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持高质量发展报告.docx
VIP专免
2024-08-31
999+
22.85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持高质量发展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
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
展。”作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和全市“大尺度生态环境建设示
范区”,近年来,我区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
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全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 年—2020 年)》和《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
一 2035 年)》对区域发展定位的要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
支撑 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我区实践
之路。
一、我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着力点
我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市中心城区推进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具体实践,是在超大城市繁华城区走生态优先之
路的具体探索,是提升全市功能、展现国家形象的具体体
现。
(一)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我区独特的国际资源优
势和特殊的功能定位,使得我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承担了面向
世界的“窗口”功能。传递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展示中国生
态文明治理成效,是我区作为全市中心城区的重要责任与使
命。
(二)践行“两山”理念。作为超大城市发展的缩影,
高质量发展是我区的首要任务。我区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
明思想为指导,在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恢复“绿水青山”
的同时,更要科学布局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积极探索“绿
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与实现路径,让高水
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助力区域实现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三)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城市更新是为治理“城市病”
打基础的过程, 目的是让城市“永葆青春”、时刻充满“生机
活力”。对于我区来说,要进一步探索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
入城市更新全过程,利用城市更新,让我区在更新中变得更
美,在更美中推动持续更新。
(四) 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 想在我区的生动实践研究,从更加系统和更高战略层面
上谋 划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人民中心地位,更好地
满足人 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落脚点。
二、我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成效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区坚持将新发展理
念贯穿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城市发展规律与特点,
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融合与实践,将生态环境保护
与产业转型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协同推
进“生态好、百姓富、环境美”,形成了 xxx
区生态效益与经
济质量共赢发展等一系列案例,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城
市繁华区域发展规律、体现全市功能和区域特色的生态文明
建设之路。
(一)构建“大生态”工作格局。一是加强党对生态工
作的全面领导。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
治问题,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生态文明
建设的根本保证。2019 年,我区成立了中共全市我区委生态
文明建设委员会, 区委生态文明委作为区委议事协调机
构, 统一部署和组织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办公室
设在区 生态环境局。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在持续编制出台
生态环境 保护五年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全市我区生态文
明建设规划 (2023—2035 年)》,对我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
系统规划和长 远谋划。同时,研究编制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
护、“双碳”、 循环经济发展、花园城市等重点领域的专项
规划或行动计划 等,为“一张蓝图干到底”提供有力保
障。三是完善监管体 制机制。加强部门联动,细化日常巡
查,开展联合执法,确 保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报
告、早查处。印发《我区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年度任务
措施清单》,压实生态环境 保护工作责任。建立街道和农
村系统《环境保护考评实施细 则》,考评结果纳入政府绩
效管理考评和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考核评价,构建起完整工
作闭环。
(二) 推动生态空间品质改善。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
坚 战。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 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
行业 大气环境综合整治。2023 年我区优良天数为 256 天,
比 2013 年增加 94 天,大气主要污染物
(PM2.5、PM10、SO2、NO2) 浓度稳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
二级标准,取得“蓝天白云”亮
眼成绩。连续实施三个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城乡水环境
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五水共治”,全区 34 条
(段)、106 公里黑臭水体和 77 条小微水体得到治理。以
有效管控农用 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为重点,切实保
障区域土壤环境 安全,2023
年全区污染地块、受污染耕地
安全利用率 100%。
二是塑造多元优质生态空间。我区紧抓减量发展和疏解整治
促提升契机,持续开展规划建绿、留白增绿等造林绿化工作,
有序推动两轮百万亩平原造林,用绿色织补公共空间,初步
形成了“两环六楔、五河十园、多廊交织”的绿色空间格局。
截至 2022 年底,我区城市绿地总面积 1.6
万公顷,公园绿地
面积 6409 公顷,两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人均绿地面积 46.74
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3.9%,绿化覆盖率提升至
48.08%。 建成“大、中、小、微”四级公园体系,率先开
展“无界公 园”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绿色
休闲空间,让 百姓能“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按照水岸同
治、水城共融的 理念,先后启动萧太后河、xx、坝河、通惠
河等河道 x 空间 治理,xxx 空间实现了城市绿线、河道蓝
线、生态红线“三 线融合”,成为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
的典型经验。积极开 展绿道建设,形成了衔接区域、串联城
乡、覆盖社区的绿道 网络。三是扮靓城乡环境新风貌。我
区先后实施三轮背街小 巷治理行动,完成 716 条背街小巷
的环境整治和品质提升。 建成 110 条环境优美大街,完成约
322
公里通信架空线入地, 城市市容环境品质明显提升。制
定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 动计划,农村地区疏解转型、
环境建设、产业升级、治理优
摘要:
展开>>
收起<<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持高质量发展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作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和全市“大尺度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近年来,我区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对区域发展定位的要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我区实践之路。一、我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