇受争议,有学者(特别是法学界学者)认为,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群众矛盾、群众与政府矛盾,信访途径的救济方式显得过于原始和落后,特别是对于本文着意探究的涉法涉诉的信访事项的处理,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政府打压信访群众的情况,会进一步引起“滚雪球”似的效应,将小事变成大事、将一件事变为多件事,对依法治国的推进不利,从而建议废止信访制度;另有学者(主要是偏重于政策国情研究的学者)认为,我国的法制化建设还不健全,人民群众的普法教育还达不到能够正确运...

展开>> 收起<<
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原因分析兼谈信访制度问题及工作建议.docx

共38页,预览1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3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