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篇)电信诈骗致群众一封信材料汇编
VIP专免
2024-07-16
999+
35.25KB
4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电信诈骗致群众一封信材料汇编(14 篇)
篇1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目前电信诈骗事件频发,为切实保障您和家人的财产
安全,请认真阅读此信,提升识诈防骗能力,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
骗的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假期针对学生群体的常见作案形式和手段
1、冒充好友诈骗:通过 QQ 或者微信以各种紧急的理由向你借
钱,提供假的银行转账截图引诱受害人转账。
2、游戏诈骗:通过抖音或者游戏公屏等发布低价游戏商品的信
息,诱导当事人前往所谓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账号交易,待受害
人提现时,以解冻费等借口要求转账,或是要求在没有三方保证的
平台直接转账,待交易完成追回游戏账号并将受害人拉黑。
3、红包返利诈骗:在社交平台发布类似“转账 888 返1888”的
信息,待转账后引诱其加大转账或直接拉黑。
4、网络购物诈骗:在网络平台发布低价商品信息引诱受害人购
买,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线下直接交易,待收到货款后将受害人
拉黑。
二、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常见作案形式和手段
1、冒充子女缴纳培训费诈骗:在 QQ 或者微信上冒充受害人子
女QQ,以报培训班急需缴费为由,诱使受害人往所谓的学校银行账
户转账。
2、冒充老师收费诈骗:在学校班级家长微信群或者 QQ 群里,
冒充班主任头像、昵称,以缴纳学杂费、学习资料费等为由发送收
款二维码实施诈骗。
3、网络贷款诈骗:声称需要先交手续费、会员费才能贷款,或
是银行卡号填写错误导致账号冻结需要交解冻费、保证金等。
4、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
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
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帐户”
的,就是诈骗。
5、投资平台诈骗:通过 QQ、微信等添加受害人为好友,随后
将受害人拉入所谓的“股票交流群”等,通过群里“老师”的推荐
吹嘘,以“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等为诱饵,诱使受害人扫描
二维码下载安装各种名称的投资APP 进行转账投资,从而达到诈骗
钱财目的。
6、购物退款诈骗:声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主动提
出退款,要求在指定链接内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账号、验证码或
者声称将退款打入支付宝备付金,后以多退款需退还为由诱导受害
人前往各大贷款平台贷款后转钱到对方账户。
三、在此提醒广大师生和家长朋友:
1、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坚信无端的
返利都是骗局。
2、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点击、不转账的原则,平时多关注
电视、报纸、网络的防诈反诈知识,多接触、掌握一些防骗信息和
技巧。
3、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银行卡信息,
更不要向对方汇款、转账。
4、遇到‘中奖’、‘电话欠费’、‘退税’、‘涉嫌违法犯
罪’等内容的电话、信息时,不要相信,不要理睬,不回复信息,
不轻易打开不明链接、下载软件,不轻易用手机扫二维码。
5、家长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或网络支付端的密码,不要随
意泄露,特别是家里的孩子。
6、如遇班主任在 QQ、微信群收费情况,应先向学校或班主任
电话确认,避免被骗。
四、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
当您接到此类电话或信息,请勿轻信。如果发现上当受骗不要
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无论何时何地,
都要提高警惕,预防各路诈骗!其实,识别骗术并不难,同您分享
几点防范方法:
(一)及时下载、启用国家反诈中心 APP
1.下载方式:在应用商店搜索“国家反诈中心”并下载。
2.该款app 集合报案助手、举报线索、诈骗预警、反诈宣传等
多种功能于一体。
(二)记住一个电话“96110”
1.“96110”是全国公安机关反诈骗预警劝阻专线,专门用于对
群众的预警劝阻和防范宣传等工作。当你接到 96110 拨打的电话时,
一定要及时接听,耐心听取劝阻员的劝阻,避免上当受骗。
2.“96110”来电一定要接听,这说明您或您身边的人可能正在遭
遇诈骗。
(三)借款、转账核实身份
如果是熟人、朋友发来的,务必要先电话核实;若不小心上当
受骗,及时向公安机关(可拨打110))咨询或报案。
(四)防电信诈骗“五不一打”
1.不点:不明短信链接不要点。
2.不怕:冒充公检法诈骗。
3.不信:转账指令不轻信。
4.不贪:积分兑换现金不要贪。
5.不转:不核实清楚,千万别转账。
(五)防电信诈骗“六个一律”
1.接电话,遇到陌生人,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 xx 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一律挂
掉。
4.但凡让我点击链接的所有短信,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挂掉。
(六)防电信诈骗“八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骗子。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骗子。
3.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都是骗子。
4.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都是骗子。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都是骗子。
6.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是骗子。
7.凡是叫你宾馆开房接受调查的,都是骗子。
8.凡是叫你登陆网站查看通缉令的,都是骗子。
请家长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以上内容,家校携手,防范电信网络
诈骗!
