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篇)2024年6月体制内工作经验文章汇编
VIP专免
2024-07-09
999+
45.2KB
6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13 篇)2024 年6月体制内工作经验文章汇编
目录
1.体制内要甘于坐冷板凳………1
2.关于两办,你可能不知道的几件事儿……3
3.体制内,这几个口头禅,千万不要说………5
4.跟随秘书出身的领导,步步惊心………8
5.提拔一个科长,得多少钱?……10
6.体制内除了钱和女人不能碰,这些问题也不行……12
7.体制内,尽量不要在本单位找对象……15
8.体制内,容易得罪领导的几句话……17
9.:“两办”,是光鲜亮丽还是盛名难副……20
10.单纯的人,该怎么在体制内混得好……22
11.干部调动,就是一条主线、三个问题……24
12.体制内的明规则:上进心冲锋、平常心保底、感恩心守局……
2613.国央企工作要务:保护好自己……28
体制内要甘于坐冷板凳
一、“冷板凳”,它冷不冷
刚入职场,初入体制,我们会发现,那些梦寐以求的核心岗位
似乎遥不可及,你想要的资源高不可攀,你所向往的未来一眼看到
了尽头。日复一日的基础工作——整理文件、统计数据、上报材料、
筹备
会议、加班迎检、休息日突击……
当琐碎和繁杂充斥着你的工作和生活时,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坐到了
“冷板
凳”上?
二、“冷板凳”有几种“冷”
“冷板凳”说的一种体制内的态度,即体制对你的态度,也是
你对待体制的态度。当你感觉“冷”的时候,十有八九是和你想的
“热”产生的偏差,想想心中的火热,看看屁股冰冷,就一个词
“拔凉”。
各种“落差”让你的心理产生“冷”,找一找心中的热,就能
看到“冷板凳”上有几种“冷”。
三、“冷板凳”——事情冷
走出学校,刚进入单位、刚进部室的小白们,哪个都胸怀“鸿
鹄之志”,想大有一番作为。只是事与愿违,招人来的目的就是招
你来干活(打杂)的;从工作内容的某种程度看,或许文秘专业的
人更适合这个岗位,比如办文、办会、统计资料,但是专业要对口
嘛。
只有部分大家不想干、不会干、干不了的活,才会在某些需要的时
候到你
手上,而你,只是个工具人。完成好相关工作,上报结果即可,没
有其他。
对你来说,世界是新鲜的,岗位是用来奋斗事业的!对部室来
说,工作是为了完成上级指标;对领导来说,工作是为完成年度工
作目标和任务;对同事来说,工作是用来兑换生活的快乐。
这个阶段,如何更好地认识工作和生活,游刃有余地融入摸鱼
大业才是能够继承“皇位”的关键。妥善应对直系上级交办的各项
工作,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结果、桩桩有应对。
四、“冷板凳”——屁股冷
赏识自己的领导升迁了、手上轰轰烈烈的项目完成了、单位战略目
标转移
了...如果你没站到权力的中心,那么各种变化,都会让聚光灯从你
身上移开。
从舞台上下来的时候,到哪里都会和以前不一样。不管从领导的态
度、同
事的交流还是自己的工作内容,没有大腿和深厚的背景,就要习惯
做体制内的“小拼图”,哪里需要哪里搬,太阳从东照到西,在某
一刻确实是照在你身上,照不到时也正常。
这个阶段,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与时俱进也好,急流勇退也罢,
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安安心心地上班,吃下一剂“思危、思退、思
变”的良药,总能寻得菩提树下三寸清凉。
“冷板凳”——态度冷。
当你和领导唱了反调、当你和敌对派系走得很近、当你被人在背后
打小报
告、当你驳面子了领导的面子...
