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篇)党建理论汇编(202405)
VIP专免
2024-06-06
999+
53.64KB
9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建理论汇编(202405)(9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新的文化使命
——访 xx 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xx
2023 年10 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提
出并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
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本刊围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新的文化使命”,专访 xx 大学党委常务
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xx。
访谈人: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集中体现新时代党领导文
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科
学系统的思想体系,您能否谈谈如何全面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
xx: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史、党领导
的文化建设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
化建设的理论结晶与思想引领。我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
想,首先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和时代
意义。
第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文化篇。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越来
越成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当
今时代
更为凸显的文化意义、更为强劲的文化呼声进行了敏锐而深刻的把
握、自觉而有力的回应。基于对当今时代文化意义的深刻把握,习
近平总书记将文化称为民族的“精神基因”“魂魄”和“独特标
识”,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文化自信是
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文
化软实力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实力。文化
建设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放在全局工
作的突出位置。新时代以来文化建设在党治国理政实践中居于战略
之位、关键之笔,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
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
都是在回答实践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引领实践发展中凝结成的时
代的思想精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指
导、亲自推动,组织集体学习、召开专门会议、主持专题座谈、制
定改革方案、推动重大工程、实地调研考察,对思想理论、精神文
明、文学艺术、新闻舆论、哲学社会科学、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领
域各重要方面逐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部署、关心指导、广泛动员。
在这一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
点新论断,论述之密集、丰富,前所未有。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
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
形成的新的规律性认识,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体内容。
第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
最
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
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
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
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带着强烈的问题意
识观察时代之变、怀着深厚的文化情怀思考文化之题。深刻阐明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方位、战略
意义、本质特征、使命任务、发展道路、价值中轴、方针原则、政
治保证等问题,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创
造性回答当今时代文化之问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
并有力引领了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变革性实践、
突破性进展。
第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行
动指南。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奋进的
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
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
使命。”这一重要论述,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的目标指向。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的文化奋进应坚持的
必由之路。“两个结合”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
必由之路,也是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由之路。再次,习近
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的文化奋进应高扬的文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展现了更好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所需始终葆有、发扬的文化精神。最后,习近
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的文化奋进应着力的关键任务。在对宣传思想
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七个着力”,
这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的战略重点。
访谈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 2035 年,我国将“建成
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
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首次明
确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和任务书。文化强国建设是一项
系统性工程,您认为其中有哪些必须高度关注的战略支点或者说关
键要素?
xx: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在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
态、文化形象建设诸方面共同着力,推动其整体性发展。
文化精神彰显着一种文化体系的风骨、气韵、胸怀、眼界。在
当代中国,强化文化精神的建设,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
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包
括人民本位、刚健自强、创新创造、开放包容等在内的文化精神,
使之成为文化发展中无处不在的“普照的光”。
文化能力,是一个国家在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素质。
在当代中国,推进文化能力建设,必须深化国民教育综合改革,完
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夯实文化强国
建设的主体依据,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为中心环节深化体制
机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心态既是社会发展现实在社会心理层面的呈现,又对社会
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一定拥有积极向上的
文化心态。在当代中国,推进文化心态建设,就是要让我们的社会
在文化上更多些自尊自信、悦人悦己、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更加
从容地对待我们的历史文化,更加自觉地礼敬我们的民族英雄,更
加大胆地吸纳外域的优长,更加主动地担当今人的文化责任。
文化形象,是人们对于一国文化所形成的认知,是感知和评判
一国文化强弱的重要维度。在当代中国,加强国家文化形象建设,
要求我们更好地推进国内的文化改革发展,准确把握文化传播的规
律,有效提升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更好展现中华文化的
实力和魅力。
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
的建设始终是无法割裂的,是一个深层交融的有机整体。四者是文
化强国建设的不同方面,但从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我们也都可看到
其他三者的存在、跃动与互摄。唯其共强,才能有力构架起文化强
国的巍然屹世;而又唯其共生,才能实现其共强。这要求我们在推
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此诸方面建设的整
