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系统基本医疗群众满意度工作方案(行业作风建设)
VIP专免
2024-06-10
999+
21.25KB
2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提升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系统基本医疗群
众满意度工作方案(行业作风建设)
为加强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系统行业
作风建设,夯实群众满意度工作基础,进一步提升基本医
疗群众满意度,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
精神为指导,以开展“三个能力”提升行动群众满意度提
升集中攻坚为实践载体,以大幅提升群众基本医疗满意度
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和需求双导向,把解决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反映最突出的基本医疗问题作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工作举措,提升
医疗质量,推动建立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
优质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等方面的痛点、难
点、堵点问题,全面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努力实现
全市基本医疗群众满意度走在全省前列。
二、工作措施
(一)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切实为广大群众
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1.多措并举优化流程,打造便民利民就医服务体系。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看病就医排队时间长、不方便、
流程复杂、挂号难等问题。
①全面落实预约诊疗。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建立
预约诊疗制度,全面实施门诊分时段预约,预约时段精确
到 20 分钟以内,CT、磁共振等大型设备检查集中预约,预
约时段精准到 30 分钟以内。
②开展“错时门诊”。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增设午间
门诊、夜间门诊,满足患者不同时段就诊需求。
③优化出入院办理流程。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改变传
统窗口结算服务模式,推进实施诊间结算、床旁入院办理、
床旁出院结算一站式完成。三级医院全部落实,二级医院
50%以上落实。
④推进线上查询功能全覆盖。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
面实现检验结果、体检报告、住院费用等线上查询服务。
⑤完善导引标识系统。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优化门诊大
厅、急诊大厅、住院大厅及各楼层布局标识及导引系统,
做到标识醒目、简洁、导向性强,重点区域配有专人引导。
⑥提供检查检验指引。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通过提供
检查检验指引单、明白纸等传统方式或微信、小程序提醒
等信息化方式,为就诊患者提供检查检验流程、位置指引。
⑦全面落实老年人就医优待政策。二级及以上医疗机
构结合实际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畅通家人、
亲友、家庭医生等代为预约挂号的渠道,设立老年人优先
就医窗口。
⑧开展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二级及以上医
疗机构全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
网医院,发挥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的高效、便捷、个
性化等优势。
⑨推行全程导诊服务。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立导诊
队伍及志愿服务队伍,为就医患者提供就诊帮助服务,为
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无陪护人员等人群提供院内
就诊服务。
2.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缓解“看病贵”问题。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医疗费用贵、过度依赖检查等问
题。
①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提高
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强化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进
一步扩大检查检验“一单通”认可范围和认可项目,提高
“一单通”认可项目检验报告的使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
复检查。
②推广多学科诊疗服务。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立多
学科团队(MDT),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建立单病种多学
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多学
科联合诊疗服务。
③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组织开展医疗质量
控制和评价,建立健全质控指标体系,完善诊疗标准规范,
落实质控措施,加强质控培训,全面提高诊疗规范化、同
质化水平。
④全面加强价格管理。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提高
收费透明度。在医疗机构显著位置通过显示屏、公示栏向
社会规范公示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及医疗服务价格等
信息。严格执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和费用查询制度。
医生在开具检查、药物时,对治疗的目的、价格等向患者
作充分地沟通说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3.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缓解“看病难”问题。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看病难、医疗水平不高、基层医
疗条件差等问题。
①持续完善县域医共体内部协同机制。优化县域医共
体内部构架,发挥牵头医院的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作用,
鼓励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政府办乡镇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加强上下协作,县乡
村医疗服务逐渐“同质化”。在牵头医院建立完善远程会
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远程医疗中心基础上,推动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
②实施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各县市区、功
能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乡镇卫生院开展村级巡诊服务,
县级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依据服务需求制定巡诊计划,
适时开展村级派驻服务。巡回医疗队主要根据受援地区实
际需求,开展疾病诊疗、健康宣教等服务;村级巡诊和派
驻服务主要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疗服务、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等,并承担家庭医
生签约工作职责,不断提升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可及性。
③实施临床专科能力攀登计划。开展市级临床重点专
科建设工作,组织新一轮临床重点专科申报评审,进一步
提高我市专科医疗水平和疑难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医疗服
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④积极推动“六大中心”建设。推进胸痛中心、卒中
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
儿救治中心、癌症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加强市级中
心对县级中心的业务指导。推进建设“胸痛中心全市模
式”,完善以“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乡村胸痛救治
点”的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进一步强化急危重症救治水平
和系统管理能力。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家胸痛中心通过国
家认证,达到全域覆盖。
⑤开展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通过更新设施设
备、美化亮化周围环境、优化服务流程等措施,解决乡镇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差、服务措施不完善、
管理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建设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
科室,加大内科、儿科、精神科、康复科、老年医学科等
科室建设力度,贴合群众基层就医需求。充分发挥“基层
名医”“业务院长”传帮带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
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从业人员技术指导和培训。
依托中医医院、专科集群等,组织市、县中医药专家下沉
到乡镇、村居基层开展驻点帮扶指导等活动。组织乡镇、
村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和特色技术培训。
⑦实行常态化下乡义诊服务。结合“服务百姓健康义
诊活动”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以二级及以上公立综
合医院为主体,建立乡镇卫生院对口联系机制,组织医疗
专家团队深入乡镇卫生院巡回坐诊,到乡镇、村居开展巡
诊义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组建省、市名中医药专
家牵头的中医药服务团队,开展基层帮扶和义诊活动。以
县市区、功能区为单位排出计划表,确保常态化落实。
摘要:
展开>>
收起<<
提升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系统基本医疗群众满意度工作方案(行业作风建设)为加强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夯实群众满意度工作基础,进一步提升基本医疗群众满意度,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开展“三个能力”提升行动群众满意度提升集中攻坚为实践载体,以大幅提升群众基本医疗满意度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和需求双导向,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反映最突出的基本医疗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工作举措,提升医疗质量,推动建立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