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半年党风廉政专题党课讲稿3篇范文
VIP专免
2024-06-19
999+
30.77KB
3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4 年下半年党风廉政专题党课讲稿 3 篇范文
{目 录}
(一)2024
年下半年最新 党风 廉政专题党课 讲稿: 弘扬统美德
涵养为政之德
(二)2024
年下半年最新 党风 廉政专题党课 讲稿: 坚持实在实
干实绩助推党风廉政建设各位党员
(三)2024
年下半年最新 党风 廉政专题党课 讲稿: 在忠诚为民
担当干净上树标杆、做表率
2024 年下半年最新党风廉政专题党课讲稿:弘扬统
美德涵养为政之德
同志们:
政德即为政之德。中国自古以来都强调从政者必须要有良好的道
德品质,即所谓的“官德”,从西周的“六德”“六行”、秦的
“五善”,到汉的“兴禄四行"、晋的“中正六条”,再到唐的“四
善”、明的“居官七要”,政德一直是传统文化中官员考核的首要
标准,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历朝历代对官员的选拔、
考核、任免、升迁,都是把官员的德行放在第一位。古人云:“人无
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论语》中有大量关于为政以德的论述,认
为为官必须讲究政德,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资治通鉴·周纪一》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
帅也。"道德与才能相比,德是灵魂,是核心。“为政之要,莫先于
用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
之日起就将社会革命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与一切封建主义、资
本主义的旧职业道德划清界限。在 1938 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上, 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
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2009 年 9 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
德为先用人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其中,
“品行关”是选人用人严把的“五关”中重要一关。2014 年 3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三严三实”,
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
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总则部分开宗明义提出了高素质干部的三大基
本品质:忠诚、干净和担当,极具指导意义。2018 年 3 月 10 日,习
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就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
进行了系统阐述,他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
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并阐
述了“三德”的具体要求,这标志着新时代政德观的正式形成。大
德不明而后问题丛生, 明德至善而后方可善治。实际生活中,少数
领导干部在利害之时忽视德行操守,
作出了错误的选择,究其根源,就在政德失修、公德不守、私
德不严。修好政德是一个领导干部坚守清正廉明品行、更好发挥才
干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修政德的途径很多,最紧要的是坚持“两
个结合”,既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答案,也从传统文化
中汲取营养,做到守正创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政德,提
升自身政德修养,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坚守初心,做信念坚定的明白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
质。"“忠诚” 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倡导的为人之正道,更
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和鲜明本色。入党时,每一
名党员都要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对党忠诚”。 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
但是需要用一生的长度去检验。回溯百年党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
产党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不
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面对生死抉
择,方志敏依然坚定“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
的信仰”;“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坚信“是共产党员,我就要为党
负责”,35年扎根太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百年征程中,无数中
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生动表达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贞。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
一要理想坚定。从历代贤吏身上感悟道德风范,从党的红色谱系之
中培根铸魂,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作为毕生追求、崇高理想,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二要
对党忠诚。真正将绝对忠诚融入血脉灵魂之中,忠诚于党的信仰、
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
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
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三要思想清醒。坚定不移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
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胸
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三个务必”,自觉在思
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确保安徽各项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进。
二、以民为本,做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毛泽东说过:"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
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
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指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指出任何政党的前途
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既有孔子
“仁者爱人"的政治主张,又有孟子“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既有海瑞心中装着百姓、为减轻农民负担不惧坐牢杀头
的为民之心, 又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
报国情怀,这些都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
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
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
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要树立正确的政
绩观,
有效传承、转化、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观”“义利
观”“和合观”厚植人民情怀,增强仁爱之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二要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
党为公、 执政为民,时刻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同人民想
在一起、干在一起,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急群
众所急、优群众所忧,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往哪里用力,
把民生实事办好,把群众烦心事解决好,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每
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尽心
尽力为民造福。三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刻领会“坐在办公室都
是问题, 走出去都是办法”的深刻内涵,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