xxx
20xx 年xxx 月xx 日
电信诈骗致群众一封信篇 2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行为活动频发,有的学生
及家长被骗。为了您和家人的财产安全,要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的意识和能力。希望您将此信的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同事、
邻居,以此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堡垒,切实杜绝受害被骗。
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1、网络贷款诈骗
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贷”等旗号,以预付
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
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就是诈骗。
2、冒充公检法诈骗
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医保局、银行等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
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
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的,就是诈骗。
3、冒充老师诈骗
凡是自称老师通过 QQ 或者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
转账缴纳费用的,就是诈骗。
4、冒充亲友诈骗
凡是自称亲友通过 QQ 或者微信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又以各
种理由推脱不让电话核实确认的,就是诈骗。
5、网络交友诈骗
凡是网上认识的陌生人,通过一段时间熟悉后推荐的网络赌博、
网络投资等平台,均是以骗取本金为目的的诈骗。
6、虚拟物品交易诈骗(游戏账号)
凡是要求私下交易、使用对方推荐的网站或者 APP 进行交易的
网络游戏充值、网络账号交易,就是诈骗。
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1.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点击、不扫码、不转账的原则,日
常生活中多关注电视、新闻、公众号的防诈、反诈知识,多接触、
掌握一些防骗信息和技巧。
2.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不要有盲目
自信,自己一定不会被骗的心理。
3.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银行卡信息
(密码、验证码),更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4.遇事不要着急,可以通过拨打110 或者到就近的派出所进行
咨询求助,未经核实前,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5.安装“国家反诈中心 APP”和“金钟罩”进行拦截,实名注册,
并开通预警设置。
xxxx
20xx 年xxx 月xx 日
电信诈骗致群众一封信篇 3
尊敬的学生家长:
电信诈骗的犯罪行为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短信和网
络实施电信诈骗,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了您的财产安全,
请您认真阅读此信并将此信转告您的家人以及亲友,增强防范电信
诈骗的意识,避免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请家长们重点防范以
下几类诈骗手段:
一、QQ、微信冒充熟人诈骗:骗子会冒充您的孩子,在上课时间,
通过 QQ 和微信,以需要缴纳培训费等为由诈骗你的钱财。此外,
骗子还会混入班级群,冒充教师以缴纳各种费用为由实施诈骗。
二、冒充公检法诈骗:通过电话恐吓的方式,说您涉及某个案
件,必须配合调查,协助资金核查为由实施诈骗。
三、网络兼职刷单诈骗:网络兼职刷单均为诈骗,任何兼职刷单
的信息请不要相信,以防上当受骗。
四、冒充购物客服诈骗:购物退款退货请走官方渠道,不轻信电
话里所说的高额理赔,有疑问应及时拨打官方客服电话。
五、贷款类诈骗:贷款请走正规渠道,网贷过程中提到缴纳手续
费、保证金、刷流水等,均为诈骗,不要轻信。
温馨提示: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变化多端。谨记不转账、不汇款、
多核实,防骗反诈,保护好自身和家庭的和谐平安。
xxxxxxx
20xx 年xxx 月xx 日
电信诈骗致群众一封信篇 4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青少年学生群体是电信诈骗受害者重灾区,犯罪分子利用电话、
短信和网络等手段实施电信诈骗是属于犯罪行为,针对学生及家长
群体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也屡有发生,使许多家庭遭受了不同程度
的财产损失。为保障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防止大家落
入诈骗团伙精心布置的陷阱,阜南实验中学特别提醒家长及同学学
习防诈骗相关知识:
一、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1.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分别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
社保、医保”工作人员,用网络电话虚拟上述单位电话号码,以
“恶意透支、社保、医保账户异常或涉嫌洗钱、贩毒罪等”为名,
要求受害人将个人资产转到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诈骗,或让受害
人登陆虚假的公、检、法网站查看通缉令,后再实施诈骗。
2.家长群收费诈骗。在学生家长群里面,以老师名义群发交资
料费、二维码或者向家长借钱等都是诈骗,利用新冠肺炎,以销售
口罩、新冠肺炎疫苗、特效药都是诈骗。
3.补贴退税类诈骗。骗子冒充“财政、税务、卫生、残联、教
育”等部门,谎称事主享受“购房退税、购车退税、新生儿补贴、
