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6-07
999+
16.67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分散经营成本的
增加,如何解决农户“不愿种、不想种”的问题,提高土
地产出率,防止土地撂荒,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为各级政府
关注的一个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基层政府和农村新型
经营主体、农户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创造出很多
鲜活的经验。特别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快速发展,更为解
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办法。
一、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与特点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
经营权的前提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
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的一种农
业经营方式。目前,我市从事社会化服务主体 243 个,服务
面积 48.2 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11%。农业社会化服
务在探索创新中蓬勃发展,已成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
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成为发展农业生产力,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
总结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
的特点:1.
市场是社会化服务的催生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是伴随着我市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农业装备水平提升和
农业生产内部分工细化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劳动力数量
减少,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成为可能;农业装备水平的提
升,使较少的劳动力通过机械化作业完成大片土地耕种成
为可能;农业分工细化,使原来由单个农户完成的农业生
产全过程可以有效地划分为不同的生产环节有不同的组织
承担成为可能。在 xx 区彪角镇上庄村,全村 1200 亩耕地,
由惠民合作社种植粮食和玉米,合作社拥有机具 16 台套,
有效完成了田间作业,年营业收入达到 295 万元。
2.效益是社会化服务的推动力。参加社会化服务的主
体,都将获得经济效益作为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前提,进行
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农机作业类合作社,相对关注于机收、
机播等业务,在为农户提供的合同菜单式合同中,主要集
中在这两项业务中,如 xx 县的 xx 合作社,年托管土地面积
10900 亩。当然,部分合作社也开展了土地流转服务,在我
市北部旱腰带地区,一般以每亩 600-800 元的标准流转土地,
通过一年两熟的小麦和玉米种植,每亩地可以获得 500 元以
上的利润。
3.新主体是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参与社会化服务的
主体,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
和农机专业户,也包括一些为农业提供服务的传统市场主
体,如中国邮政和中石化等公司。从数量上来看,农民专
业合作社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市有 169
个合作社开展服务,占主体数量的 69.5%,服务面积
36.8 万亩,占开展社会化服务耕地面积的 76.3%。村集体经
济组织虽然启动较晚,但在沟通农户、流转土地上却起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xx县,中石化通过在生产技术、土
壤检测等方面的优势,与 xx 县、xx 区和 xx 县200 多个规模
在 50 亩以上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及村委会签订
服务协议,年服务小麦面积达 2 万亩。
4.粮食是社会化服务主体的主方向。在已有的服务主
体中,来自于粮食生产的服务组织发展速度超出想象,已
成为主力军。这主要得益于粮食生产对规模的要求和粮食
价格相对稳定,以及农机化水平的大幅提升提供的可能。
特别在我市 xx 县,由于现代牧业、得力康等大型企业对青
贮饲料的需求,带动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与粮食生产相
反,其他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主要以提供主要生产环节服务
为主,如在 x 县的猕猴桃产业上,发展较快的是花粉服务和
水肥一体化喷灌服务;在 xx 县苹果主产区的雨佳合作社,
则主要提供果树剪枝等技术服务。
二、制约农业社会化服务向纵深开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虽然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也为我市农村资源配置优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条较
为明晰的思路,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社会化服
务仍存在着工作起点低,产业覆盖面小,农户带动力弱等
问题,与 xx 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需求相比,远远不够。
1.政府角色缺失。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完善农村基本经
营制度的有效实践,是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结合的一种有效
产业形式。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我省部分县区先行
一步,xx 市 xx 年投入产业发展资金 1100 万元,以 9 个镇办
为区域,成立9 个农机托管中心,每个中心建成不低于
1000 平方米的机具库,共配装各类机械机具 500 台(件),
农机托管中心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范围从苹果园托管为主
扩展到小麦、玉米、中药材种植和 xx 梨、大晋枣栽培领域。
全市托管中心粮果储藏能力已达 15.4 万吨,机库面积累计
1.4 万平方米。而在我市,所有的社会化服务活动仍由各类
主体自发开展,政府部门并没有给予社会化服务组织应有
的关注和支持。
2.参与动力不足。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类社会化服务组
织,基于环境的不够宽松和利益的考量,参与社会化服务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分散经营成本的增加,如何解决农户“不愿种、不想种”的问题,提高土地产出率,防止土地撂荒,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一个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基层政府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农户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创造出很多鲜活的经验。特别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快速发展,更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办法。一、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与特点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目前,我市从事社会化服务主体243个,服务面积48...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