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民政府2024年工作计划
VIP专免
2024-06-10
999+
20.35KB
2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区人民政府 2024 年工作计划
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是深入实施
“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勇当先行者、谱写新
篇章”的再出发之年。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
险挑战并存的时期,面对深刻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统一部署,聚精会
神 做 好 自 己 的 事 , 努 力 把 “ 稳 ” 的 基 础 夯 得 更 实 , 把
“进”的步子迈得更大,把“立”的方向树得更牢,把
“破”的时机把得更准,奋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
新台阶。
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更高质量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向
好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强化项目的谋划论证和统筹协调,
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全年安排亿元以上项目
325 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50 亿元以上。推进 XX 炼化 150
万吨乙烯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甬江实验室九年一贯
制学校、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凝聚全社会
招商合力,发挥驻外招商机构作用,创新产业链招商、资
本招商等模式,实际利用外资 1.8 亿美元以上、市外内资
200 亿元以上。聚焦绿色石化、集成电路、制造服务业等重
点领域,推动更多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想投、敢投、放
心投”。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和重要区块发展的财力保障,
做好中央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争取更多项
目纳入国家规划和省市重大项目盘子。
着力激发消费潜能。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
新型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增长。大力发展
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体育赛事、国
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持续擦亮“镇潮购”促消
费品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6.5%。活跃提升商圈经
济,推动商业综合体设施改造、业态互补、良性发展,加
快蛟北商业邻里中心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陈倪路等 4 个
特色商业街区,建设 2 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新能
源汽车、电子产品等日常大宗消费。点燃城市“烟火气”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安排各类商贸节庆活动 100 场以上。
拓展开放广度深度。高质量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依托大工业、大港口发展大
贸易,支持企业稳住传统市场份额,开拓中亚、中东欧、
南美等新兴市场,稳步提高进出口总额全国占比份额。加
快搭建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传统工贸企业开展跨境电
商业务,培育省级公共海外仓1 个。发展特色品种大宗商品
配置中心,做强保税 B 型物流中心,推动大宗商品贸易提面
扩量。主动参与 XX 舟山江海联运中心建设,拓展长航线外
贸运输,国际海运货运量占比 20%以上。高质量推进东西部
协作、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
(二)坚持强链提质,更快速度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高水平
推进制造业“122”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制造业高端化、绿
色化、融合化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完成工业技
改投资 190 亿元。倾力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贯通以有
机原料为主体、高端精细化学品为特色的上下游产业链,
确保 1100 万吨炼油项目投产、高端合成新材料项目建成中
交。做强先进制造装备产业,推进液压、紧固件、轴承等
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扩张提能。强化优质企业梯队培
育,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 家,国家级重点“小
巨人”企业 8 家,“小升规”企业 20 家,动态培育“浙江
制造”团体标准6项。加强企业发展要素保障,探索“工业
上楼”等新模式。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
新建 2 个小微园区,改造提升工业区块 400 亩以上。高质量
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甬
江科创区 XX 片区、新城核心商务片区、老城后海塘片区、
九龙湖生态旅游片区等 4 个特色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加快制
造服务业发展,推动石化区两业深度融合,谋划打造蛟川
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推动厚恒物资城等专业市场特色化
平台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鼓励实体企
业分离设立研发设计等科技服务业企业。加快建立服务业
总部经济体系,吸引更多头部企业落户 XX,阶梯孵化亿元
楼宇 1座、5000 万元以上楼宇 2座、3000 万元以上楼宇 3
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6.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 35%
以上。
推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实施智能制造“125 +”工程,
推动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新增数字化车间 10 个、
智能工厂2 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 10%以上,新
增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重点企业 2 家。加快布局集成电路、电
子信息材料、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
面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半导体涂层、智能
传感器等项目落地开工,集成电路相关产业规模达到 10 亿
元。持续打造化工产业大脑,完成石化行业数改项目 20 个。
(三)坚持一体推进,更大力度构建协同创新格局
加快创新能力提升。深度融入甬江科创区开发建设,
服务保障甬江实验室、XX 东方理工大学、中石化 XX 新材料
高端创新平台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支持 XX 东方理工大
学与中国环科院合作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浙江
研究院申报全省重点实验室。争创省石墨烯未来产业先导
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研
发中心 10 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 家、众创空间 2 家。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10 家、企业研发机构 50 家,发放科技
贷4 亿元以上。推动营收 3 亿元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
构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 5%以上。探索
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模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发
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5900 件,同比增长 9%。
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科教产共同体,支持甬
江实验室联合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开展重大科学研究和核
心技术攻关,实体化运行 XX 东方理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加
快“甬江芯谷”建设,发挥创维双智双创产业园、启迪科
技园等平台作用,积极承接高端人才项目。以科技创新推
动产业创新,围绕省市重大战略和发展需求,主动对接XX
大学、XX 工程学院等高校,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更加
匹配,新增合作项目 10 个以上。深化中高职一体化发展,
创新职技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公共实训体系,加快区
技工学校建设。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高质量构建人才引育新格局,新
引育顶尖人才5名以上,建成省级博士后工作站5 家、市级
及以上院士工作站1 家。健全重点项目“投拨联动”机制,
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高端人才项目占比超70%。开展人
才生态提优行动,提升甬江科创人才服务专区、XX 人才之
家等服务载体效能,健全子女就学、人才安居等“关键小
事”协调解决机制,新增人才安居专用房300 套以上。
(四)坚持改革赋能,更深层次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摘要:
展开>>
收起<<
区人民政府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再出发之年。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面对深刻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统一部署,聚精会神做好自己的事,努力把“稳”的基础夯得更实,把“进”的步子迈得更大,把“立”的方向树得更牢,把“破”的时机把得更准,奋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一)坚持稳中求进,更高质量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强化项目的谋划论证和统筹协调,发挥好...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