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docx
VIP专免
2024-06-19
999+
29.1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专题党课: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
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
能
同志们:
按照局党组工作安排,今天,我以《强化创新驱动,加
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为
题,给大家讲一堂党课,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发展新质生产
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学深悟透、把准方向,切实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战略主动
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去
年,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我省、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
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
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2 月,“新质生产力”正式写
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今年 1 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时,总书记全面系统阐释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问题。前几天,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
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又进一步强调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
力的重大要求。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
近平经济思想,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
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聚焦“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是高质
量 发展重要着力点。 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
是 基于对当下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对未来全球经
济走
势的深度考量, 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全局性、战略性。第一,
生产力是大国博弈的胜负手。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
力。作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 生产力的先
进程度、领先程度,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当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我
们唯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突破“卡脖子”问题,实
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才能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第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源动力。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
一些困难和挑战, 除外部严峻复杂形势的影响外,主要是创
新能力不够强、产业能级不够高、有效需求不够足、社会预
期偏弱、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要突围破局,唯有向“新”
而行、向“高”跃升。我们要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以科
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乘势而上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
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第三,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
钥匙。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质优, 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
生产力质态。新时代以来, 我国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但发
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期
待。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新的“成长
的烦恼”的有效路径,要求我们更好处理发展与安全、速度
与质量、城市与乡村、开发与保护等重大关系, 统筹经济增
长、民生改善、生态保护, 全面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
智
量”“含绿量”,实现多目标协同。
(二) 聚焦源头本质,准确把握变革创新是增创发展优
势的必然路径。培育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来讲是发展方式、
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近年来, 我市坚持
以 “六大变革”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性变革, 特别是紧
盯科 技创新短板聚焦用力、超常发力, 构建形成了以甬江
科创区 为龙头的创新平台体系, 以“大优强、绿新高”为
导向的现 代化产业体系,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牵引、
“2070”产 业集聚区建设为主要承载、“361”万千亿级产
业集群为内容 的生产力布局体系, 以头部企业为引领、单
项冠军和“专精 特新”为骨干的市场主体支撑体系,明确
了数实融合标杆城 市、新能源汽车之城、智能网联试验区、
未来产业先导区等 重点发展方向,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下
了扎实基础。但也要 看到, 对标中央要求、对照先进地区,
我市还存在不少短板 和弱项。“因地制宜”,就是要立足已
有的优势, 直面存在的 劣势, 顺应发展的大势, 从而找到
适宜自己的方式, 奠定面 向未来的胜势。我们既要强化不进
则退的忧患意识, 也要保 持变革勇进的信心定力, 做到
“视创新为生命、抓创新像拼
命”,让新质新域的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持续稳健。
(三) 聚焦示范先行,准确把握“人”是发展新质生产
力的关键因素。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
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 以全要素生
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今年省委“新春第一会”,聚焦生
产力构成要素中“人”这个最为活跃和最为主动的因素,部
署“三支队伍”建设重大任务,其中蕴含着以“第一资源”
支撑三个“一号工程”、做强创新“第一动力”、推动现代化
走在前列的深刻考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人的创造性,
提升能力素质是基础,更新思想观念是前提, 必须首先在思
想认识上正本清源、革故鼎新,防止思维误差导致行动偏差。
一要避免概念“泛化”。新质生产力不是对既有生产力修补式
的调整完善,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其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
幅提升。在实践中, 不能把新质生产力当成一个筐, 什么都
往里面装, 演变为名词创新、花式包装。二要避免过于“极
化”。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但并非高不可攀, 专指“高大上”的未来产业。总书记在这
次全国两会上特别强调,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
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尤其是对我市而言,改
造提升传统产业任务更为迫切、意义同样重大, 是发展新质
生产力的重要方面。三要避免路径“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就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 特别是要破除新质生产力
是“大块头”专属、与“小个子”无缘的惯性思维。“大块
头” 的技术积累深厚, 产业生态多元, 应用场景丰富,培
育新质 生产力的发力点更多、空间更大;“小个子”也有
“船小好掉 头”的优势,一个爆点就可能带来系统性重塑和
突破式增长。
要发挥比较优势、找准突破方向, 积极主动拥抱新技术、布
摘要:
展开>>
收起<<
专题党课: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同志们:按照局党组工作安排,今天,我以《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为题,给大家讲一堂党课,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学深悟透、把准方向,切实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主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去年,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我省、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2月,“新质生产力”正式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全面系统阐释了“什么是新...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