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6-11
999+
16.6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强调,
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求大力发
展特色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文旅产业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主要是以旅游业为龙
头,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多元融合形成的经济形
态和产业系统,对产业结构转型、文化传承与发展、丰富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我国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
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旅游目
的地城市,出台《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
措施》,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推动我市从文
旅大市走向文旅强市、文旅名城。但是,全市旅游总人次
和总收入,与全市的经济实力在国内城市的地位不匹配,
在文旅产品的创新供给等方面,文旅产业亟需突破升级。
一、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
(一)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是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我市是中国三大
古都之一,历史悠久。从汉朝开始,我市就是江南文化的
中心地带,留下众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古琴台等都是标志
性景点。我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长江汉江交汇,
形成独特的江城风光。我市“九省通衢”,区位优势突出
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提供
坚实的基础,打造了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文化品牌。二是
产业规模大,发展水平高。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整体产业规
模较大,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23 年,全市规上
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比 2022 年同
期增长 15.1%。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 16 个行业小类
中,共有规上文化企业 237 家,实现营业收入×××亿元,
比 2022 年同期增长 11.7%。三是区域差异较大,产业集群
明显。全市各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各不相同,文旅产业发
展差异也较大。近年来,高新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集聚
了一批有实力的游戏、动漫等企业,培育了一批相关领域
的人才,超越武昌区,跃升成为全市领头羊。全市部分行
政区文旅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知名文旅企业待培育,文旅
产业发展质量、速度有待加快。
(二)我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
一是文旅企业整体能级不够强。从产业来看,2023 年
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不足 5%,而成都市已超
过10%,成都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我市约××××亿元。
从企业来看,除我市所属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外,我市资产
营收“双百亿”的文化企业太少,高成长性的“独角兽”
和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数量不多。2023 年数传集团入选
提名“全国文化企业 30 强”企业名单,成为××省内唯一
获得提名的文化企业。二是文旅跨界融合水平不够高。一
方面,文化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等业态融合不够。从产业
融合发展来看,技术在产业融合当中应当发挥关键性的支
撑作用。但是,目前技术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
发挥不充分。文化产业与 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
设融合不够,与旅游休闲、体育竞技等关联业态耦合不强
向制造业、建筑业等支柱性产业延伸不够,为城乡建设、
社会治理等公共事业赋能不足,文化要素市场仍欠发达。
另一方面,文化旅游产业在区域间融合不够。区域之间的
界限未打破,还处于各自为战阶段,甚至是同质化竞争,
差异化发展和文旅融合互补发展不够。三是文旅产业集聚
发展不够密。文旅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小、散、
弱”的问题。从区域发展看,市级企业强于区级企业,中
心城区强于新城区。东湖高新区和武昌区、江岸区等中心
城区文化产业体量较大、在全市占比较高、增长速度较快
部分新城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不快、占 GDP 比重还不够
高。从产业发展看,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服务链,景区重
门票收入、轻游客消费,在“流量”变“留量”方面挖掘
不够。四是文旅产业 IP 品牌不够响。我市的旅游资源丰富,
但多数旅游景点集中于观赏或展示形态,具有文化特质、
品牌内核,精神性、独特性、商业性、传播性强,游客参
与度、体验度高的产品相对较少,我市的文旅 IP 影响力还
不够响。当一日游、观光游的产品多,游客消费链条长的
产品较少时,我市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可能成为文旅发展的
劣势。我市是中部的龙头,其辐射的消费腹地较广阔,但
我市“内生”知名文旅 IP 发展不足。五是文旅产业政策落
实不够好。市级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很多,但各区对文化产
业发展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出台支持政策的力度也差异较
大。面向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扶持游戏、电竞等新型文
化业态发展的有效政策措施不多。双节期间景区及周边酒
店、民宿爆满,“一房难求”,反映了旅游基础设施投入
不够、投资不足,导致了产业发展不充分。
二、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国家层面出台多项促进文旅消费的政策,文旅大消费、
文旅产业大发展已然成势,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和
特点。一是文化旅游的国际性不断彰显。中华文明传播力
影响力不断增强,让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二是文化旅
游的民族性不断彰显。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化
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三是
文化旅游的精品性不断彰显。旅游空间新格局逐渐形成,
跨行政区域旅游资源不断整合,推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
各地区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发展。四是文化旅游的创意性
不断彰显。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非遗资源保护传承模式不
断创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新技术在旅游领域
加快普及,智慧文旅加速发展。五是文化旅游的载体性不
断彰显。优质旅游产品供给越来越丰富,建设世界级旅游
景区和度假区,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促进文
化和旅游消费。六是文化旅游的体验性不断彰显。旅游服
务质量不断提升,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
体系,旅游景区智慧化转型加快,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
不断创新,在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随着
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文旅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市服务业和旅游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 年,旅
游接待人次达3,87 亿,旅游综合收入超 4500 亿元,使旅
游收入占服务业比重提高至3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强调,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求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产业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主要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多元融合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对产业结构转型、文化传承与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出台《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推动我市从文旅大市走向文旅强...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