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VIP专免
2024-06-16
999+
19.49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
制部署要求,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落地落
实,着力打造“枫桥经验”x 版,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
效,真正做到矛盾风险不累积、不扩散、不升级,教学计
划安排,第二研讨组开展了“全区基层社会治理”专题调
研。调研组围绕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情况,先后赴区内
部分部门单位、基层法庭、派出所、乡镇(街道)、村
(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征求意
见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现状,
认真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进
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对策和建议。现就调研
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充分发挥三级综治中心作用,促进矛盾纠纷就
地化解。
积极借鉴和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对区、乡
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
至目前,区乡村三级 x 个综治中心全部达到“六有”“八
化”标准,形成以综治中心为龙头、以基层成员单位为依
托,借助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
到”协同作战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创新实践区委政法委牵
头抓总,公检法司“四长”包片,一村(社区)一法官、
检察官、民警、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心理辅导员的
“1+4+6”工作机制和“三官一师两员”进网格活动,推动
政法力量向基层下沉、资源向基层倾斜。目前,派驻法官 x
人、检察官 x 人、警官 x 人、律师 x 人、人民调解员 x 人、
心理辅导员 x 人进网格,定期研判形势,开展纠纷化解、隐
患排查整治、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村规民约修订等工作,
促进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就地化解。
(二)优化完善信访矛盾化解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
解合力。依托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按照“一站式受理、多
元化调处、全链条化解”的工作思路,集中设置群众诉求
服务窗口,开门接待群众来访,形成窗口集中接待、分级
转办、集中化解、跟踪督办落实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
处化解模式,打造信访矛盾纠纷集中受理调处化解新平台,
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下访,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合力。至
目前,全区三级综治中心接待受理各类矛盾纠纷 x 件,调处
x件,限时办结率达 x%,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矛盾纠纷
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三)建立健全网格管理运行体系,延伸矛盾纠纷调
处触角。
按照省委政法委《甘肃省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办法
(试行)》文件精神,结合辖区面积、地理位置、人口规
模、服务管理事项等要素,全面整合党建、政法综治、民
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打造
“一张网”,目前全区划分城市网格 x 个,农村网格 x 个。
根据“一格一员”“双向任职”等要求,城市社区从公益
性岗位工作人员中择优选配专职网格员,农村从财政供养
的村干部中择优选配专职网格员,全区共选配专职网格员 x
名,同时从离任村干部、返乡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群防
群治队员、治安联防员、志愿者中确定网格辅助人员 x 名、
党员联系户 x名。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网格员培训 x场次,
为网格员配发工作手册及“陇情e 通”手持终端,实行定人、
定岗、定责,动态精准掌握基础信息数据,网格员上报各
类风险隐患 x 件,办结率达 x%,实现网格内社会事务及时
有效解决。
(四)创新推进“三调”对接模式,推进矛盾纠纷源
头治理。
扎实推进诉调警调访调“三调”对接多元解纷工作机
制,持续巩固“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成效,建立每日 x 位
县级领导脱岗到综治中心调度制度,区矛调中心、区诉调
中心整合人员力量与综治中心一体办公,信访、司法、公
安及行业部门单位以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方式入驻综
治中心,完善综治中心首问负责、分析研判、矛盾联调、
司法确认等x项制度,切实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
的“集散地”。强化诉源治理,整合区法院速裁团队、x 个
基层法庭等力量,推动简案快审、类案专审、繁案精审,
民事新收案件同比下降x%。选聘 x名专职调解员入驻综治
中心、法院及基层法庭常态化开展诉前调解,实行精准派
单调处,10-11 月全区民商事案件收案 x件,诉前分流 x 件,
分流率x%,调解成功x件,调解成功率 x%。坚持“矛盾不
上交”的工作理念,在全市首创公安派出所与街道综治中
心、人民法庭、社区“四方对接”的矛盾纠纷联动联调多
元化解工作机制,提前做好预警防范,稳妥处置突发警情、
突发事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了辖区社会治安大局
平稳。
(五)着力夯实基层人民调解根基,畅通矛盾纠纷化
解渠道。
以区矛调中心为牵引,成立x 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
委员会、x 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 x 个行业调解委
员会,采取“1+N”工作模式,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主,行政
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并重的联动调解格局,不断壮
大多元调解资源力量。结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广
“民事直说”工作法,依托“五老乡贤”“邻里小院”
“民情茶室”“议事长廊”说事平台,动员乡村贤达、社
区能人、退休法官等各方力量对婚姻纠纷、邻里矛盾、土
地纠纷等问题进行评理说事、助力化解,实现“小事难
事”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畅通“12345”政务服务热
线,实行“接诉即办、有诉必应”模式,对群众反映问题
第一时间向属地、行业反馈,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正确维护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责任落实不到位,加重矛盾调处负累。一是个
别乡镇、街道、部门在调处疑难复杂问题上主动担责、主
动化解的意识不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
负责”的工作要求不能很好的坚持,对发生在本辖区、本
系统的越级信访矛盾纠纷,不多从主观上找原因改进工作,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部署要求,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落地落实,着力打造“枫桥经验”x版,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真正做到矛盾风险不累积、不扩散、不升级,教学计划安排,第二研讨组开展了“全区基层社会治理”专题调研。调研组围绕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情况,先后赴区内部分部门单位、基层法庭、派出所、乡镇(街道)、村(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现状,认真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对策和建议。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