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市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7-21
999+
36.4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某市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调
研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随后,中央农村工作
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就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
详细部署。相比以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宜居宜业美
丽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突出了“和”“美”
的意蕴。“美”侧重于建设一个外观美丽、基础功能完备
的现代化乡村;“和”侧重于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核和精神
风貌,体现乡村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既要
塑形,更要铸魂。**市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宜居宜
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要求,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持续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市样板”,取得了一定成效,乡村面貌焕然
一新,但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迫切
需 要 扎 实 推 进 宜 居 宜 业 和 美 乡 村 建 设 , 着 力 提 升 乡 村
“和”“美”的内涵,谱写好**市和美乡村新画卷。
一、**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及成效
**市以“富民产业发展美、绿水青山生态美、村风民
风文明美、治理有效和谐美、村民生活幸福美”为目标,
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第一,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着力提高农民收入。 一是
依托**市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积极建
立以
“烟、菜、花、果、药、畜”6 大产业为重点的
“6+N”产业体系,打造红塔区鲜切花、通海蔬菜禽蛋、新
平华宁柑橘、元江芒果、易门食用菌等区域性公共品牌。
二是全面提升农产品初加工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农产品
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
业总产值 比值 为 2.58∶1, 高于 全国 的 2.5∶1、 **省 的
2.1∶1,位居**省第二。三是抓好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统
筹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破局发展。2023 年,**市新建
和改扩建农业基地 509 个、面积 5.1 万亩,适度规模基地累
计达到 11283个、面积 71.3万亩,设施化率达到 64.3%。
四是探索“产业+观光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等模式,推动
农文旅融合发展。例如,通海县秀山街道大树社区依托当
地蔬菜、水稻、杞麓湖景观等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旅游观
光、“摸鱼节”“粑粑节”等文旅活动,助推餐饮业、住
宿业等大力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23 年,**市农村常住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1303 元(绝对值居**省第二),
同比增长 7.1%,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与 2012 年的7628 元
相比,增加了 13675 元,增长 179%,收入水平明显提升。
第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乡村生产
生活条件。一是积极推进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厕所、
污水管网、垃圾收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建制村公路硬
化率和 通 客车率均达到 100% ,乡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70.6%,供电可靠性提升至 99.96%,4G 网络覆盖 95%以上的
自然村,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广电网络光纤全覆盖,乡
村公厕建设完
成率达到 96.16%,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 90%、高于**省
18 个百分点,乡(镇)中心集镇、村庄生活垃圾设施覆盖
率分别为 100%、91.7%,乡(镇)中心集镇污水处理设施覆
盖率为 85.25%。二是实施乡村“雪亮”工程,在乡村重要
位置安装太阳能灯、摄像头等,亮化乡村,提升乡村安全
度。三是推进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等公共服
务基础设施建设并优化布局,使乡村幼儿园、中小学、医
疗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活动室
文化体育广场等场所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群众
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第三,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绿美乡村。
一是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引领,开展行政村
“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合理规划村庄布
局。二是开展乡村临违建筑和危旧房屋清理整治工作,腾
出公共空间。在第一、第二轮清理整治工作中,拆除占地
面积为 531.36 万平方米的临违建筑和危旧房屋。三是建立
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污水治理体系,收集处理村庄生
活污水和垃圾,改善乡村卫生条件。**市乡村生活污水治
理率为77.95%,排名**省第二。四是实施“十百千”示范
工程,建设绿美乡村,打造示范村镇、精品乡村。2022—
2023 年, ** 市 建 成 绿 美 乡 村 1272 个 , 其中 省 级绿 美乡
(镇)14个、绿美村庄34个,新增绿化面积 170 万平方米。
红塔区大营街社区、江川区九溪镇矣文村、新平彝族傣族
自治县戛洒镇新寨村、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洼垤乡
它才吉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华宁县华溪镇、通
海县四街镇六街村等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五是开
展美丽乡村建设星级评比。**市在**省率先开展美丽乡村
星级创建,实行分级分层动态管理。截至 2023 年底,已认
定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美丽乡村 20个、10个和 2 个。
第四,加强乡村治理,推动乡村和谐有序发展。 **市
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
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一是建立村级党支部
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将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
各方面。二是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构建村干部分工负
责、精简高效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将村级事务归口到村
级党组织并以其为主渠道进行落实,一贯到底。三是搭建
村民议事室、微庭院等平台,畅通村民说事、议事渠道,
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自治。四是创新形式开展普法强基
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动村民学法、知法、懂法、
守法、用法,建设法治乡村。例如,江川区雄关乡上营村
委会文艺协会,以轻快、通俗易懂的原创快板《话普法颂
党恩》开展普法宣传,用快板的方式将普法内容说唱给村
民听;部分乡村将国家的法规政策、群众身边的法治案例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某市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随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就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详细部署。相比以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突出了“和”“美”的意蕴。“美”侧重于建设一个外观美丽、基础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乡村;“和”侧重于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核和精神风貌,体现乡村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市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要求,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