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VIP专免
2024-07-04
999+
25.28KB
3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同志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工作,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
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后又以多种形式围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表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
现代化是核心词和关键语,其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
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尤其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次提出,为新
时代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方略和科学指南。由此,系统梳理习近平关
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成逻辑和核心要义,全面剖析这些重
要论述的价值意蕴,既是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也
是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应有之义。
一、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
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
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
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也不是在真空中创造出
来的,而是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丰富的文化逻辑、厚重的历史逻
辑和深刻的现实逻辑,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一)理论之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
但在其著作中从不同维度对唯物史观的全方位讨论和阐释,以及对
文化建设提出的思想观点都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至今
仍对我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首先,在唯物史
观的视野里,精神是相对于物质存在而言的,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外
在表现。二者的关系在于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物质文明的发展
方向决定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
着、制约着精神文明的生成与发展,但这种制约不是被动的,而是
有很强的能动性,体现在精神文明形成后,“它也就成为人类文明
史发展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因素,进入与其他人类文明历史因
素的相互作用中,对其他的人类文明历史因素会起制约与影响作用,
尤其是对其产生的基础——物质文明的发展会起着促进或者阻碍的
作用”。其次,马克思“把文明中一切精致的东西,即科学、美术
等等”,视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从唯物主义反映论
观点出发,强调文艺要反映现实生活。文学艺术源于自然界和人类
社会的实践活动,离开实践,文学艺术就会成为无根之木、空中楼
阁。同时,恩格斯认为党的报刊“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
捍卫党的要求,批驳和推翻敌对党提出的各种要求和论断”,强调
报刊是有党性的,为精神文明理论的形成和
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和理论家,列宁在探索精神文
明建设的过程中,一是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
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
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二是从党管宣传原则、教育工作不能不问政治、道德要
完全服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等方面论述了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贯彻
党性原则、贯彻党的精神。三是采用“灌输”方法向工人阶级灌输
阶级意识的思想。通过开展“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教育,提高群
众文化水平;通过加强纪律教育,建立真正铁的纪律等,形成了丰
富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多次强调要切实抓好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并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党和政
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
(二)文化之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的汲取和转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
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
丰厚滋养。”其中蕴藏着诸多关于精神追求、精神特质与精神财富
等宝贵理念,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和强大
的精神支撑。在中国古代,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
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具体而言,一是中国古代追
求“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社会思想。在怎样对待“公”和
“私”问题时强调“大公无私”,即在坚守道德性的前提下,做到
公私分明、崇公抑私、公而忘私。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
义精神。历史上,崇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
国情怀,体现了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崇高思想和精
神追求。三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道德观。
自强不息强调人应该刚毅坚卓、不屈不挠、永不停息;厚德载物强
调君子应宽厚包容;讲信修睦指讲求信用、和睦相处;亲仁善邻讲
求邻国之间要相互尊重和仁爱。此外,“敢于斗争、革故鼎新”的
奋发图强和拼搏进取精神、“以民为本”的价值追求、“天人合
一”的生态伦理、“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以及“敬业乐群”
“躬身实践”“和而不同”等理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为新时代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大同社会、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等为习近平关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提供了文化浸润和精神滋养。
(三)历史之续:对中国共产党探索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回溯党的历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概念最早由叶剑英在党的
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
产党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些
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
源和行动参照。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传播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并精准
概括文化的性质、本质、战略任务和目标,系统回答了在当时的中
国如何开展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塑造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初始
文化形态。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旧的思想文化进行改
造,确立了马克思
主义科学理论在整个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
义文化形态向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形态的转变。随后,提出文艺要为
人民大众服务,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
中用”的文化方针,利用文化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
为加快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奠定科学的方法论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文化作为社会意识
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的文化新范式。邓小平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
创立者,首先科学阐释精神文明的概念和内核,指出“所谓精神文
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
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
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同时,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
关键所在,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等,系统总结和概
括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此后,中国共产党人把加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强调“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
业的兴旺发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
标,并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教兴国”和
“以德治国”战略部署,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
论。胡锦涛同志直面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提出社会主义荣辱
观、和谐文化新概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任务,建设中华民
族共有精神家园战略目标和要求,以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等,不断赋予精神文明建设新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的
时代条件和历史方位,认真总结和继承了历届党中央领导人关于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进一步强调了精神文明的重要性,从
目标任务、理论阐释、实践要求等多重维度拓展和创新中国共产党
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从而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论述,对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化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
意义。
(四)现实之需:对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领域存在问题的深刻反
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内在条件
与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变化,自然而然也出现了诸多同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相适应的问题,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
企图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从未停歇,采取多种隐蔽的方式动摇人
们的理想信念,妄图使人民群众丧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在理论研究领域,有些人大
肆宣扬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公开为西方民主模式喝彩;有些人借由
学术自由的名义,丑化革命领袖、抹黑革命先烈,甚至为历史上破
坏党和国家事业的人正名,不断攻击现行政权的合法性,否定社会
主义实践成果。在文艺领域,一些文艺工作者的为人民服务意识淡
化,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在社会生活领域,有
些人对需要帮助的人视若不见,表现的道德冷漠值得关注和反思;
有些人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之上,只关注自身的物
质利益,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漠不关心。在网络市场上,因平台
匿名化、信息海量化且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有意利
用等因素,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言论时有存在。党内部分党员干部
信念动摇、精神缺“钙”以及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给中
国共产党的形象造成损坏。“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
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正是基于这种清醒的问题意识,习近平
总书记提出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之中,以思
想道德、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参与方式等维度为重点多方发力,开
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总而言之,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正是有效应对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领域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为新时代新征程丰富人民精
神世界提供根本遵循。
二、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
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
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重要论述既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又有精神文明建设
工作布局上的部署,拓展了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视野
与理解维度。
(一)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价值。习近平总书记
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目标任务两个方面回答了为
何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1.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同志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后又以多种形式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表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核心词和关键语,其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尤其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次提...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