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xx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调查报告
VIP专免
2024-08-30
999+
22.88KB
2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对 xx 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调查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
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产业园区是产业聚集地,也是转型发
展的主阵地,应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探出新路、取得实效。从 20xx
年下半年开始,课题组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专题访谈、实
地考察等方式,赴省内外数十个产业园区进行调研,掌握了大量的
第一手情况。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综合和梳理,课题组认为,
推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还需着力解决七个问题。
一、优化园区空间发展格局
目前,xx 省拥有各类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 xxx 家,各类园区以
占全省约 x.xx%的国土面积,实现全省约 xx%的GDP 占比,成为区域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支柱。但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
统筹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形成一定制约,具
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园区规划欠科学。有的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
划不适应,有的园区“一园多区”分散多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效率不高。不少园区没有严格按发改部门核准的面积进行建设,全
省有近 x/x 的园区实际管控面积大于发改部门的核准面积,近 x/x 的
园区实际建设面积小于发改部门批准面积。二是协调发展不够。如
xx 市xx 经开区与 xx 高新区,因距离 xx 中心区域较远,基本还处于
“孤立”状态,而位于市区及周边的 x个园区,由于相互之间存在
利益竞争关
系,不能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和统筹空间布局,重复建设比较严重。
三是土地利用率低。部分欠发达市县,产业园区工业用地比例过低,
标准厂房及多层厂房占比低,土地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有的产业
园区土地被抵押给银行或以毛地出让,导致不少土地闲置,土地建
成率低。四是缺乏功能分区。有的园区生产区和生活区相交错,对
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居民状告企业和园区现象时有发生。有的
园区缺乏产业定位,项目引来一个建一个,没有形成适合本地发展
的主导产业,难以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个产业园区
的特点,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才能促进全省园区发挥
各自优势,形成适度均衡、分工协作、功能合理和错位发展的新格
局。
第一,有序推进调区扩区。统筹城镇建设和园区产业发展,将
园区发展空间纳入城镇开发边界,基于区域经济格局、主体功能区
定位和园区建设发展实际,合理确定各园区未来建设用地规模。在
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支持园区调区扩区,
鼓励产城深度融合的园区置换空间区位,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第二,完善园区空间功能。调整产业和生活商业用地比例,提
高产业用地使用效率。用多层的标准厂房和高层的办公楼来取代原
有的低层工厂。合理安排园区开发时序,重点考虑引擎性项目的园
区后续开发撬动效应和启动区的综合集成功能定位。鼓励园区将用
地统一规划布局,适度集中建设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及绿地。
第三,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按照集约利用的原则,盘活存
量土地,用好闲置土地,鼓励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再开发、再调整、
再利用。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监管和激励约束。根据土地利用
率,对园区用地计划指标予以增加或缩减。可借鉴 xx、xx 等地的土
地管理经验,推进“净地”“标准地”制和“用地清单制”,实行
“先租后让、达产出让”方式,签订入园协议和土地先租后让合同,
促进土地利用走向集约高效。
第四,创新园区发展模式。鼓励跨区域联建产业片区。对于发
展空间不足的园区,支持跨区域发展“飞地经济”和建设配套产业
园区,联合打造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市场拓展、产业转移等产业
片区,执行项目所在园区详细规划用地布局和“周转用地”相关政
策。支持产业综合体项目同步规划和供应必要的商业服务、科研、
仓储、租赁住房、公用设施和生态建设等用地,促进产城、产教、
产金跨界融合发展。
二、构建现代产业结构体系
产业结构和质量决定产业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近年来,
xx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还存在三方面
问题:
一是高耗能产业占比过高。20xx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冶金、
有色、石化、建材等原材料行业营收占比仍然接近xx%,六大高耗
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 xx.x%
。部分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滞后,资源消耗多,初
级产品多,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依然处于高物耗、高能耗、
高污染状况。而这些企业又是所在园区的经济支柱,淘汰难度大。
二是产业产品关联度不高。有的园区内企业各自为政,未能形成上
下游企业分工协作链条和机制,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制造业
融合不足。
20xx 年xx 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为 xx%,比全国平均水平低x%,且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 xx 地区。三是优势特色产业不突出。园区
发展未能衔接本地经济和资源禀赋特色,不是以自身优势、特点招
商引资,难以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和产业特色。有的园区招商引资
时,往往是只要招得到,不管好不好,“捡到篓子里就是柴”,形
成低水平项目重复。
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xx 省委省政府“三高四
新”战略,梯度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稳妥构建完善现代产业
结构体系。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绿色低碳产业落地。
加快调整园区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绿色产品供给。坚决
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入园,对已入园的这类项目,要
逐一评估,清单化管理,进行提质改造。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
要限期整改或加快淘汰。加快生态环保、数字信息、文化创意、新
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坚持新基建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
先进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支撑
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激发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
第二,实施专项行动,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继续做优做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
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等“老三样”传统优势产业,
打造成三大世界级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全力推进电子信息、新能
源汽车、现代石化产业“新三样”产业发展。推动先进储能材料、
先进硬质材料及工具、输变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等争创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x个左右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xx 个左
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第三,统筹园区发展,培育区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带。聚焦省
域内地位突出、规模较大、业态丰富的主导产业,打破行政区划界
限,整合全省园区力量,统筹布局产业链功能板块。推进全产业链
发展模式,围绕研发、生产、精深加工、商贸流通等全产业链环节,
构建“产加销服”“科工贸金”“农文旅教”一体化产业体系,提
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以特色产业园区为核心、战略性
企业为龙头、特色主导产业带为纵深腹地的区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新格局。
三、强化循环化数字化生产
改进生产方式是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必然要求。近些年,xx
园区及企业在改进生产方式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三个突出
问题:
一是资源节约乏力。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技术含量低、废料循环
利用低、生产劳动效率低,资源消耗大、能源消耗大、二氧化碳排
放大等“三低三大”现象。大多数园区能源高碳化特征明显,单位
能耗较高,应急储能设施落后,缺乏错峰节电方案。二是循环链条
短缺。企业生产经营自闭环运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产业之间
耦合共生程度薄弱,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程度低,没有形成良好
的循环产业链。三是技术升级缓慢。截至 20xx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对xx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调查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产业园区是产业聚集地,也是转型发展的主阵地,应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探出新路、取得实效。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课题组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专题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赴省内外数十个产业园区进行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情况。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综合和梳理,课题组认为,推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还需着力解决七个问题。 一、优化园区空间发展格局 目前,xx省拥有各类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xxx家,各类园区以占全省约x.xx%的国土面积,实现全省约xx%的GDP占比,成为区域经济...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