残疾补贴、教育补贴”,向事主提供所谓的相关部门咨询电话,通
过电话诱骗事主到 ATM 机上进行转账操作,后通过利用被害人对
ATM 操作不熟悉将钱款转走。
4.网络兼职刷信誉诈骗。骗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刷信誉,给予
高额报酬”的虚假广告,先要求事主购买首笔订单,并进行少量返
利,后以赚取更多提成为诱饵,诱骗受害人购买多笔订单,从而实
施诈骗。
5.刷卡消费诈骗。骗子通过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
卡刚刚在某商场、酒店刷卡消费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 xx 号码
咨询。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的名义谎称
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
行ATM 机上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卡内的款项转到骗
子指定的账户。
二、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
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
2.
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
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
为诈骗;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
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
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
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
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
三、防范电信诈骗“三不一要”
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
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
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
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
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 求助咨询,
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
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
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
逞。
4.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
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
详细情况,以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记住六个一律: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中
奖了,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要求汇款的,
一律挂掉;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挂掉;微信不认识的人
发来的链接,一律挂掉;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变化多端。谨记不转账、不汇款、多核实,
提高防骗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再次提醒同学及家长们,遇到涉及
转钱等不确定情况,及时跟老师、家人、朋友确认信息,避免上当
受骗!如果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
据,并及时报警。
xxxxx 中学
20xx 年xxx 月xx 日
电信诈骗致群众一封信篇 5
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互联网经济和电信产业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案例也迅猛上升,目前
已成为发案率第一的刑事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在校学生由于涉世未深、防范意识薄弱,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人群之一,甚至一些不法分子,用一些看似成本低,回报高的项目
作为诱饵,诱使在校学生参与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这些是我们
不想看到的',正处花季的你们,未来可期,电信诈骗不该成为你们
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为此,岫岩县公安局提醒你们,切勿参与电信
诈骗等犯罪活动。
摘要:
展开>>
收起<<
电信诈骗致群众一封信材料汇编(14篇)篇1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目前电信诈骗事件频发,为切实保障您和家人的财产安全,请认真阅读此信,提升识诈防骗能力,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假期针对学生群体的常见作案形式和手段 1、冒充好友诈骗:通过QQ或者微信以各种紧急的理由向你借钱,提供假的银行转账截图引诱受害人转账。 2、游戏诈骗:通过抖音或编戏公屏等发布低价游戏商品的信息,诱导当事人前往所谓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账号交易,待受害人提现时,以解冻费等借口要求转账,或是要求在没有三方保证的平台直接转账,待交易完成追回游戏账号并将受害人拉黑。 3、红包返利诈骗:在社交平台发...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