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省委党校2024年春季主体班上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辅导讲稿
VIP专免
2024-06-30
999+
53.81KB
9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某省委党校 2024 年春季主体班上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辅导
讲稿
很高兴来省委党校,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
力的重要论述,和党校 2024 年春季主体班的学员作一沟通
交流,谈一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202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要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
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质生产力的
理论内涵、发展要求进行了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是
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
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
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
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
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
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精辟论
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发展,为我们理解新质生产
力的底层逻辑提供了重要指南。我今天在这里从五个方面
来谈我的认识与体会:
第一,从逻辑内涵的角度,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下中国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选择、必然选择;第二,从科技创新的
角度,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重点围绕“五大板块”、注重
“五大创新”、抓好“五大件”等三个关键环节;第三,
从生产性服务业的角度,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
工不断细化,产生各种服务业,与高质量的制造业强相关
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环境和土壤;
第四,从企业运行和产业组织的角度,随着技术和分工的
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对应的企业运行方式和产业组织体系
也会发生深刻变化;第五,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一定的生
产力配置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匹配的社
会基础性变革又有相应的制度要求。
第一部分,新质生产力是当下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选
择、必然选择
新质生产力不是一般的经济增长,而是摆脱了传统生产
力发展路径的增长跃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
技术基础。
理论上,一国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本质上是一个经济
剩余逐步积累的过程。一般有四种途径:一是通过持续的
要素投入,如通过资本投入、劳动力增加和自然资源的开
发利用,使得生产超过消费,产生剩余和积累。二是通过
国际经济合作,比如在国际贸易中形成净出口或者引进国
际投资来
促进经济增长。三是通过对外武力征伐、殖民等,掠夺
他国的资源和财富。四是通过科技进步和优化资源要素配
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对于第一种路径,在历史上推动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经济
发展,但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和不平等等问题。
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这种要素投入
型的增长模式,但近年来随着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
价格持续上涨,比较优势不再显著。而且长期形成的靠房
地产、基建等投资拉动、债务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也日益
难以为继。
1980 年的时候,中国 10 亿人口,人均 G 党P200 美元,
大体上是 2000 亿美元总量的一个国家,占全球 G 党P 比重
只有 1%,相当于欧洲小国家荷兰的经济规模。经过40 年
的改革开放,2020 年 G党P 达到了 18 万亿美元,相比1980
年的 G党P增长了 90 倍。对中国来说,在这四十年的伟大
进程中,通过大规模的基建建设、产业投资、城市的房地
产开发,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跨
越和重大成就。
这个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三大红利。第一是当时我国有 10
亿的人口,具有低成本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也就是人
