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VIP专免
2024-09-05
999+
24.71KB
4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为我国乡村振兴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道路,数字化、绿色化
成为乡村振兴的两大基本路径和重要抓手。我国乡村振兴的特殊国
情和基本道路决定必须走数字化、绿色化道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
则是两化融合的基本载体。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清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其乡村意
蕴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
振兴的重要抓手,其目标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基于绿色化的发展理念,
着眼于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确保乡村振兴走绿色低碳
循环可持续之路。本文所说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政府的数字化
发展环境,也不是数字经济生态系统,而是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
中,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建设绿色智慧的
数字生态文明,用数字技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提升生态环境
治理效能、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
丽中国。乡村的发展直接反映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为此,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有着特殊的内涵和更为全面的要义。具体
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乡村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化”意蕴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坚持绿色化的发展思路,坚持绿色发展
理念,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朝着绿色友好型方向迈进。绿色发展作为
新时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内容,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
之路”。以绿色化为引领的数字乡村生态文明是良好生态、绿色产
业和美好生活的有机统一。
(二)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数字化”意蕴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数字化意蕴,蕴含着数字化赋能绿色化的
基本原理。数字乡村建设遵循“数字革命”内含的数字化、网络化、
平台化、智能化演化规律,形成一个乡村“物理世界”和“数字世
界”孪生的虚拟空间,不断改善和提升数字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治理
效能。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介入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
全流程的支撑,使得精准识别、实时追踪环境变化等成为可能,让
及时研判、系统解决生态问题变为现实。而数据正逐步成为数字生
态中的关键生产要素,从而激发数字化在乡村生态环境中的巨大效
用。通过大数据的模拟仿真预演,能够提升乡村生态风险的应急处
置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通过数字乡村生态环境管理平台,可以助
力数字乡村环境监测、分析、研判、预警以及处理等更加精准高效,
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条数字化、智能化的现实通路。具体
表现为乡村生态环境智慧治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
算等数字技术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应用不断深化,数字
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不断增强。
(三)乡村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两化融合”逻辑及机理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引领数字化,数字化赋能绿色化,
两化相互融合、互相支撑、相互成就,正在逐步形成和加快构建数
字化与绿色化“孪生体”。以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一方面,数字乡村建设对于建设数字生态文明具有基础性和支
撑性作用。数字乡村建设加强了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农
村经济多元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数字公共服务可以丰富村民的文
化生活,提升村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提升乡村政务服务的质
量和治理效率。同时,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
数字基础和数据资源等技术支持。此外,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
要基础,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数字乡村建设为全方位夯实
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
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和引领数字生态建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首先,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完善乡村基
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产业升级等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使城乡资源
要素加快流动共享,从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生态农业和绿色
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宜
居的乡村生态共同体。其次,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阵地。
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体量大、任务重的区域。美丽乡村建设中,
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提升能够推
动乡村风貌的整体变化,结合地域及文化的多样性,打造出具有中
国乡村发展特色的生态模范村,丰富美丽中国的时代内涵和实践经
验。最后,美丽乡村是推动实现数字生态文明的重要势能。美丽乡
村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动力上的转换和发展模式上的优化。美丽乡村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调,注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通
过有机、可循环打造友好型农村发展模式,凝聚生态共同体意识,
从而保障乡村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是数字中
国、美丽中国建设的共同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
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了“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
明”这一重大命题,为新一代数字科技助力乡村生态治理提出了更
高要求。目前国家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助力基础设施、能源的
低碳化、绿色化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以预见,数字化领域
不断加强科技攻关,拓展数字应用,能够为乡村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绿色发展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使得乡村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力点在哪里,数字红利就释放到哪里,