哎嘿,你就能感觉这种态度了。
安排点杂事给你,让你走远一点,眼不见心不烦;找心腹安排
点事情,“冲突”一下,“争执”一下;安排点“大”事给你留着
“犯错”,再找机会找场合训斥你一下。
态度有了,同事也会“适当”地远离你,明哲保身也好,看戏旁观
也罢,
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这个阶段,必须清醒认识到问题,找到原因,和领导坦诚地沟通也
好,“躺
平”“摆烂”也罢,务必立足岗位搞好本职工作,苟住、苟住、再
苟住。
五、“冷板凳”怎么不“冷”
“冷”的原因千变万化,“冷”的情况也错综复杂、不一而足,
作为个体来说,“冷不冷”是你自己说了算。网上也有经典名言,
“关我鸟事”“关你鸟事”聊以自慰。
怎么不“冷”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
和方法论,就是我们最好的应对。
“不把自己当回事”调整自我心态。“不把别人当回事”调整对外
心态。“把自己当回事”修炼好内功。
“把别人当回事”修炼好外功。
古人云“修得一身滚刀肉,千刀万刀刮不透。”足矣!
关于两办,你可能不知道的几件事儿
提起两办,似乎带着天生的神秘感。
同为核心部门,组织部已经成为显学,前有刘震云的《组织部
来了一个年轻人》,后有网络上泛滥的“组织部的灯”等煽情文;
纪委也一样,随着打虎拍蝇、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纪检干部已经
成为体制内外、茶余饭后的时髦谈资;宣传部门最近火了起来,先
不说中宣部部长凭借“学者资历”颇夺互联网眼球,再就是浙江宣
传凭借有温度的微文迅速出圈。
但说起两办,好像没有话题度,用时下的话说,就是没有流量。真
的是这
样吗,其实不然。
两办作为党委政府的枢纽,其地位的重要、业务的广度是组纪
宣所不能比拟的。在这里,说一说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几件事儿。
第一,都是哪些人在两办?
有句话虽然粗俗,但是准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语曰:两办,
是屌丝奋斗逆袭的地方。说其奋斗,是因为确实苦,加班熬夜,无
出其右。说其逆袭,是逆出身之袭。
第二,两办真的不用加班吗?
两办根本不用加班,因为从来就没下过班!两办的加班程度用
007 来形容,没有任何的夸张。上到中办国办,再到省市的党办、
府办,甚至乡镇街道的党政办,没有不加班的。也无论你是秘书、
办事员、写材料的,更不用说那些秘书长主任们。毕竟领导没有来
的时候就要到办公室,领导还没走的时候就必须在办公室坐着。对
两办人来说,一天赶几篇材料、一周熬几个通宵、一两个月不休假
是家常便饭。
第三,两办真的提拔快吗?
想前途光明,就得灯火通明,两办很好地验证了这句话。两办
工作人员,跟其他单位相比,个人发展前景上自然会优越很多,干
部轮转较快、“快进快出”是两办的用人导向。有人就对体制内的
单位打了个顺口溜,“金两办银组纪,按时下班群团见,累死累活
乡镇怜。”这也反映了体制内,快速晋升的要害部门是什么。
第四,伴君真的如伴虎吗?
有人说,靠近领导的地方,往往是最危险的地方。没错,作为
服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主要部门,有的时候一个错别
字、一句话都有可能变
成重大失误。一旦犯错,承受的压力远远高于其他单位。而且两办
的人在领导身边工作,自己的空间很小,如果是文字秘书、拎包领
导秘书等岗位,更是根本没有私人空间,一切以领导的时间为准,
对家庭子女根本无法照顾。
第五,天下文章真的一大抄吗?
当然不是,在两办写材料真的无处可抄,百度那些东西是无论
如何不能用的,你报给领导的材料,是作为参谋助手给领导决策提
供依据的,必须做到言之有物、符合领导意图、切合工作要求。
第六,两办真的是“擦屁股”的吗?
有事不会干,那就找两办。加班加点就不说了,两办还有一个
很重要的作用——兜底。事情必须有人来干,但干到什么程度,往
往是领导在衡量,因此,两办的同志夹在领导和部委办局的中间,
往往要受一些夹板气、冤枉气。很多时候,部委办局干不了甚至不
想干的事,推给两办就是了,反正有他们兜底。
体制内,这几个口头禅,千万不要说
古语云:水深不语,人稳不言,贵人语迟。在体制内工作,一句话
让人笑,
一句话让人跳,一些看似无意的口头禅可能会无意中让你得罪人。
第一类,露怯的不说,比如“啊…对”
在体制内这个博弈场里,玩的是心态、凭的是智慧、靠的是语言,
任何时
候都不要露出底牌,更不能露怯。
总说“啊…对”的人,容易给人留下不够积极、缺乏思考、没有主
见的印
象。
特别是在跟领导交流、汇报工作的过程中,拘谨拘束么,有时甚至
唯唯诺
诺,一点也不敢表现自己,更是大忌!
