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管理文件问答解读
VIP专免
2024-07-04
999+
27.57KB
4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五项管理文件问答解读
今年以来,教育部、省教育厅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中小
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
管理”)作出部署。为便于大家掌握政策口径,现将教育部
梳理归纳的 28 个问答,省教育厅梳理归纳的 25 个问答转发
给大家,供参考。
教育部:
一、手机管理 6 问
1.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
通知》(以下简称《手机管理通知》)对学生将手机带入校
园有什么规定?
答: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
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
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
止带入课堂。
2.问:《手机管理通知》对学校制定手机管理办法有什么
要求?答: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
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
置。
3.问:《手机管理通知》对学校细化手机管理措施提出了
哪些要求?
答:学校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
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
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
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
机完成作业。
4.问:《手机管理通知》对学校加强教育引导提出了什么
要求?
答: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
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
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
暴管理行为。
5.《手机管理通知》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好家校沟
通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积极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
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
力。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
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6.问:《手机管理通知》对督导检查有何规定?
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广
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
育督导部门要将学校手机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围,确保
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睡眠管理 7问
7.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
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睡眠管理通知》)对各地各校加
强科学睡眠的宣传教育提出什么要求?
答: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
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
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
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
眠管理。
8.问:《睡眠管理通知》对学生睡眠时间的要求是什么?
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
间应达到 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 8
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
充足睡眠时间。
9.问:《睡眠管理通知》对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作出什
么规定?
答: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
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一是小学上午上
课时间一般不早于 8:20,中学一般不早于 8:00;学校不得要
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
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二是
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
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三是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
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10.问:如何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
答:《睡眠管理通知》明确:一是中小学校要提升课堂教
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
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
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
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
常睡眠时间。二是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
20:30,
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
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11.问: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
答:《睡眠管理通知》明确,中小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
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 21:20;
初中生一般不晚于 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 23:00。个别学
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
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
作业量。
12.问:《睡眠管理通知》对校外培训机构、线上培训网
课平台、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有什么要求?
答: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注册
登记或备案的线上培训网课平台、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采
取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确保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
得晚于 21:00,每日 22:00 到次日 8:00 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
游戏服务。
13.问:如何加强学生睡眠监测督导?答:《睡眠管理通
知》规定:第一,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与
指导工作,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
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
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各地要设立监督
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
改进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第三,各地教育督导部
门要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
育职责督导评价。
三、读物管理 6 问
14.问: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
法》(以下简称《读物管理办法》)的基本考虑是什么?
答:《读物管理办法》的出台,既要治理以往课外读物进
校园过程中产生的乱象,又要鼓励优质读物进校园,营造学
校良好的阅读氛围,达到良法善治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
方面的考虑。一是立规矩。围绕进校园课外读物存在的问
题,明确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范围、原则、推荐程序及要求,
并列出正面和负面清单进行规范引导;明确课外读物购买原
则、监督检查机制和追责处理纪律要求。二是划边界。围
绕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职责和推荐主体问题,明确国家、地
方和学校分别承担的工作职责,将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权
赋予学校,
将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责任压实到学校。三
是促发展。围绕怎样用好进校园课外读物的问题,大力倡导
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导向,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充分发
挥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
迪智慧、塑造良好品质和健康人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5.问:《读物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
答:一是目的和范围。明确了《管理办法》制定的目的意
义,界定了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范围是除教材和教辅之外的、
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二是管理职责。明确国家、地方和学校在课外读物进校园
中的管理职责及其管理边界,解决权责不清的问题。国家教
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政策、推荐标准
与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全面
指导与管理,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进校园的监督检
查,中小学校负责推荐和管理工作。三是质量要求。明确坚
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的推荐原则,
要求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和启智增慧的推
荐标准,列出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 12 条负
面清单。四是推荐主体、程序和导向。明确了进校园课外
摘要:
展开>>
收起<<
五项管理文件问答解读今年以来,教育部、省教育厅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作出部署。为便于大家掌握政策口径,现将教育部梳理归纳的28个问答,省教育厅梳理归纳的25个问答转发给大家,供参考。教育部:一、手机管理6问1.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手机管理通知》)对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有什么规定?答: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2.问:《手机管理通知》对学校制定手机管理办法有...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