口红利。第二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基础性制度供给,形成了
改革的制度红利。第三个是我国融入了全球化,就有一个
全球化的红利。这三大红利推动我国长足发展、加速度发
展。另一方面,从生产力要素投入角度讲,这也是我国 40
年大量的资源投入、资金资本投入以及劳动力投入产生的
成果。到了目前这样的状态,我国能不能还按照过去 40 年
大规模的资源投入、资金资本的投入或者劳动力投入来推
动今后几十年继续高速或者持续地发展呢?显然出现了三
个不可持续的问题。
从资源要素投入来说,2023 年我国 G党P是 126 万亿人
民币,大体上消耗了地球各种资源量的 50%。全世界 190
多个国家,从地球内部挖掘各种矿物质原料,比如铁矿石
或者煤炭,或者石油,或者天然气,或者各种做水泥用的
石灰石,或者还有其他的各种矿石等等。总之,地球上目
前每年采掘各种矿产资源总计约 240 亿吨左右,我国差不多
要用 120 多亿吨,大体用了全球资源的 50%。我国的 G党P
大致是全球的 20%左右,我国的工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分
别是全球的 30%左右。总之,我国以全球20%—30%的产
出规模,消耗了全球地下资源的 50%,如果我国按这个比
例继续下去,再过个二十年,如果我国 G党P 翻了一番,是
不是就把地球资源全部包下来了呢?G 党P 翻番,资源还要
翻番,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中国的经济来说,工业生产源头减量,从源头上降
低资源消耗量;节能减排从源头上降低单位能源消耗的力
度、减少碳排放是十分重要的、十分关键的,是我国持续
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
目标要求里面有充分的体现。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到2035
年中国 G党P的单位能耗要从现在全球单位能耗平均值的
150%降到全球平均值;我国现在的单位能耗是全球发达国
家的单位能耗的两倍,到2050 年,要降到全球发达国家单
位能耗的平均值等等,总之要源头减量、节能减排。如果
继续按过去 40 年的投入方式推进,是不可持续的。
从资金资本要素的投入来说,中国的经济在 1980 年以前
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跟市场经济相比,流通中的货币使
用量相对较低,市场经济则需要增加货币流通来做润滑剂
促进各种资源优化配置。这几十年我国货币 M2 的增长幅度
是令人震惊的,2023 年年底或者 2024 年年初,大体上 M2
的货币量已经突破了 300 万亿。我国从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
开始发行人民币以来,用了 63 年,到2013 年 M2达到了 100
万亿,第二个 100 万亿用了 7年左右,第三个 100 万亿就是
2020 年到现在,用了 4 年左右。中国的货币发行越来越快,
资金量也累积到非常巨大。
总之,在十几年前,我国如果一年增加几千亿的M2,年
度经济增长速度就可能增长两三个百分点,物价、房价或
者股市的价格也会有波动。到了这两年,我国一年增加 20
万亿的M2,股市好像也没动,房市价格也不起来,商品价
格好像也不敏感。商业银行里面有巨额的资金,这么多的
M2
是通货膨胀了吗?看着货币量好像应该是通货膨胀,但
是看市场没有反应,反而感觉像通货收缩。目前这个资金
对市场不敏感,都存在银行里不出来,市场没发生周转,
没进股市,没进房市,也没进老百姓的口袋去消费。在这
个意义上,当下中国如果还是像过去 10 年靠增加货币,通
过增加货币来刺激经济发展,已经不能持续了,货币投放
的边际效应、调控的敏感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从劳动力要素投入来说,我国 1950 年 6 亿人口,经过
30 年到1980 年是 10 亿人口,近 40 年我国增加了 4 亿人口,
变成 14 亿 人 口 。 1950 年 代平均 每 年 出 生 人 口 1780万,
1960 年代是 2400 万,2000 年代是 1800 万,2010 年代是
1600 万,2020 年出生人口已降到 1200 万,2023 年只出生
了 902 万,人口出生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下降速度也非常
快。1950 年代出生的人到 2010 年代基本全部退休,1960 年
代出生的人从 2020 年开始进入退休,而现在我国新成长的
年轻人就业人群都将是 1990 年、2000 年以后出生的,大体
上每年上岗、退休人数相比会减少几百万劳动力就业人群
中国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比较优势进入了拐点。
现在我国人口基数也进入了拐点,我国绝对的总人口现
在 14 亿多一点,再过个 30 年,到2050 年以后完全可能降
到12 亿或者 11.5 亿等等,人口规模在趋降。整个人口也在
走向深度老龄化,现在60岁以上的已经占整个人群数的 20
%了,我印象中 5年前是 18%,现在已经到了 20%,再
过十几年60岁以上人群将达到 30%以上,形成深度老龄化
的社会。
总之,再靠劳动力要素无限投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
可能性已经降低了。所以我讲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第一种路
径,靠资源、靠资金、靠劳动力等大量投入加速度发展的
时代过去了。过去 40 年这样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也无
法在未来复制。
对于第二种路径,一个国家跟别的国家进行贸易投资、
各方面的资源交换,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通过经济
的开放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扬长避短,这个过
程就会产生额外的积累,会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我
们最近说的中国经济进入了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