我们要在心理上乐观自信,手段上老练专业,语言上胸有成竹。
这样,才能够稳住阵脚、赢得信任、展示成绩。
笔者就要这样的痛切经历。有一次和领导汇报工作,由于紧张,
在领导询问文件的细节的时候,慌张地应答“啊…对”,领导立刻
把手里的笔放下了。
“那具体情况是怎样的”,领导继续追问,此时他已经对我产生了
怀疑。我虽然说出了个一二三,但领导不无厌烦地说到,“知道就
是知道,不知
道就不知道,不要吞吞吐吐的”。可见,我给他留下了“糊弄他”
的印象。
对于这种不能说的口头禅要尽早改掉它。
第二类,抱怨的不说,比如“他们总是…”
领导最烦抱怨的人,这句口头禅,可能会让领导随时“炸毛”。
一边做事一边抱怨,就像割肉敬神,肉也割了,神也得罪了。
小张是我们单位刚来的小伙子。在一次重要的全市会议上,领导安
排小张
负责收集发言材料汇编。
按理说,这不是一件难事,谁曾想状况百出,发言的单位各有
各的借口,会议第二天就要开了,材料还没收一半。
领导问小张怎么回事,小张支支吾吾说:“他们部门总是…”
领导当时就火了,质问小张“他们不报是不是会议就不开了?”
小张委屈的眼泪直打转,随口一句口头禅竟引得领导的勃然大怒。
工作遇到困难或者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与其天天在领导面前抱怨,
不如
给领导提供解决方案。
第三类,看戏的不说,比如“我早就说过吧”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后视偏差”,意思是说一件事已有结果后,
无论之前有没有做过“预判”,都会产生自己“早就知道了”的一
种偏见,也就是常说的“马后炮”“事后诸葛”。
这种口头禅说出来,你可能很爽,得意于自己的料事如神。
但这种事不关己的“吃瓜看戏”态度,不仅让同事下不了台面,还
会搬起
石头砸自己的脚,极可能会惹恼领导。
这是笔者亲眼见到的一个例子。
老王是办公室的有名的“马后炮”。一次,一把手提出一项工作,
分管领
导当即安排相关单位研究举措,但是并没有明确时限。
没想到一把手第二天就要看,分管领导只能硬着头皮说还在准备。
一把手并没说什么,但是老王却来劲了,在分管领导面前来了一句
“我早
就说过吧,应该让他们连夜准备”。
他本意是为了宽慰分管领导,给其他单位压担子,殊不知,他
这一席话,让分管领导当场就下不来台,真的很难堪!
第四类,拒绝的不说,比如“我没时间”
体制内,总有很多人和事包围着你,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
面面俱
到,所以拒绝总是难免的。
很多小伙伴常常不知道怎么拒绝,甚至谈“不”色变,其实拒
绝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表达。
比如,单位里经常会组织集体活动,诸如学习讲座、文体竞赛、外
出参观
之类的活动。
而你忙着手头工作,正晕头转向,顾不上这些活动,于是脱口而出
“我没
时间,就不参加了”。
试想一下活动组织者的感受吧,整个单位就你忙,就你的工作重要
吗?大家可能会满腹委屈,我就是没空啊。
虽然忙碌是常态,但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会让他人觉得你轻视他们的
工作。
这种情况下,比较适当的表达,是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情况,
真挚地称赞这个活动,并诚恳地道歉。
“实在不好意思,这个活动确实不错,我很想参加,但手头有个急
活,我
尽快完成,争取参加咱们的活动。”
你看,这样是不是好多了?不是就事论事、直接拒绝,而是顾左右
而言他,
间接、巧妙、委婉地“柔性拒绝”。
写在最后的话:
体制就像一个大舞台,你可以不是那个最能说会道的人,但你
一定要做那个不说错话的人,能不说的话绝对不说,能缓说的话等
等再说,必须说的话想好了再说,这样方能游刃有余,置自己于
“舒适区”。
跟随秘书出身的领导,步步惊心
在体制内工作的我们,常常会遇到风格各异的领导,其中有一种与
众不同
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导风格,便是那些从秘书岗位走出来的领导。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而在这些领导的手下做事,更是如
