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三中全会宣讲稿:深入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领域改革的新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VIP专免
2024-08-30
999+
17.8KB
1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教育系统三中全会宣讲稿:深入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
教育领域改革的新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综合改
革
同志们:
党的 XX 大突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教
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
支撑,明确到 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二十届
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
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
效能。着眼于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跨越,从教育、人才、
创新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今天的宣讲,重点围绕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
育领域改革的新动向,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希望对推进教育领域
深化改革有所帮助。
一、激发教育内在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
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正是发挥这一
支撑作用的重要举措。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要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愿景,就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服务
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以
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
支撑引领中国
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会《决定》对深化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
(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要深刻把握深
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使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
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决定》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紧扣培
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
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着眼拔
尖创新人才培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
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强教必先强师,提升
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有效利用世界一
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一是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当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广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
重大变化。针对新形势新要求,要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不断完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高教育服务高质
量发展能力水平的根本之策。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
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高素质人
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建设
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要有更多高水平科研成
果和高层次人才作支撑。三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
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经过坚持不懈的接续奋斗,我国已经建
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
育“量”的问题总体解决,“质”的问题变得突出。人民群众“有
学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对“上好学”、接受更好教育和更加多
样化个性化教育的期盼更加强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
须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持
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四个面向”的战
略导向,着力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决定》强调要优化重大科
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强化关键核心
技术攻关。一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科技强
国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和人类生
活方式深刻调整。我们必须构建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和治理模式,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更加健全的体制机制
不断拓展科学研究的深度广度,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前沿性技术,
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引领力,抢占科技制高点,赢得战略主动。二
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是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
力的核心要素。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
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
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创新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不断催
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三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对外部风险
挑战的必然选择。国家之争就是实力之争,关键是科技创新能力之
争,背后较量的是谁的制度更优越。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优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科技创
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着力破解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关
摘要:
展开>>
收起<<
教育系统三中全会宣讲稿:深入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领域改革的新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同志们:党的XX大突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着眼于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跨越,从教育、人才、创新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今天的宣讲,重点围绕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领域改革的新动向,...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