循环互相促进的新格局。为什么说是新格局?因为几十年
来,我国是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外循环为主体的,也有
内循环,所以是以外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现在
转变为以内循环为主体,当然是一种新格局。
这里面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外循环?什么叫内循环?一
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两种贸
易合起来的进出口贸易量,如果这个贸易量占G党P的比重
超过 60%以上,就是外循环为主,60%是一个大的比重,
然后内循环是 40%,外循环60
%以上,这就是以外循环为主。如果进出口贸易量占 G
党P40%以内,那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是以内循环为主的。
1950 年到1980 年这一段时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占 G
党P的比重是 10%左右,1980 年中国 2000 多亿美元的G党
P总量,进出口贸易 200 多亿美元即10%,所以那个时代是
一个内循环为主的阶段。1980 年改革开放以后,利用国际
资源、国际资本、国际市场,给中国带来经济发展的动力
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加工贸易、来料加工,各种方面的
开放,大量引进外资,外资的投资也带来大的投资、大的
出口等等,所有这些使中国的经济走向了外循环为主。中
国在加入WTO 以后,到2006年外循环达到了最高的比重,
大体上 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占 G 党P 比重71%。我刚才
说的进出口贸易占 G 党P60%以上外循环为主,到了70%以
上,也就是比较高的外循环为主的一个体系,在那个71%
里面,货物贸易占 G 党P的量是 64%,服务贸易占 7 个点,
加在一起是 71%。
那我国现在是什么状态呢?我国现在以内循环为主,国
际国内双循环。外循环比重是 38%。比如 2023 年中国 G党
P是 126 万亿,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是6 万多亿美元,服
务贸易 8000 多亿美元,加在一起 69000 亿美元不到,折算
成人民币 48 万亿人民币,跟126 万亿人民币去对比,占
38% 左右 。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都是 38%,小于
40%,是 40
%以内的外循环,因此,我国就进入到了一个以内循环
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国家。大家是不是会想,我国原
来60%以上达到 70%,怎么会突然这十年降到 38%了呢?
想当然的就会想到,可能是美国人跟我国打贸易战,加关
税、脱钩、撤资、卡脖子等等,搞了一整套的地缘政治、
贸易保护主义等等一系列措施,我国是被美国的贸易战逼
得外循环为主变成内循环为主,这个判断当然是错误的。
也有人可能会认为,是不是这三年新冠病毒疫情把我国出
口的供应链、价值链破碎了,东西出不去也进不来,所以
进出口萎缩了。这种判断当然也不对,因为中国的进出口
贸易进入内循环为主的时间点是 2016年,那时候美国还是
奥巴马当总统,特朗普还没上台,还没有发生最近六七年
的中美贸易战。
那么我 讲 了 这 么多 , 就 是 要 表 述一 个 概念 , 过去 靠
70%、80%的开放的流量,占 G 党P70%以上那种外循环为
主的贸易流量,来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过去了,我国
要进入世界经济强国,必然变成以内循环为主,这个流量
只占 40%不到,不那么依赖全方位的外资或者贸易量为主
体的那种开放格局。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第二个路径
也发生了边界条件的变化。且自 2009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大多数年份是负的。尽管我国
对外开放带来了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优化效应,对经济增
长贡献巨大,但近年来受美国对我国发动贸易战、打压遏
制的影响,依靠国际经济合作提振经济增长潜力的难度会
越来越大。
对于第三种路径,历史上一些国家通过殖民他国、武力
征伐,从而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很不光彩,且日益被
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所摒弃。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
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走一些国家通过
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
以上三种路径,第三条路我国不能走,第一条和第二条
走起来日益困难,但我国要在 2035年左右实现 14 亿人的基
本现代化、人均 G 党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须确
保经济增速维持在5%左右。走第四条路即提高全要素生产
率势在必行。目前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仅有美欧发达
国家的 40%—60%,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如果没有科技
革命的加持,单纯靠经济内在的量变也是很难提升的。恰
好我国又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以智能化为代表的
新科技革命为新质生产力的迸发提供了条件。在这样的重
大历史机遇面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释放新科技革命
带来的增长红利,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降低要素成本、增加要素投入,也有利于发挥我国开展国
