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半年党风廉政专题党课讲稿:弘扬统美德涵养为政之德与202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专题党课: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2篇文】
VIP专免
2024-09-07
999+
22.79KB
2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4 年下半年党风廉政专题党课讲稿:弘扬统美德
涵养为政之德与 2024 年庆祝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专题
党课: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
聚磅礴伟力【2 篇文】
2024
年下半年最新 党风 廉政专题党课 讲稿: 弘扬统美德涵养为政之
德
同志们:
政德即为政之德。中国自古以来都强调从政者必须要有良好的道
德品质,即所谓的“官德”,从西周的“六德”“六行”、秦的
“五善”,到汉的“兴禄四行"、晋的“中正六条”,再到唐的“四
善”、明的“居官七要”,政德一直是传统文化中官员考核的首要
标准,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历朝历代对官员的选拔、
考核、任免、升迁,都是把官员的德行放在第一位。古人云:“人无
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论语》中有大量关于为政以德的论述,认
为为官必须讲究政德,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资治通鉴·周纪一》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
帅也。"道德与才能相比,德是灵魂,是核心。“为政之要,莫先于
用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社会革命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
上与一切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旧职业道德划清界限。在 1938 年召
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
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
“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2009 年 9 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
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
作风关、廉洁关,其中,“品行关”是选人用人严把的“五关”中
重要一关。2014 年 3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
时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
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总则部分开宗明义提
出了高素质干部的三大基本品质:忠诚、干净和担当,极具指导意义。
2018 年 3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就
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他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
严私德”,并阐述了“三德”的具体要求,这标志着新时代政德观
的正式形成。大德不明而后问题丛生, 明德至善而后方可善治。实
际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在利害之时忽视德行操守, 作出了错误的
选择,究其根源,就在政德失修、公德不守、私德不严。修好政德
是一个领导干部坚守清正廉明品行、更好发挥才干的重要基础。领
导干部修政德的途径很多,最紧要的是坚持“两个结合”,既要从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答案,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做到
守正创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政德,提升自身政德修养,
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坚守初心,做信念坚定的明白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 :" 对 党 忠 诚 ,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
质。"“忠诚” 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倡导的为人之正道,更
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和鲜明本色。入党时,每一
名党员都要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对党忠诚”。 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
但是需要用一生的长度去检验。回溯百年党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
产党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不
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面对生死抉
择,方志敏依然坚定“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
的信仰”;“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坚信“是共产党员,我就要为党
负责”,35 年扎根太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百年征程中,无数中
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生动表达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贞。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
一要理想坚定。从历代贤吏身上感悟道德风范,从党的红色谱系之
中培根铸魂,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作为毕生追求、崇高理想,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二要
对党忠诚。真正将绝对忠诚融入血脉灵魂之中,忠诚于党的信仰、
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
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
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三要思想清醒。坚定不移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
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胸
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三个务必”,自觉在思
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确保安徽各项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进。
二、以民为本,做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毛泽东说过:"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
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
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指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指出任何政党的前途
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既有孔子
“仁者爱人"的政治主张,又有孟子“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既有海瑞心中装着百姓、为减轻农民负担不惧坐牢杀头
的为民之心, 又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
报国情怀,这些都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
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
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
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要树立正确的政
绩观,
有效传承、转化、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观”“义利
观”“和合观”厚植人民情怀,增强仁爱之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二要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
党为公、 执政为民,时刻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同人民想
在一起、干在一起,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急群
众所急、优群众所忧,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往哪里用力,
把民生实事办好,把群众烦心事解决好,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每
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尽心
尽力为民造福。三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刻领会“坐在办公室都
是问题, 走出去都是办法”的深刻内涵,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
让坚持深入群众、真诚对待群众、经常走访群众成为习惯和常态,
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
不开局面的地方去,通过调研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
“难点”,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
三、踔厉奋发,做担当作为的带头人
干事担当,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担当作为历来是
官员政德的核心规范。"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当官
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都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忠义、
担当的美德。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充分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美
德。毛泽东十六岁出韶关时写了一首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
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周恩来年仅十三
岁时使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邓小平在为
《邓小平文集》作序时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
我的祖国和人民。"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年下半年党风廉政专题党课讲稿:弘扬统美德涵养为政之德与202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专题党课: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2篇文】2024年下半年最新党风廉政专题党课讲稿:弘扬统美德涵养为政之德同志们:政德即为政之德。中国自古以来都强调从政者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所谓的“官德”,从西周的“六德”“六行”、秦的“五善”,到汉的“兴禄四行"、晋的“中正六条”,再到唐的“四善”、明的“居官七要”,政德一直是传统文化中官员考核的首要标准,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历朝历代对官员的选拔、考核、任免、升迁,都是把官员的德行放在第一位。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