体性。其一,要始终坚持既“观全局”又“谋重域”,在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建设的整体视野中观察思考、扎实推进文化精神、能力、
心态、形象等各方面的建设,建强文化强国的各战略支点。其二,
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建设每一方面的推进,都要强化整体
思维、关联思维,关注并协同推进其他相应方面的建设。其三,文
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的建设,要融入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在具体实践中实现共融、共生、共强。如在文化作品创作、文化产
业发展、文化传播创新、文化贸易推进等等之中,便都同时存在着
文化精神的弘扬、文化能力的提升、文化心态的涵养、文化形象的
塑造与展示问题。换言之,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
内含着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的元素,都内含着文化精神、
能力、心态、形象建设的任务,都要增强观念与行动的自觉。这种
观念与行动自觉的增强,也便是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整体
性建设得以有效推进的根本性依托。其四,要始终扣紧创新创造这
个主线。从文化强国建设的角度而言,如果说文化精神、能力、心
态、形象的建设中有一条贯穿其间的最鲜明、最根本的主线的话,
那就是创新创造。这是因为,创新创造是文化的本质所在,文化是
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有创新创造的文
化精神、文化能力,也要有创新创造的文化心态、文化形象。对于
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言,创新创造是我们文化图
强之路上的第一动力,既是我们必须始终高扬的文化精神,是我们
必须持续不懈、永不停顿地着力提升的文化能力,也是我们必须在
全社会厚植的文化心态,是我们所应鲜亮展示的当代中国的文化形
象。
访谈人:您刚刚从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态和文化形象
角度,为我们阐述了文化强国的关键要素,描绘了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建设的生动图景。您认为如期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实践层
面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
xx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的题中之义。近
年来,我们不仅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号角,也不断
增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
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出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摆在
治国理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位置,以一系列新理念
新思想新战略,创造性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
义、理念原则、目标任务、实践路径等根本问题,清晰展现了文化
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
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节点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应当在已有
建设举措的基础上,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
第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灵
魂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培育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中的灵魂工程。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人
们据之以观世界、虑人生、辨善恶、别曲直、识美丑,也以之为向
心凝聚、一体认同、创新创造的依据和向导。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
性质,都由其内含的价值观决定和表征;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魅力,
都由其内含的价值观蕴化、彰显;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发展,也都
由其内含的价值观规约、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积极
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最持久、
最深层的精神力量,确立起我们的文化体系赖以良性运行的价值中
轴。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需要我们在融入、贯穿、落细、落小、落实
上下足功夫,久久为功。
第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意识形态决定
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
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坚持
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
领导权和话语权,构筑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长城。加强党对
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领导,需要我们党一如既往注重理论建设,与
时俱进走在理论创新前列。理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立足我国实际、
立足时代特点、立足变化着的环境、条件和对象,为发展马克思主
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
领时代,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凝聚共识,做好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篇大文章。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需
要研究掌握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提升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问题,
提出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明确要求,为
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确立了基本原则。我们应当结合
对这些重要讲话的学习和研究,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
把握当今社会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课题新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意识形
态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即一国的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
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自
信从容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既要把中华文化中跨越时空、
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又
要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
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在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我们既
要勇言价值观,也要善言价值观,要结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
实践、结合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
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向世界真切展现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
值追求。
访谈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
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您提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灵魂工程,那么,在文化建设中如何认识和发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xx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知行合一。一方面,在实
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领悟,将其要求内化于心。
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真理性与道义性,关键依
靠人们在实践中的感悟。我们应在对亿万同胞齐心开展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亲身参与中、在日常社会生活的点滴中、在
国家发展的傲人成就和社会生活的日益进步中,去切实感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价值观培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在细处
着手,在小处发力,在实处用功,时时刻刻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举止
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准则和要求。在深化价值观认知和认同的基