际经济合作的新优势。从近期看,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的增长引擎,维持经济增长势头;从远期看,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支撑 14 亿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必然选择。这么一分析,中国 40
年改革开放给我国留下一个增长的空间,就是全要素增
长率潜力巨大。在这个意义上,今后几十年高质量发展,
今后几十年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一定要推动全要素生产率
的发展,而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内涵就是让新质生产力成
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一环。
“新质生产力”在这个阶段提出来,是中国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内在选择、必然选择、唯一选择。现在的发展,不
能完全靠资源投入、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来发展,因为
这些是不可持续的,最重要就是要靠科技的投入,对生产
力分工协作环节的投入,对基础性制度和生产力密切有关
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变革的投入,也就是说通过技术创
新、分工协作、产业链组织的进化等等,通过推动新质生
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只有这样,我国才
会有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段
为什么党中央在这会儿提出新质生产力?通过对推动经济
发展的四大生产力因素一一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央是
多么的有战略眼光、多么的睿智、多么的有前瞻性,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个英明重大的决策。
第二部分,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技术创新路径
在这里,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一)围绕新能源、新材
料、数字智能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板块
推动颠覆性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们说一切行业要进步,都需要科技创新,所谓三百六
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三百六十行的每一行的各类技术
进步,并不等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的发展史上,
不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和社会主义社会,现在及未来的发展,人类的每个时代都
离不开能源、材料、数字智能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
制造这五大板块,每个时代这五个板块的新发展、新技术
的革命性进步代表着的新质生产力,都会颠覆性地开创人
类发展的新时代,这五个板块永恒地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
进而向前发展。
这五个板块就像五棵大树,一棵大树上面会有许多枝干,
枝干上面生有许多树枝,树枝上面长出很多树叶,蔓延开
以后在社会上也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行业密集体系。中央
“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里提的九大战略性新兴
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
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
产业)和六大未来产业(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
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前沿科技等产业)
9 个加 6个就是 15个,把这 15个一归类,都可以归在这五
大板块里。所以,跟这五大板块直接相关的九大战略性新
兴产业和六大未来行业方面的颠覆性创新,也是新质生产
力。
这五个板块的颠覆性创新,代表了时代的巨大进步,是
新质生产力。这五大板块具体到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
一展开就可以弄出几百个行当来。其他的各个方面只是延
伸出来的枝枝节节,就像一棵树有树干和主要的几根树枝
枝繁茂盛是和这几大主干有关系的。这是一个概念,就是
不要把新质生产力平庸化、庸俗化、泛化,如果泛化地把
新质生产力当成一个筐,什么事情都往里边装,就成了实
实在在的低级红、高级黑。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代表团讲
新质生产力时就讲了这些现象,不要因为搞新质生产力就
把各行各业给忘了、给废了、不去重视了,但也不要一搞
新质生产力,把各行各业都叫成新质生产力,也不能说搞
技术进步就是新质生产力,这里边有个区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是个形容词,不是说三
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代表新质生产力。我们有时候看到新
闻报道,某个乡镇长说我们要抓好我们乡里面的新质生产
力,这个话乍一听也没错,他在学习中央文件、在表态、
谈自己的思考。具体地想,如果变成中国几十万个乡都去
抓新质生产力,其实也会出现方向上的散乱。因此,新质
生产力技术创新的实施路径,首先要聚焦,要围绕着核心
