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育“敢于吃苦、甘于吃苦、善于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
VIP专免
2024-06-29
999+
19.05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着力培育“敢于吃苦、甘于吃苦、善于吃苦”的新时代好
青年
各位青年朋友,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
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对新时代好青年的要求中,“能
吃苦”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新时代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具有深
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尤其
是近年来,受互联网上错误思潮和青年亚文化影响,部分青年滋生
了心浮气躁、耽于空想、怠于实践的“骄娇二气”,产生了“佛
系”、“躺平”、“摆烂”等消极人生态度,这与奋进新征程、建
功新时代所需要的精气神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培养敢于吃苦、甘
于吃苦、善于吃苦的新时代青年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
重要现实问题。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
共同交流。
一、提升站位,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的重
要意义
“能吃苦”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优
良作风。新时代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
实需要和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一)吃苦精神是中华优良传统,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险、吃苦耐劳著称于世。远
古时代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精卫
填海、夸父逐日等,无不蕴含着中华先民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执
着精神和勇于追求梦想、不怕苦、不畏难的坚毅品质。古人所说的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
地”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历史和实践表明,从中华上下5000 多年
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但没有被任
何苦难打垮,反而在磨难中成长、奋起,在风险中不放弃、不退缩、
不止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
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吃苦精神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正
是这种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吃苦精神为中华民族继往开
来、不断走向胜利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激
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力拼搏、勇往直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的,“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
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
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来都是这样”。这凸显了吃苦
精神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民族象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宝
贵的精神财富和重要的精神特质。
(二)“特别能吃苦”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
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光荣传统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共产党人是
以不怕困难著名的”。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
吗”,“虽然在我们的斗争过程中,有时曾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
们不是靠观音菩萨来救命,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克服困难”。周恩
来指出:“我们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不吃苦怎么能
革命呢?不吃苦
怎么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荣传统不能
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这些重要
论述深刻阐明了“特别能吃苦”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
政治本色、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一百多年来,“特别能吃苦”的
艰苦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以苦为乐、冲锋在前,反对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国青年
展现出不怕牺牲、浴血斗争的精神风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面对苦与乐的考验,中国青年展现出敢于拼搏、辛勤劳动的精神风
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得与失的考验,
中国青年展现出敢闯敢干、引领风尚的精神风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
大梦想波澜壮阔的实践,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不惧风雨、不怕牺牲的青春风采。
(三)新时代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
现实需要和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
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从党和国家的角度看,当前,经过党和
人民的百年奋斗,我们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了脱
贫攻坚战。生活条件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继续吃苦。党的
二十大擘画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
图的如期实现,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能吃苦”是青年净化灵魂、磨炼意志、
坚定信念的关键一招,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实现理想、担
当使命,既要敢想敢为、敢于吃苦,更要善作善成、善于吃苦。这
种善于吃苦的“硬核”本领的形成需要经受艰难险阻、艰苦磨砺,
需要在顺境和逆境的多重考验中反复锤炼。正所谓“刀要在石上磨、
人要在事上练”。没有艰苦的环境、艰巨的任务、严峻的挑战,就
失去了成就一番事业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和担当本领的前提和基础。
新时代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既符合青年成长成才的辩证法,
又是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二、突出重点,准确把握新时代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的关
键抓手
历史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能吃苦”。“能吃苦”的本质特征是一脉相承
的,但其内容和方式,即“吃什么苦”、“如何吃苦”则随环境、
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新征程上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不是抽象的、
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应抓住重点,把握关键,从以下三
摘要:
展开>>
收起<<
着力培育“敢于吃苦、甘于吃苦、善于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 各位青年朋友,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对新时代好青年的要求中,“能吃苦”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新时代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尤其是近年来,受互联网上错误思潮和青年亚文化影响,部分青年滋生了心浮气躁、耽于空想、怠于实践的“骄娇二气”,产生了“佛系”、“躺平”、“摆烂”等消极人生态度,这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所需要的精气神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培养敢于吃苦、甘于吃苦、善于吃苦的新时代青年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