有助于降低全链条能源消耗,推动生产效率和能源效能共同提升、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更高、成色更
足。
总结起来看,在乡村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绿色化和数字
化两轮驱动,同时推进数字乡村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是推动数字乡村
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绿色化为引领、以数字化为支
撑的数字生态文明是良好生态、绿色产业和美好生活的有机统一,
是数字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共同目标。
二、分析现状,准确把握当前乡村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
要问题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环境治
理
的新方向。近年来,我国在积极探索和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领域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发展起步晚、
技术不成熟、基础薄弱、能力不强、协同不够等问题。
(一)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晚,技术发展还不成熟
我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起步于“十三五”时期。《“十
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出台后,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才得到推进。
在应用层面,技术融合与应用的发展较慢,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
代化的要求日益迫切,数字技术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张力仍制约着我
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在数字技术发展方面,2015 年,习近
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数字中国”
这一概念。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
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数字中国”被首次写入党和国家纲领性文
件。同时,“十四五”规划将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
略支撑,明确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原则、任务和实施
路径。现代信息技术仍然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底座。信息化、
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不断发展,但如何实现
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仍然面临挑战。
(二)生态环境数字化基础能力薄弱,缺乏全方位、智能化、
精准化的生态系统感知能力
良好生态需要智慧集约的数字化基础予以支撑保障,但生态环
境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持根基薄弱,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监管平台建设
不足,生态环境管理服务系统集约化不够,缺乏全方位、智能化、
精准化的
生态系统感知能力。其一,生态环境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持根基薄弱。
一方面,传统基础设施的部署应用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不平衡问
题凸显,对已建成的数字基建开发使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数字
新基建与数字环境基础设施的技术相融仍面临较大挑战,不同新型
基础设施和数字新基建往往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平台,技术整合
和互操作性困难,不同系统难以协同运行。其二,生态环境智慧监
测监管平台建设不足。环保督察、河长制等制度设计与政务平台的
对接程度不高,环境监测仍呈单一型,未能建立起天空地网立体化
监测监管体系,对于突发生态事件的预测监管预报能力不足,未能
建立起智慧生态大数据分析预警及指挥调度系统,动态智慧感知能
力不强。其三,生态环境管理服务系统集约化程度不足。生态环境
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不完备,纵向上未能集成在统一大平台,平
台的集成、部署和管理不完善,协同共治效用不足。
(三)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还不够健全,“数据孤岛”现象
依然存在,数据要素在生态保护和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数据是数字技术的核心,生态环境数据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
重要基础。但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不够开放,未能实现协同共享,
环保、农业、气象等领域的信息往往独立存储和管理,未能形成整
体、高效的生态环境数据体系。同时,数据碎片化问题仍然存在。
各类生态环境数据散落在不同主体间,未能进行充分的信息整合。
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和交互困难,“数据孤
岛”制约着数据赋能生态治理实践。此外,生态环境治理的技术标
准和数据标准不一,
缺乏生态环境数据流动共享渠道,难以实时动态更新同步。一方面,
数据作为一种治理要素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不足。部门间的生
态数据管理和政务平台间融合不够,缺乏统一的生态环境数据平台
和沟通机制,不利于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数据作为一
种资产要素,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功能不强。缺少生态环境数据的权
责清单目录,数据资源权利主体不够明确,生态产品开发存在安全
风险,制约着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的挖掘、分析、加工和利用效益。
(四)业务、技术、数据融合不深,业务应用系统亟需整合优
化
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的应用不足,数字化平台建设在生
态业务、生态技术、生态数据方面的融合不深,应用系统的跨场景
建设和协同共享水平不高,这些都亟需整合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具
有一定普遍性特征和规律,数字生态系统的共性应用建设不足,尤
其在业务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分散独自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共性需
求难以统合。在技术方面,生态系统建设模块开发未能建立起通用
框架,生态环境业务管理模型难以建立,无法构建起智慧高效的生
态环境态势研判、监测预警、精准预测、精准监管、风险防范与评
估等业务模型算法,难以形成辅助管理与决策的数字化应用产品。
在数据方面,纵向数据壁垒仍制约着生态数据的流动共享,对数据
的分析应用细化不够深入,与生态环境业务管理的相融度不高,生
态数据仍有待挖掘其丰厚的增值价值。此外,移动业务端应用的开
发力度不够。生态环境平台在面向业务和面向决策的移动端平台建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我国乡村振兴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道路,数字化、绿色化成为乡村振兴的两大基本路径和重要抓手。我国乡村振兴的特殊国情和基本道路决定必须走数字化、绿色化道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则是两化融合的基本载体。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清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其乡村意蕴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目标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基于绿色化的发展理念,着眼于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确保乡村振兴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之路。...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