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习贯彻20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涵与坚持“三个解放”,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2篇文)
VIP专免
2024-09-07
999+
21.26K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4 年学习贯彻 20 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
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涵与坚持“三个解放”,将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2 篇文)
2024 年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内涵
同志们: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
动力。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极大的历史主
动精神、极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将新时代的改革推进
到了新的高度,让整个国家的发展展现出了勃勃生机和时代特色。
深入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对其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有
利于我们改革,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7 月 15 日至 18 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
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
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要求,到二 O 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站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吹响奋进新征程的号角,
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一以贯之全面深化改革
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过了 46 年。从“落后时
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要求“到二 O 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
提出的改革任务”。‘继续’二字, 意味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以来各项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推进,且越难越
进。
大家一定要有深刻认识,改革不中断,只有继续。只有继续,
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一定要冲
过去的。冲过去了,欧美是怎么也压不住了; 如果错断了,欧美是
不会再给我们机会的。清华大学的何兆武先生是1921 年出生,西南
联大毕业,学中国哲学。他是 1921 年出生,2021 年去世,整整 100
岁。他讲过一件事,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北京城被日本人占领。他当时就在这个北
京城里面,这个北京城被日本占领以后,所有进北京城门的,比如
德胜门,东直门,京城门,见了日本人就恭恭敬敬鞠躬。我们老说
人权尊严。有人说,我是中国人,我凭什么向日本人低头。何先生
说,低得慢一点都当场被捅死了。他亲眼所见。他讲了一句话,一
个国家沦丧的时候,不要谈尊严。
我们要清楚,我们接下来的改革,都是在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国家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把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去实现民族复兴、
强国建设的伟大目标。
二、为民而改革,以民为本
坚持以“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开放能赢
得广大民众的支持和热情,主要是因为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把改革开
放这一伟大事业根植于人民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成立 30 周年
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与实践的每次重大突破与深
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
作上,都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在改革开放各个方
面、各个方面的经验,都是从无数人的共同努力和努力中总结出来
的。没有广大群众的拥护,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加,一切的变革
都无法实现。”
“历史的运动就是人民的运动,它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人民的运
动而发展。”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一切为了人民,一
切依靠人民,将人民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员始终牢记着一个共
同的理想信念,那就是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奋斗。
在新的时期,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将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增进
人民福祉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将重点放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
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上,围绕收入分配、
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养老托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
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创
新措施,切实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转化为实际。
2024 年 5 月 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
“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 增收、入学、就医、住房、
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
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
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
更多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
要以“为民服务”来衡量改革的效果。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过
程中,十分重视把人们赞成不赞成,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同
不同意,以此来确定所有的方针和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
们党的治理能力、治理效果,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决定的,而是要也
只有靠人们去判断。”2016 年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 21 届全会上
提出,要“以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让人民有了真正的获得
感”为衡量指标。 可以说,“两个是否”的评判准则实际上就是以
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在 2018 年 10 月视察广东时指出,要始
终以人民为中心,用“是否造福于人民”来衡量我们的改革效果,
使我们的改革发展更多地造福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为民服务”
和“两个是否”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为民而变,则变得有意义;只有在群众的基础上进行变革,
我们的变革才会有力量。”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时刻以人民为
中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创造,凝聚起更大
的力量,推动全面推进改革。
三、不断探索和创新释放出强大的改革动力
这是我们党在过去一百多年中取得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教训。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
“我们国家的大事愈多,困难愈多,愈要艰苦奋斗,愈要锐意改革。
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等各个领域创新中,
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在理论创
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领域创新,敢为人先,
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止党和人民的前
行。”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一主题,
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实现中心任务和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力量。
改革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在哲学意义上,“创新”
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认知与实践, 它反映着辩
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念一-发展。我们以“新质生产力”为例。“加
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命
题,这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改革,根本上是要健全体制
机制,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
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 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流动。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年学习贯彻20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涵与坚持“三个解放”,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2篇文)2024年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内涵同志们: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极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极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将新时代的改革推进到了新的高度,让整个国家的发展展现出了勃勃生机和时代特色。深入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对其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我们改革,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