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VIP专免
2024-06-13
999+
35.99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践与
思考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
制部署要求,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落地落
实,着力打造“枫桥经验”*版,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
效,真正做到矛盾风险不累积、不扩散、不升级,教学计
划安排,第二研讨组开展了“全区基层社会治理”专题调
研。调研组围绕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情况,先后赴区内
部分部门单位、基层法庭、派出所、乡镇(街道)、村
(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征求意
见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现状,
认真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进
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对策和建议。现就调研
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充分发挥三级综治中心作用,促进矛盾纠纷就
地化解。积极借鉴和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对区
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
至目前,区乡村三级*个综治中心全部达到“六有”“八
化”标准,形成以综治中心为龙头、以基层成员单位为依
托,借助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
到”协同作战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创新实践区委政法委牵
头抓总,公检法司“四长”包片,一村(社区)一法官、
检察官、民警、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心理辅导员的
“1+4+6
”工作机制和“三官一师两员”进网格活动,推动政
法力量向基层下沉、资源向基层倾斜。目前,派驻法官*人、
检察官*人、警官*人、律师*人、人民调解员*人、心理辅
导员*人进网格,定期研判形势,开展纠纷化解、隐患排查
整治、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村规民约修订等工作,促进
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就地化解。
(二)优化完善信访矛盾化解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
解合力。依托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按照“一站式受理、多
元化调处、全链条化解”的工作思路,集中设置群众诉求
服务窗口,开门接待群众来访,形成窗口集中接待、分级
转办、集中化解、跟踪督办落实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
处化解模式,打造信访矛盾纠纷集中受理调处化解新平台
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下访,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合力。至
目前,全区三级综治中心接待受理各类矛盾纠纷*件,调处
*件,限时办结率达*%,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矛盾纠纷
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三)建立健全网格管理运行体系,延伸矛盾纠纷调
处触角。按照省委政法委《甘肃省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办
法(试行)》文件精神,结合辖区面积、地理位置、人口
规模、服务管理事项等要素,全面整合党建、政法综治、
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打
造“一张网”,目前全区划分城市网格*个,农村网格*
个。根据“一格一员”“双向任职”等要求,城市社
区从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中择优选配专职网格员,农村从
财政供养的村干部中择优选配专职网格员,全区共选配专
职网格员*名,同时从离任村干部、返乡退休干部、退伍军
人、群防群治队员、治安联防员、志愿者中确定网格辅助
人员*名、党员联系户*名。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网格员培
训*场次,为网格员配发工作手册及“陇情e通”手持终端,
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动态精准掌握基础信息数据,网
格员上报各类风险隐患*件,办结率达*%,实现网格内社会
事务及时有效解决。
(四)创新推进“三调”对接模式,推进矛盾纠纷源
头治理。扎实推进诉调警调访调“三调”对接多元解纷工
作机制,持续巩固“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成效,建立每
日*位县级领导脱岗到综治中心调度制度,区矛调中心、区
诉调中心整合人员力量与综治中心一体办公,信访、司法
公安及行业部门单位以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方式入驻
综治中心,完善综治中心首问负责、分析研判、矛盾联调
司法确认等*项制度,切实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
的“集散地”。强化诉源治理,整合区法院速裁团队、*个
基层法庭等力量,推动简案快审、类案专审、繁案精审,
民事新收案件同比下降*%。选聘*名专职调解员入驻综治中
心、法院及基层法庭常态化开展诉前调解,实行精准派单
调处,10-11 月全区民商事案件收案*件,诉前分流*件,分
流率*%,调解成功*件,调解成功率*%
。坚持“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理念,在全市首创公安
派出所与街道综治中心、人民法庭、社区“四方对接”的
矛盾纠纷联动联调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提前做好预警防范
稳妥处置突发警情、突发事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
了辖区社会治安大局平稳。
(五)着力夯实基层人民调解根基,畅通矛盾纠纷化
解渠道。以区矛调中心为牵引,成立*个乡镇(街道)人民
调解委员会、*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个行业调
解委员会,采取“1+N”工作模式,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主,
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并重的联动调解格局,不
断壮大多元调解资源力量。结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
推广“民事直说”工作法,依托“五老乡贤”“邻里小
院”“民情茶室”“议事长廊”说事平台,动员乡村贤达
社区能人、退休法官等各方力量对婚姻纠纷、邻里矛盾、
土地纠纷等问题进行评理说事、助力化解,实现“小事难
事”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畅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
实行“接诉即办、有诉必应”模式,对群众反映问题第一
时间向属地、行业反馈,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正
确维护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责任落实不到位,加重矛盾调处负累。一是个
别乡镇、街道、部门在调处疑难复杂问题上主动担责、主
动化解的意识不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
负责”的工作要求不能很好的坚持,对发生在本辖区、本
系统的越级信访矛盾纠纷,不多从主观上找原因改进工作
而先从客观上找借口推卸责任,落实“街乡吹哨、站所
(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变通走样,“一站式服务、一揽
子解决”尚未完全实现。二是“中心吹哨”将一些本应向
下交办,在属地或行业领域内解决的矛盾纠纷,“吹哨”
到综治中心解决,弱化了调处主体责任,提高了信访者
“胃口”,致使一些越级上访、缠访闹访问题长期得不到
有效处理,增加了矛盾纠纷化解难度。三是领导干部定期
接待来访群众工作落实不到位,主要领导被动接访的多、
主动接访的少,包案不问案、办法措施没有穷尽的问题普
遍存在,工作方式机械化,不深入了解矛盾实际,在未与
属地单位沟通对接的情况下,往往为了安抚信访人员,应
允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案,导致乡镇、街道信访维稳工作难
以开展,使矛盾激化升级。
(二)机制运行不顺畅,分散矛盾调处合力。一是乡
镇(街道)综治中心统筹管理综治、维稳、信访等工作机
制运行方面还存在不足,“指挥有力、反应快捷、运转灵
活、工作有效、保障到位”的“大综治”工作格局还没有
完全形成。二是三级综治中心纵向衔接还不顺畅,在矛盾
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乡镇、街道与各部门、单位之间缺
乏配合联系,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致使工作缺乏沟
通交流,存在推诿扯皮现象。三是面对一些复杂疑难矛盾
纠纷,如征地拆迁、农民工资兑付、涉法涉诉案件等,涉
及面广需要相关部门协同调处,但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参
与意识不强,衔接和责任履行机制还不完善,影响了矛盾
纠纷调处化解。四是由于市区职能部门管理权限问题,造
成部分警调案件无法移交或无人受理问题。如靖安派出所
管辖范围为*个行政村和*户企业,针对矛盾纠纷类警情,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部署要求,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落地落实,着力打造“枫桥经验”*版,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真正做到矛盾风险不累积、不扩散、不升级,教学计划安排,第二研讨组开展了“全区基层社会治理”专题调研。调研组围绕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情况,先后赴区内部分部门单位、基层法庭、派出所、乡镇(街道)、村(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现状,认真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对策和建议。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