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ocx
VIP专免
2024-07-02
999+
27.13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同志们: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基层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联系服
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是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但在现实工作中,
基层和基层干部往往被形式主义困住了手脚、压垮了肩膀,
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政策执行变味、工作落实走样、服务群众
敷衍塞责,干事创业的精力不足、活力不强、担当实干不够,
这些都会严重割裂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的良好形象、侵蚀
党的执政根基。针对这种情况,2024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在全国两会期间和湖南考察时分别指出,“坚决纠治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同时,中
央层面召开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
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修
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针对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充实完善了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处分条款,对违
纪情形、量纪标准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这些都充分彰显了党
中央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释放出持续用力整
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明确信号。
作为地市一级,更应扛实扛牢主体责任,真正把重实干、做
实功、求实效的鲜明导向立起来, 坚决把形式主义的歪风刹
下去, 切实破除捆住基层手脚的“枷锁”,激励广大基层干
部
真抓实干、担当尽责、务实作为。
一、直面现实,基层干部深受形式主义之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形式主义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
了 扎扎实实的落实, 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形 式本无好坏之分, 但形式与形式主义只有一步之遥, 如
果过 分强调形式、偏离实际, 就可能衍生变异为形式主义。
形式 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
从某种 意义上说, 基层仍是受形式主义影响的“重灾区”,
基层干部
既身处其中也深受其害。具体来说,主要有 4 个方面。
一是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忙如陀螺”。抓执行抓落实既
是基层干部的应尽之责,也是其实现个人价值的基本途径。
但在实际中, 有的地方打着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的
“旗号”,把分内之事“转嫁”到基层、把工作责任“甩
锅” 到基层。有的部门把工作有没有开展的关键点放在有没
有开 了会、填了表、报了材料; 把工作有没有成效的重点
放在数 字填得好不好看、材料写得漂不漂亮、汇报得出不
出彩。有 的领导干部本应当好“施工队长”、身体力行带着
干,却把工 作一安排转身变成“督查队长”、重形轻效催着
干, 不切实际 提要求。类似这样的形式主义的滋生蔓延,
导致基层干部疲 于奔命、分身乏术,本该在一线干实事、
受锤炼、增才干, 却被迫变成坐在办公室里编造数据的
“专家”、复制粘贴的
“能人”、汇报工作的“巧嘴”,结果是忙而无实功、累而无
实绩、苦而无实效, 工作最终也难以得到真正落实。二是形
式主义让基层干部“束手缚脚”。有的地方安排部署工作, 不
考虑基层实际和群众期盼, 简单粗暴搞“一刀切”,按照预先
设定好的工作程序、工作形式、阶段目标推动工作, 加之过
度强调检查、考核等方式和手段的作用, 从表面上看似乎与
上级保持高度一致, 但实际上已经背离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基层干部面对一些“无差别”“叠加式”
“走过场”的考核, 面对一些过于复杂琐碎的指标, 稍有不
慎就会被批评、被问责,“为了不摔碗, 宁可不洗碗”、多一
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思想就会滋长蔓延, 甚至在一定范围内
形成“小气候”,导致不敢拓宽思路大胆干、不愿放开手脚大
胆闯, 机械化执行、程序化推进、纸面化落实, 最终“照猫
画虎反类犬”,工作脱离实际,成效不及预期。
三是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心灰意冷”。绝大多数基层干
部都有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但在形式主义的裹挟之下
工作热情逐渐冷却、激情不断消减,甚至甘于“躺平”“摆烂”。
有的领导干部安排工作讲得“天花乱坠”,基层干部却听得
“昏昏欲睡”,除了“听个热闹”,对于如何推进工作还是一
头雾水、无从下手; 有的热衷于通过大投入“造盆景”“做看
点”,久而久之导致基层干部产生把以点带面当成以点“代”
面的错误思想;有的习惯于做调而不研的表面文章, 基层不
堪重负、招架不住,最终调研变成“领导高高兴兴点点头、
基层嘻嘻哈哈拍拍手”,实际困难问题却依然难以破解。这样
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寒了心、凉了意,“无用功”之下基层
干部抓发展、惠民生的动力也会受到影响。
四是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脱离群众”。基层干部是党和
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黏合剂”,与群众联系最紧密、对群众
需求掌握最全面, 基层干部的工作实不实、好不好, 群众感
受也最真切。但随着形式主义产生的繁重任务, 让基层干部
只能“群里应”代替“实地走”、“屏对屏”代替“面对面”,
以形式主义的方式方法应对形式主义的工作任务,直接联
系 服务群众变成办公室里的“后台运转”,解决群众急难愁
盼变 成会议室里的“纸上谈兵”。基层干部不仅在时间上空
间上脱 离了群众, 更危险的是在感情上脱离了群众, 群众
又怎么可 能在这些形式主义的工作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
安全感? 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基层工作的不满情绪就
会日渐累积, 基层干部执行政策、落实工作的阻力也会日趋
增大, 干群关
系可能陷入渐行渐远、背道而驰的恶性循环。
二、摸清实情,警惕形式主义新变种
形式主义是一种只看事物表象、忽视事物本质的思想方
法和工作作风。毛泽东曾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
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 花样
繁多、形态各异的形式主义,因时就势不断“换装”“迭代升
级”,稍有不慎就会深陷其中,被“温水煮青蛙”而不自知。
有力有效整治形式主义,首先要把其表现查找准、研究透,
才能防止“大水漫灌”、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 做到有的
放矢、靶向施治。结合实际看,有 3
种具体表现需引起关注。
一是功利型的形式主义。功利的私心是形式主义滋生的
摘要:
展开>>
收起<<
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同志们: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基层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但在现实工作中,基层和基层干部往往被形式主义困住了手脚、压垮了肩膀,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政策执行变味、工作落实走样、服务群众敷衍塞责,干事创业的精力不足、活力不强、担当实干不够,这些都会严重割裂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的良好形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针对这种情况,202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和湖南考察时分别指出,“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