的板块、战略的板块、未来发展方向的板块展开。一是能
源。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能源。当你推出了新能
源,往往使这个社会进入新时代。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实
际上是蒸汽机的发明,是用煤炭燃烧产生的动力形成的机
械化时代。对农耕时代来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机械化时代到来,对当时来说就是一个
新质生产力。150
年前,美国人富兰克林发明了电流,福特又发明了内燃
机,推动石油化工电气化时代发展,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
命,电气化对于机械化来说是个新质生产力。现在到未来
进入到了清洁能源时代,太阳能、核能、氢能等新型能源
相较于石化能源,是新质生产力。人类每个时代总是能源
系统不断地创新。
二是材料。每个时代总有材料的创新。远古时代、旧石
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仅一个石器材料,人类差不多用了
几十万年才从旧石器转到新石器,到后来开始出现青铜器
到了农耕时代产生铁器,这在当时来说都叫新质生产力。
现在有钢铁、石油化工,形成各种各样的新材料,比如现
在集成电路用的硅材料,进一步的石墨烯材料、碳材料等
等,任何一个时代材料领域的颠覆性发展都是新质生产力。
三是数字智能技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工智能时代的
革命,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这已经成为西方
和东方全世界的共识。这个共识的基础性原因是20世纪 40
年代末,人工智能的原始创新奠基人物图灵提出了人工
智能发展的八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深度学习。第二个台
阶是增强学习。第三个台阶是模式识别。第四个台阶是搜
索引擎,就是数据搜索。第五个台阶是机器感觉,就是机
器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每一种感觉的发明都
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第六个台阶是机器共识,是指机器具
备人类基本的伦理常识、社会共识和专业知识。机器人在
为社会服务时,通常会作为人类的辅助工具,不能从婴儿
的状态开始学习任何东西,它成为大家可用、可做帮手的
工具,基本上需要具备一般人类的思考能力。第七个台阶
是自然语言生成逻辑,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ChatGPT大模型。
中国人使用中文思考,英国人使用英语讨论,语言构成人
类思考逻辑的内涵,人的大脑思考与语言有关。第八个台
阶是类脑交叉,脑机互动。目前,马斯克、谷歌等正在研
究的就是让机器的灵感信息系统与人脑直接联系,脑电波
与机器人形成一体化的互动状态。
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现在,
大约每 10 年人工智能总是走上一个台阶。最近 20 年进入到
第七、第八个台阶。八级台阶走完了,似乎还没有科学家
说人工智能在这八个台阶以外,未来还有哪几个新的台阶
可能 100 年后回头看,才看得清这个问题。总之,上世纪
40 年代基于人工智能理论想像提出的 8个台阶非常伟大,
人类80 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走的就是这条路。当人类完成
这8个台阶后,可以说人工智能8个台阶已经集大成。既然
已经集大成,那么就进入了人工智能全面应用的时代,这
是一种逻辑。第二种逻辑是当人工智能完成8个台阶后,人
工智能是否将超越人类,是否会把人类当猴耍?这是西方
科幻电影中经常有的画面。我们相信,人类总是能无限地
向前探索,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一定会推出人工智能未
来发展的新路径。
四是生物医药。
人类总是想要延长自己的寿命,猴子、猿人、史前的人
类只能活十几年,到后来三四十年、四五十年、六七十年
到现在七八十年甚至九十年上百年。其实在远古时代,谁
能当医生、具有看病能力,谁就是部落领袖。“三皇五
帝”的三皇都是医生。中国 8000 年前的皇帝伏羲,他发明
了阴阳八卦太极图。在甘肃天水伏羲博览馆里放着《阴阳
八卦》那本书,也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 8000 年前的,反正
放在那里,写着《阴阳八卦》,但他那时候的《阴阳八
卦》还不是打仗用的,全是看病、占卜的八卦。第二个是
6000 年前的神农氏,著有《神农尝百草》,也是一本医书。
5000 年前的轩辕黄帝更是留了一本《黄帝内经》,那已经
是非常复杂的中医了。总之,能看病的、治病救人的就成
了部落领袖。很直观,想象一下原始社会,你能帮人治病
你就是“神仙”,你就能当首领。当代乃至未来,发明的
创新医药,能把病人治好,能使人健康,当然是人类永恒
的追求。五是高端装备、高端制造。劳动工具的每一次变
革,都带来划时代的生产方式的革命,劳动效率的提高使
社会形态发生相应的变革,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
发展。如现在做的宇宙飞船的发动机、飞机的发动机、航
空母舰的发动机,能生产各种复杂零部件的高端数控装备
做芯片的光刻机,各种高端工业母机、人工智能设备等等
高端装备、高端制造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极大进步,不但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某省委党校2024年春季主体班上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辅导讲稿很高兴来省委党校,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党校2024年春季主体班的学员作一沟通交流,谈一谈我的认识和体会。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发展要求进行了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