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维度
VIP专免
2024-07-23
999+
24.51KB
2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维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薛熠(2024 年7月12 日)
从 2023 年9月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到
2024 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
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系统阐释,再到 2024 年全
国两会期间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
要论述高屋建瓴、立意深远,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
指引和宏伟的发展蓝图。在当前这个科学发展最新讲话系列的时代,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不仅为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生产力
指明前进的方向,也成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一)历史性
1.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长达千年的时间里,人均 GDP 都没有
太多发展,一直处于平缓的发展进程。人类的生产活动主要依靠手
工劳动,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且劳动分工
简单,系统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封建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土
地和相关的生产资源,社会结构僵化,限制了劳动力和资源的流动。
十八世纪末,英国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
广泛应用为标志,纺织、采矿、冶金等行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变化。这一时期,工厂取代手工工
场,机器替代部分手工劳动,成为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的
出现,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劳动人口
涌入城市,为工厂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
发展。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调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成
为社会的两大阶级。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制造业的机械化革命,其核
心价值在于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
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仍存在很多局
限性,比如生产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动力和资源的分布不
均、信息传递的效率较低等问题。虽然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取代了过
去更为僵化的封建制度,生产资料开始集中于资产阶级手中,但是
生产组织形式仍处于初级阶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
出,
工人阶级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差,社会矛盾激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和北美。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破主要体现在电力和新型通讯技术的应用,电
话、无线电通讯技术以及钢铁、化学等行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
了生产力的提升,也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在此期间,
随着技术创新突破和工业的繁荣,产业结构也经历了深刻变革。为
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资产阶级开始调整生产组织形式,形
成了卡特尔等一系列垄断组织,这些组织通过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
市场实现对经济的垄断,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化,从而有利于资
产阶级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丰厚利润,但由此也加剧了社会的
不平等和阶级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贫困、
失业、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各方都关注的焦
点,这也促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关注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领域的
发展,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以改善民众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并积极寻求解
决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制造业的电气化革命,
其核心价值在于标准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方式逐渐崛起,促进大
规模生产陆续成为制造业的主导生产组织方式,产品在同质化和产
量方面均实现大幅提高。同时,生产的可持续性面临复杂挑战。传
统生产管理和控制方式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全球化趋势使生产和
市场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产业融合转型成为新的趋势,
劳动力市场面临新的竞争和社会福利挑战,对劳动者技能的需求逐
渐加大,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后,人类社会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以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以生产制造快速成型,
新材料复合化、纳米化,生产系统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科
技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
也使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都发生深刻变革。
生产方式由传统大批量生产转为个性化定制和分散化的就地生产,
由工厂生产转向灵活包容的社会化生产,即生产不再局限于特定的
工厂和企业,而是更加广泛地融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制
造”这一新型产业组织逐渐形成。为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变革,产业
内部和产业之间都出现了新的组织方式,产业的边界日益模糊,制
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产业组织的网络
化趋势日益显著,原本互为竞争者的企业,因技术产品业务的横向
联结形成新的竞争协作关系。产业集群虚拟化逐渐成为新的趋势,
借助发达的信息通讯手段以及网络平台,传统地理集群的空间局限
正在被逐渐突破并形成网络意义上的集聚,这种产业组织形式的变
化极大推动了新技术的转化落地,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为经
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制造业的数智化、网络化、
绿色化革命,其核心价值在于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紧密结合,
传统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中心。
从三次工业革命的历程可以看出,科技进步在解决生产力局限
性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了生产方式和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科技进步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同时,也带来新
的社会问题和挑战,要通过调整制度、改变政策等方式追求可持续
性发展。
2.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跃升
科技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力量,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
变革的重要动力。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信息化和全球化高度发展
的历史阶段,信息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大数据、人
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推动各行各
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可以预见,这些新的技术不仅会提
高生产效率,也会推动管理模式、商业模式进一步创新,推动社会
结构、社会制度进一步发展。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日益一体化,跨
国贸易和投资活动持续频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高度互联互通,各
国经济相互依存度持续增加,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可持续性发
展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各国积极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重视资源节约和产业融合,以应对气候变化和
资源短缺等全球性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
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致力于贯彻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
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正
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理念。新质生
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
料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形成的全新的、高效的生产力。新质生产
力的提出是对历史的继承也是对未来的引领,既继承了历次工业革
命中的技术创新的精神,也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新质生产力起点
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以新的劳动者、新
的劳动资料、新的劳动对象为内驱,借
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引领,打造高素质、高质量、高品质
的全新生产业态。在新的生产方式下,社会制度面临变革压力,为
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政府正在积极推动经济、
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同时,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可
持续性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诸如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新的经济
发展模式逐渐出现。
从理念目标、发展模式、产业影响、社会影响这四个方面看,
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具有明显不同。
理念目标方面,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高质量发展,关注人的发
展性需要,聚焦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
产业的发展,以解决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同时,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
产力。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力求实现绿色可持续性发展,通过
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等方式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减轻生态环
境的压力。而传统生产力往往侧重于各地区支柱性传统产业的转型
升级,注重的是基础性需要,往往伴随着资源的高消耗,以及较多
的环境问题。
发展模式方面,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
态,强调的是优化多种生产要素组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各行业的
融合。比起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更强调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
以高新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更关注要素的质量,致力构建高度自动
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流水线,力图实现边际成本的递减。
实现边际成本递减意味着,进一步扩大生产后,产品成本将进
一步降低,从而促进产品的极大丰富,促进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
发展,让真正的定制化的服务得以实现。在传统流水线作业的模式
下,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才能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也就是
说,传统的工业生产体现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当我们能利用数据
等新型生产要素实现边际成本递减的时候,我们就不需要通过维持
大规模产量来降低成本,高度定制化、个性化的生产供给方式就有
了实现的可能。
产业影响方面,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显
著特征,契合新发展理念,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能推动产业升
级和经济转型,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继而能带来更高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历史发展进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
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了纺织业、煤炭业、冶金业等相关行业的
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内燃机
的使用促进了电力、汽车、化学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开启了大规模
生产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信息
产业、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
数字化转型。当前,新质生产力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推动人工
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催生出智能制
造、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新的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
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必将促进产业的深度融合
和创新发展,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构。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愈发交织,我们
更加强调稳定性、灵活性的统一,更加强调经济的韧性,不仅包括
企业的微观韧性,还包括宏观经济的韧性。这些调整都是为了适应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维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薛熠(2024年7月12日) 从2023年9月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到2024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系统阐释,再到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立意深远,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和宏伟的发展蓝图。在当前这个科学发展最新讲话系列的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不仅为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生产力指明前进的方向,也成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一、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一...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