履薄冰,
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坑踩雷”。
一、秘书之眼,能够轻易看穿一个人
秘书,这个职位天生就带有一种精细、敏锐的气质。
从秘书岗位起家的领导,都会练就一双敏锐的“秘书之眼”。
他们习惯于揣摩领导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细微的
动作。于是乎,拥有“火眼金睛”的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能从
一个人的言行
举止中看出其性格和想法,无论什么“风吹草动”逃不过他的双眼。
谁是埋头苦干的”老黄牛”,谁是不完活的老油条,他一清二楚。
哪儿有偷懒、摆烂的“划水躺平”,哪儿有提拔、调岗的“蠢
蠢欲动”,哪儿有遴选到上级的“身曹心汉”,他心里跟明镜儿似
的。
二、秘书之细,真的让人很抓狂
秘书出身的领导,他们对工作的精细程度,简直可以用“吹毛求
疵”来形
容。
比如,你上报一份数据,即使其中有些无法统计清楚,他们也
会要求你拆解得清清楚楚,甚至要求你解释每一个数据的来源和含
义。
记得有一次,小李上报的数据因为一个小数点的问题被领导打回,
要求重
新核对。
小李苦笑着说:“这已经是第N次了,每次报告都要像做艺术品一
样,一点
瑕疵都不能有。”
秘书之笔,写不尽的酸甜苦辣
秘书秘书,一“秘”二“书”,“秘”是说他们接近领导,知道一
些不为
人知的工作内情,“书”是说他们都会一点“笔头功夫”。
体制内,无论你是文字秘书还是事务秘书,舞文弄笔是份内之责。
有些秘书写材料功底很高,他们把文字能力当作自己的“安身
立命之本”,对待材料就像虔诚的信徒一样。
等他当上领导以后,他就会就要求下属也按照他的标准去写材料。
某局新上任的张局长是一位“老笔头”,在前任局长身边担任文字
秘书多
年,他对材料的口头禅是,“还要多磨磨”。
局办的小李也算是个老办公室了,但被这位领导折腾的够呛,有时
是一个
词语的使用不当,有时是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甚至是一个空格的
位置不对。小王感到身心俱疲,深刻体会到了在文字秘书出身的领
导手下工作的艰难。三、秘书之隐,成为“影子”的困境
秘书是领导的背后助手,但又像领导的影子那样存在,并影响
上下左右,承担影子领导的角色。
当秘书的还有句口头禅:“关起门来当领导”。但是当他们一旦当
上领导
的时候,这扇门却不那么好开。
于是,在面对下属时,他们往往缺乏自己的主见。这样的领导,
让下属们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这样的例子,在体制内并不少见。
某国企新上任的项目经理小李,之前是服务一把手老总的秘书,
他工作起来求实求细,但在一些关键决策上,他却常常犹豫不决。
当项目遇到技术难题时,他会召集团队成员开会讨论解决方案,
但在听完全部意见后,他往往无法迅速做出决定。
他总是说:“我觉得大家的想法都有道理,但我也不确定选择哪个
方案。”
导致团队在决策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有时甚至会延误项目进度。
这种关键时刻的隐身,往往会让下属有一种“一拳打到了棉花上”
的无力
感。
总之,在体制内跟随秘书出身的领导,就像在走钢丝,每一步
摘要:
展开>>
收起<<
(13篇)2024年6月体制内工作经验文章汇编目录1.体制内要甘于坐冷板凳………12.关于两办,你可能不知道的几件事儿……33.体制内,这几个口头禅,千万不要说………54.跟随秘书出身的领导,步步惊心………85.提拔一个科长,得多少钱?……106.体制内除了钱和女人不能碰,这些问题也不行……127.体制内,尽量不要在本单位找对象……158.体制内,容易得罪领导的几句话……179.:“两办”,是光鲜亮丽还是盛名难副……2010.单纯的人,该怎么在体制内混得好……2211.干部调动,就是一条主线、三个问题……2412.体制内的明规则:上进心冲锋、平常心保底、感恩心守局……2613.国央企工作要务:...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