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洄游”青年返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6-10
999+
19.72KB
2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乡村振兴中的“洄游”青年返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强调要“坚持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
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乡村振
兴,关键在人。2023 年 6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
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广大青年要“在
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
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
气锐气”。①乡村振兴作为青年建功的重要领域,始终受
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9 年,共青团中央印发的《关
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
“引导、支持、服务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就业
创业,培育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近年来,一批又一
批年轻人正从城市走向农村,在祖国大地各处的乡镇村落
四散开来。这些年轻人有些是出生在乡村,去往大城市学
习、工作或生活又返回老家;
有些是成长在乡村,去往大城市后选择非家乡的农村
地区工作或生活;有些过着“乡村工作,城市生活”的
“两头跑”生活……无论是哪种形态的迁徙,这些从乡村
走出去又回到乡村的青年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落到哪
片土地,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努力生长,他们在时代发展
的潮流下选择“随风而动”,主动选择从城市反向回流乡
村,带来了农村地区生产方式和观念的改变。与其说他们
是在适应环境,倒不如说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力量改造环境
他们是乡村振兴“交响乐”中一曲朝气蓬勃的“青春之
歌”——“洄游”青年。
“洄游”青年是笔者课题组于 2014年提出的社会学概
念②,笔者当时在总结归纳大城市青年返乡的特点后,认
为返乡的年轻人就像“洄游”的鱼群一样,在另外一个环
境中经历成长的特定阶段后,选择回到家乡继续生活工作
因而借用生物学上的“洄游”现象来描述城镇化背景下青
年返乡的迁移性成长经历。当前,“洄游”青年正活跃在
中国大地上的千村万寨中,他们既具有一定的职业经验和
社会关系网络,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他们是乡村振
兴的新生力量,值得社会公众和政策部门更多关注。
为考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洄游”青年的实际情况,
课题组于 2022 年 6—8 月和 2023 年 6—8 月分赴长三角地区
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十个乡村开展实地调研,深入“洄
游”青年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景进行非参与式观察,组织政
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家、村干部、村民等召开座谈会
20 余场,获得了有关“洄游”青年的丰富一手资料,形成
了对“洄游”青年生活工作的一些新认识。
“洄游”青年的时代特征
调研发现,返乡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从业趋势。与传
统意义上的农民不同,“洄游”青年无论从事何种行业,
均对以短视频和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工具有着天然的亲近
感,今日之“洄游”青年多是自主选择回到农村,目标更
加清晰和明确,扎根乡村发展的决心也更大。“洄游”青
年相对该区域的其他就业创业者具备双重优势,即相较于
当地人具备高学历和多经历优势,相较于外来者具备更强
的适应能力和融入能力。
电商和短视频成为返乡必备的“工具箱”。在互联网
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他们通过互联网习得的产品营销
开拓市场、品牌塑造等知识,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可转移
能力”,即通过对信息搜索方法、网络平台运用、知识获
取渠道等的掌握,可以不受地理条件限制获得收入报酬。
调研发现,当前“洄游”青年正呈现高学历、高技能的
“双高”特征,高校毕业生、城市白领、留学归国人员逐
渐成为返乡主力军。他们在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中完成了技
术的迭代和能力的提升,这种技能和认知上的领先优势保
障了他们返乡后得以“一技傍身”。
调研中课题组发现,以“洄游”青年为主体的创业团
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有生力量。与传统工商资本下乡
高投入、高排放、粗放式发展牟利不同,“洄游”青年返
乡创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多、门槛低等特征,他们在创业
过程中多会选择和新经济、新服务、新模式有关的绿色行
业。调查显示,大部分“洄游”青年会通过互联网媒介销
售产品,这意味着有知识、有眼界、有技能的“洄游”青
年在具体创业过程中更强调技术创新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更注重绿色创业对经济效益的引领性。同时,“洄游”青
年在创业的过程中,更愿意与乡村民俗、人文、地理等传
统要素相结合,更注重挖掘传统乡土生态资源,更加强调
乡村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多元融合与提升,
这对减轻农业污染、发掘农村传统生态资源、推进宜居宜
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洄游”青年愿意接受新思想,且对新事物、新知识、
新概念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能够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和新动力。调
研发现,“洄游”青年大多具有较好的数字素养,能够有
效地促进其所从事的事业发展。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将
电商和短视频当作收入来源或者作为收入重要渠道,几乎
是“洄游”青年的普遍选择。“洄游”青年的就业创业领
域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农产品售卖、民宿、
文创等,即便其产品和服务更多在线下实现,他们也会选
择开通至少一个电商或短视频平台账号,利用互联网工具
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声量,接触更多潜在客户。此外,为吸
引城市客流,增加产品能见度,一些“洄游”青年还积极
搭建多平台媒体矩阵。他们主动了解各平台特征、用户人
群、消费习惯等信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使用不同平台进
行分众营销。
返乡原因大多源于城市生活的“祛魅”和“内卷”。
调研发现,多数青年返乡的动因或与其心中对城市生活的
“祛魅”有所关联。部分“洄游”青年产生返乡的想法往
往源自城市生活的“内卷”和无意义“内耗”。2014年,
课题组在做“洄游”青年调研时,青年回乡还是“星星之
火”,更多情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经过十
年变迁,点点星火已成“燎原之势”,更多青年开始思考
如何在家乡度过更有意义的人生。相对于城市的高成本、
高门槛、强压力,乡村的优势愈发突出,有越来越多的资
本、人才、技术流向乡村,这也驱使更多青年愿意返乡开
启自己新的人生。近年来,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
展,工作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返乡不仅能满足对父母的赡
养义务和孩子受教育的需求,同时也能获得创业平台和就
业机会,满足青年对事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出于对家庭
强烈的归属感、追求家庭生活的完整性和赡养—抚养代际
传承的有序开展等各种因素,一些青年的返乡意识愈发强
烈。
摘要:
展开>>
收起<<
乡村振兴中的“洄游”青年返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3年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广大青年要“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①乡村振兴作为青年建功的重要领域,始终受到党...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