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部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专业课讲稿
VIP专免
2024-09-15
999+
28.44KB
4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社会工作部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专业课讲稿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工作者亲切关怀
社区是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结构的最基本单位,直接面对基层群众
面大量广、多元复杂的实际需求。就目前而言,社区层面的服务资
源、社会资源、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相对比较薄弱,亟需创造创新
能链接资源、吸引资源进入社区服务体系的形式,进一步提升社区
的服务能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增强社区的影响力、号
召力和动员力,“社工+志愿”就是社区吸引资源、聚集资源、创
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志愿者谈话和给志愿服务组织
回信中多次围绕志愿服务的根本问题,强调志愿服务在强国建设中
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们的社区工作来看,习
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到社区治理与志愿服务。
一是指出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的定位。首先,2014 年3月5日习近
平总书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一文中提到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
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
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2015 年3月
5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提
到“城乡社
区属于党同群众链接的最后一公里。”2016 年7月20 日在宁夏视察
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提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把基层夯实。
我国的治理,基本单元在县(市、区),基层基础在乡镇(街道)
和村(社区)”2018 年4月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到“社区是基
层基础。只有基础巩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2019 年7月在致中
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提到“志愿服务是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
担 当 , 成 为 人 民 有 信 仰 、 国 家 有 力 量 、 民 族 有 希 望的生动 体
现。”2019 年11 月在上海考察时提到“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21 年春节前夕在赴贵州看望
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的讲话中提到“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
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
能。”
二是指出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 2015 年12
月20 日在《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一书中提到,“城市的核心
是人,关键在 12 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2017 年
3月5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
提到“创新社会治理,最终是为了让群众得实惠,要着力解决群众
身边的急难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
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18 年在山东考察时讲到“社会治理重心
向基层转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
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2019 年11 月在上海考察时讲到“要推
进服务供给精细化,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接群众需
求实施服
务供给侧改革,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2020 年9月在《民心是最
大的政治》一文中提到“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
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厢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
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
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2022 年6月28 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提到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化的基本单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
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
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的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
用,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3 年5月21 日,在给上海
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回信时,总书记勉励到“继
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
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
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
力量”。
三是指出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 2014 年2月在
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提到“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和
社会组织作用,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在 2014 年9
月发布的《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一文中提到“涉及
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
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
开展协商。”2018 年10 月在广东考察时讲到“要坚持依靠居民、依
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
人共享”,2018 年11 月在《切实尊崇宪法,严格实施宪法》一文中
提到“推动在城
乡社会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
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2018 年11 月在上海考察时讲到“城
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
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
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
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在 2019 年1月15 日发布的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一文中提到,“创新组织群众、发动
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
的聪明材质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2020 年5月,在参加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讲到,“要健全疾控机
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夯实联
防联控的基层基础。”2021 年8月24 日,在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
考察时强调“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
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
为。”2022 年3月在《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
重任的栋梁之才》一文中提到“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
起,聚集了大量新就业群体,包括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外卖送
餐员、快递员等。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
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
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我们的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明确了定位,点
名了任务,同时也明确了解决办法,对于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
治、
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
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们做好基层治理尤其是社区治理具
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
从历次会议和相关文件,我们也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
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脉络,明确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先是 2012 年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志愿服务归党管的基本的原则,提出学雷锋活动;
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把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联系起来,
当时最早的时候只是成立了一个志愿服务工作的小组。2016 年的时
候,中宣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
见》,提出加强志愿服务孵化培育,引导志愿服务组织规范运行管
理,明确提出党对志愿服务的完全领导;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志
愿服务制度化,国务院颁布《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服务机构的
法律地位规范管理、活动开展做出了系统规范,这标志着我国志愿
服务事业正式进入法治化管理阶段;随后,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
全会提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202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广泛
开展志愿服务关爱活动,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
会治理的途径;到了 2022 年党的 XX 大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
作体系,再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的中央
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
面各环节”。由此可见,加强党对志愿服务领域的全面领导是十八
大以来志愿服务工作方面
最重要最显著的变化。2024 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工
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2023 年2月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决定设立
中央社会工作部,全面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由此也开始了志愿服务
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
重点提出健全志愿服务动员、供给、队伍组织、阵地、文化、支持
保障六大体系,这是两办系统部署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第一
份重要文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我们整体的志愿服务发
展将有比较长的指导意义。
(三)志愿服务工作的历史地位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
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中
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根本目标与不懈追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
范化、组织化、法治化建设,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系列重要讲话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志愿
服务为了谁、依靠谁、匹配谁的时代命题,不仅为中国特色志愿服
务的发展明确了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而且从根本上对于志愿服务
在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的基本定位
和功能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具
有根本的指导意义。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我国开启了“社会管
理”到“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转型的新历程,对社会治理
主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的认识日益深化,为社会组织和人民大众的社会参与提供了更广阔
的空间,并对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志愿服务具有动员和促进群众
参与、整合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等重要功能,
与社会治理中的“共治”思想高度契合,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渐凸
显,志愿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空间得以拓展。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人民群众的需
求日益呈现出深层次、个性化、多样化等特点,志愿服务是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要途径的同时,也是建设和完
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内容。
二、社工+志愿在本地的实践和探索
(一)××市志愿服务情况
结合习总书记讲话和文件出台,我们来看××的情况。全市现有实名
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万人,约占总人口比例的××%、现有志愿服
务团队××个,志愿服务项目××个,全市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万小
时,主要集中在扶贫助弱、理论宣讲、文艺演出、孝善敬老、未成
年人关爱、应急救援等领域。全市性志愿服务项目有公益大联合互
助项目、悦享童年志愿服务项目、爱心敬老公益项目等。从行政审
批局了解的最新数据来看,我市现有民办非企业单位××家,社会团
体××个。志愿服务平台广阔,资源丰富。
(二)社区志愿服务的服务情况
在志愿服务整体划转到社会工作部之后,中央社会工作部在广州召
摘要:
展开>>
收起<<
社会工作部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专业课讲稿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论述(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工作者亲切关怀社区是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结构的最基本单位,直接面对基层群众面大量广、多元复杂的实际需求。就目前而言,社区层面的服务资源、社会资源、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相对比较薄弱,亟需创造创新能链接资源、吸引资源进入社区服务体系的形式,进一步提升社区的服务能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增强社区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动员力,“社工+志愿”就是社区吸引资源、聚集资源、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志愿者谈话和给志愿服务组织回信中多次围绕志愿服务的根本问题,强...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