让坚持深入群众、真诚对待群众、经常走访群众成为习惯和常态,
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
不开局面的地方去,通过调研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
“难点”,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
三、踔厉奋发,做担当作为的带头人
干事担当,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担当作为历来是
官员政德的核心规范。"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当官
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都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忠义、
担当的美德。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充分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美
德。毛泽东十六岁出韶关时写了一首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
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周恩来年仅十三
岁时使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邓小平在为
《邓小平文集》作序时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
我的祖国和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强调要牢记空谈
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3 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时强调: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
径,唯有实干。““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
我们靠实干 创造了辉煌 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
来。"所谓担当作为,就是要勇于作为、敢于承担,“想干事,不怕
事,能成事”。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既要有"为官避事平生即”
的价值理念和“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服务意识,更要有"不
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的实干精神; 既要有“苟利国家生死
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献身品质,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
定有我”的崇高境界。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敢字为先、
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自觉做知重负重的担当者、起而
行之的行动者、 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以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
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一要增强担当自觉。今天,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到了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刻。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要有“为
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担当作为当成责任、使命
和追求,围绕“国之大者”担当作为,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
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
坚定维护的立场,坚持一切在大局下思考、一切在大局下行动。面
对党的使命任务,敢担当、
敢作为就是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直面问题、正视矛盾,
敢啃硬骨头、勇挑重担子。二要提高担当本领。“志不求易、事不
避难”。担当就要谋事干事,在不断提升能力中担当作为。既履行
法定职责,又按照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苦干实干、知重负重,还
要敢于斗争,"面对大是大非敢不敢亮剑、面对矛盾敢不敢迎难而上、
面对危机敢不敢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不敢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
气敢不敢坚决斗争",做到敢于斗争、敢于担当。要甘当小学生,拜
人民群众为师, 要多思考,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不懂的多问多学。
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提
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
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自觉到风雨中去历练,在
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
膀、 真本事。三要增强担当勇气。实干担当就是要有敢于面对困难
的勇气,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担当作为。遇到问题要直面
应对,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 接烫手山芋,不能一味地推、躲,
怕惹麻烦、怕担风险。既要有贾谊“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
罪”的责任意识,又有范仲淹多次遭贬仍一再为民请命、力主改革
的担当精神,就是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
众攻坚克难的主心骨。
四、严以修身,做永葆本色的老实人
人无私德则不能立身,官无私德则不能为政。古人云:"堤溃蚁孔,
气泄针芒”,告诫人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早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强调,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
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
于人民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 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
操守和行为。作为党员干部要常修私德“三字诀”,明辨是非、戒
贪止欲、克己奉公,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和自我约束,做干净纯粹的
人。 一要自省自励,明辨是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
缺点和不足,要对自己的言行时常反省、时常约束、时常修正,做
到"一日三省吾身",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剖析检视自己思想和行为
中是否有不良倾向和习惯不断自我校正、 自我革新,进而扭转偏差、
改正缺点、端正品性。要以史为镜,向优秀党员、革命先辈看齐,
自查自纠,找差距补短板,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修养。二要守住小
节,防微杜渐。小节不慎,大节难保。忽略小事小节,量变引起质
变,“小毛病” 终将演化为“大问题”。要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
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 严以修身,正心明道,保持本色。
要以身作则,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始终保持高尚
的精神追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不让歪风沾身,不使邪气近身,
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要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
来从事工作和使用权力,用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和严格的纪律意识
来履行职责。三要严于律己,秉公用权。律己是立身为政之要,只
有严以修身、严于律己,才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年下半年党风廉政专题党课讲稿3篇范文{目录}(一)2024年下半年最新党风廉政专题党课讲稿:弘扬统美德涵养为政之德(二)2024年下半年最新党风廉政专题党课讲稿:坚持实在实干实绩助推党风廉政建设各位党员(三)2024年下半年最新党风廉政专题党课讲稿:在忠诚为民担当干净上树标杆、做表率2024年下半年最新党风廉政专题党课讲稿:弘扬统美德涵养为政之德同志们:政德即为政之德。中国自古以来都强调从政者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所谓的“官德”,从西周的“六德”“六行”、秦的“五善”,到汉的“兴禄四行"、晋的“中正六条”,再到唐的“四善”、明的“居官七要”,政德一直是传统文化中官员考核的首要标准,...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