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机制分析报告
VIP专免
2024-07-20
999+
20.56KB
3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机制分析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
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
环节”,意识形态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坚持和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
导”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政治
保证。新时代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之所以能够发生全
局性、根本性转变,其前提就在于党以前所未有的主动姿
态在“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上作出的
“方向性、战略性”部署,巩固与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
作的领导权。从责任、组织与制度的视角对党的意识形态
领导权进行分析,更有助于从整体上探讨新时代坚持党对
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逻辑、维度及完善路径,以期对意
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有所裨益。
一、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逻辑必然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意
识形态领导权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巩固党
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既是党
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新时代以来意识形态工
作的战略选择。
(一)理论逻辑的必然性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回顾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理论展开,
相关研究肇始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在阶级利益的功能视角
上的突破,每一时代的统治阶级“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
统治”“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从功能
上来说,统治阶级“生产”思想、观念、意识等“精神产
品”来实现其对社会与国家发展的导向与统领功能。沿着
意识形态的功能线索,列宁明确提出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
并创造性地指出了“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要性,
政党作为意识形态工作主体的线索已然清晰呈现出来。意
识形态从来不是抽象的,总是与阶级、政党相结合,葛兰
西在此基础上结合列宁对政治领导权的关注挖掘意识形态
与政党、政党权力的关系,打通了意识形态与组织、权力
的内在关系,不仅认为意识形态是与经济一样真实、具象、
可操作性的现实实践,而且能在所有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
缺的作用,意识形态领导权由此正式进入学术视野。其后,
阿尔都塞、普兰查斯、瑟伯恩、拉克劳、詹姆逊等人沿着
这一路向,将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主体、目的、条件等要素
从意识形态服务于政党、国家权力的“建构”逻辑中提取
并加以系统性描述,指出政党的意识形态之于政党执政乃
至国家统治各个层面的辐射与穿透。
总的来说,尽管当代社会的政党政治有衰落的迹象,
但政党与意识形态依然密不可分,政党意识形态决定了一
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属性,政党将意识形态作为
自己的理论旗帜、思想武器和信仰支柱,意识形态视政党
为实践中介与物质武器。政党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离
不开政党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而政党要成为执政党,就
必须掌握国家政权,政党的意识形态是其领导国家、整合
社会的必要因素。中国共产党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而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鲜明的政党信仰、政党纲领
与政党宗旨,先天就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属性;在党成立
后,马克思主义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性质和奋斗目标,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思想本身根
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
力量的人”,中国共产党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所最终指向
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主体力量,在其执政过程中不可
能也不应该放弃其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意识形态领导权,
一旦党的意识形态发生了转向,或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
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仅党会不复存在,社会主义
与共产主义事业也会随之消散,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所
为之奋斗的事业轮廓是由党的意识形态
建构出来的。因而,党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发起者、组
织者、主导者和执行者,党必须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行
使意识形态领导权,使广大人民群众“心悦诚服地接受”
党的意识形态,从而在党的意识形态质的规定下,领导与
团结人民继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实践逻辑的必然性
政党作为阶级的领导者,具有塑造思想、引领大众、
耦合社会的职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都对
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意识形态
工作。与西方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并不
局限于阶级视野与政党内部,而是始终着力于将最广大的
人民群众纳入意识形态工作的范围之内,党的组织不仅具
有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职责,更有着组织、宣传、凝
聚、服务群众的职责,在这个意义上,加强党对意识形态
工作的领导尤为重要。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从无产阶
级领导权的角度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
决定了中国的新文化也不能离开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领导;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就意识到“向各界人民正确
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在目前的各
项主张”即用自己的意识形态统领全国人民思想的必要性,
因此,开始“有系统地建立并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加
强和统一党对思想工作的领导”,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
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
也是这样”这更是从维护执政地位的新高度指明了意识形
态领导权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主题转变为“改革与建设”,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党作为“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
力量”,必须适应改革和建设的需要,既改善和加强自身
的建设,也改善和加强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当然也包
括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因此,基本上每一次全国宣传
思想工作会议、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坚持、加
强和改善党对宣传思想工作乃至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20xx 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任何时候、任
何情况下,党的领导都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
要保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此后,中国
共产党人又从“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地位、执政使命”的
高度出发,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意识形
态工作的领导,“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特别
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清晰认识到党的领导是
党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原因,党管意识形态是推动意识形
态工作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与
话语权,鉴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及领
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旁落”的危险性,只有坚持党对
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保证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得以
系统、协调、全面地开展,并要求各方面主体在党的领导
下,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共同参与意识形态工作,守好意
识形态阵地。
二、责任、组织、制度: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
权的三重维度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一个反复循环的动态
结构,其中,责任、组织、制度是重要变量,责任是实现
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逻辑起点,组织则是领导的关键
中介与环节,而制度则是领导的具体保障与规范手段。长
期以来,意识形态工作在形式上嵌入了各级党组织与党员
干部的工作,但党组织的功能作用与责任意识并没有得到
充分发挥和落实,导致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了党的领导弱
化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确保意识形态领导权牢牢掌
握在党的手中,党着力从责任、组织与制度三重维度建立
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机制,使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全局性、
根本性转变。总的来说,明晰的责任意识、完善的组织架
标签: #意识形态
摘要:
展开>>
收起<<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机制分析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意识形态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新时代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之所以能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其前提就在于党以前所未有的主动姿态在“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上作出的“方向性、战略性”部署,巩固与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从责任、组织与制度的视角对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进行分析,更有助于从整体上探讨新时代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