础上,努力将之外化为指导我们社会实践方方面面的基本价值准则。
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好文化的作用。文化
的核心内涵是价值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是文化。在价值观建设中
发挥好文化的作用,我们需要理性面对自己文化的历史。开掘利用
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当下的价值观建设便可以获得丰厚的精神
滋养;承继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价值观,我们才能真正传承中
华文化的精神命脉。在价值观建设中发挥好文化的作用,我们还需
要着力推进文化的新发展、借助文化发展的新成果。价值体系和价
值观的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三位一体,成就于中华民族
在弘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开创文化新辉煌的生动实践中。在价值
观建设中发挥好文化的作用,还要求我们以开放的气度、博大的胸
怀对待外域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结合起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
化改革总体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的内在灵魂,是我们清晰认识和把握“如何治理”这
一基本治理问题时最深层的价值依循,也是我们准确定义、定向
“什么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应当持紧的价值尺度。能否运用好价值
体系、价值观的力量开展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深深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成为其内在的跃
动的灵魂,才能在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同时,获得有力的制度
体系的支撑。
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一
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
凝聚力、感召力。以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要统
筹内外。一方面,要着眼国内有效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
用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整合社会意识,增进价值自信,凝
神聚气、提振族魂;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
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
面,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展现当代中国价值观
念的内涵与魅力。在全球化、信息化迅猛推进的当今时代,核心价
值观的国内弘扬践行与增进国际认同紧密胶着、一体互动。因此,
以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科学统筹国内弘扬
践行与国际交流传播两个方面,在内外统筹中实现对内凝聚力与对
外吸引力的相互涵育、相互增益。
访谈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
不开对世界其他国家文化建设有益经验的吸收与借鉴。您能否谈谈
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各国推进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
xx
:文化建设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性话题,与国家建设的各方面相互
渗透、影响,其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愈加凸显。文化图强成为世界
各国的普遍追求。文化的世界性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特征,
共同决定了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需要立足本国实际,也需要
放眼当今世界,深刻洞察世界文化建设的趋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建设的方向。
文化图强的普遍追求直接体现在纷出迭代的文化战略之中。在
综合国力竞争的激烈展开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愈益凸显,文化越
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鲜明标识;以战略之举激发文化活力,构建文
化优势,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各国的战略抉择。在美国,文化问题
始终是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的重要战略关注,美国一如既往
地以自由的化身自居,声称为了保卫其国家和价值观,寻求在全球
推广自由,将美国价值观视为其力量和安全的源泉。除在国家安全
战略等综合性的国家战略中关注、构划文化战略外,美国也多有专
门性的文化战略行动计划。在英国,以创造性、创意产业为核心的
文化战略接连推出,先后发布《创造性的未来》《创意产业纲领文
件》《创意英国:新经济,新人才》《促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文
化白皮书》等战略文件和发展报告。在俄罗斯,将巩固文化强国的
地位作为文化战略的立足点,先后发布多个俄罗斯文化联邦专项纲
要,出台《国家文化政策基础》《2030 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文化政
策战略》等战略文件。
着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时代各国文化战略中无一例
外高度关注的战略重点。文化产业之所以如此重要,与其作为文化
与经济交融之体、作为文化创造力承载与展现之体等特点是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2021 年3月,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的《文化艺
术生产卫星账户报告——基于 2018 和2019 年的数据》显示,2019
年美国有 520 万人从事文化和艺术产业,为美国经济贡献了9197
亿美元。诸多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文本、重要文献不仅多
维地表达了对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性的丰富认识,也勾画了当今时代
文化产业发展、竞争的世界图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于
2007 年发布的《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同样不惜笔墨地描绘
各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着力为德国文化产业同欧洲及国际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之间的对比提供便利。在具体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方面,各国都有自己的战略敏锐、切实举措。德国专门启动“德国
复兴信贷银行启动资金”项目,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者和自由职
业者提供融资,2012 年8月发布的《文化/创意产业倡议——现状和
前景》明确指出,联邦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倡议的目标是加强文化/
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充分挖掘该产业的就业潜能,给创新型小企业
和自由艺术家提供更多的机遇。
任何文化的前行都是在既有历史基础上的前行。在这一过程中,
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积淀和遗存,是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要面对的课题。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开掘,
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 21 世纪各国文化战略呈现出的又一个显
著特征。文化遗产作为过往文化创造的历史遗存,对文化的发展、
经济的繁荣,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继续前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
义。在英国《文化白皮书》(2016 年)中,文化遗产不仅被视为国
家认同感的关键,也被视为具有长期经济和社会收益的所在。基于
对文化遗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当今世界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
被置于重要位置,各方面纷纷确立法规、制定战略、传承保护。法
国《文化和媒体2020:新一代文化与通信部》(2012
年)称,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象征价值和它激起的公众情怀都赋
予了它在文化行动中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文化在传播中展现魅力、实现影响力,文化也在对传播回馈信
息的把握、消化中汲取强劲补充生命活力的营养。与此同时,文化
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综合
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进入 21 世纪以来,尽管战略出发点不一,
但各国对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视均有增无减。对文化国际传播意义的
阐发,遍见于各国相关文化战略和相关重要文献之中。英国《文化
白皮书》(2016 年)展现了其在推动英国文化海外传播、提升英国
软实力方面的决心和意志,如通过文化出口推广英国,提高英国的
世界声誉和软实力,通过“大不列颠推广”计划,利用文化打造
“英国品牌”等,以图巩固英国“软实力领导者”的地位。基于对
文化国际传播重要意义的认识,21 世纪以来各国纷纷推出战略举措,
着力推进各自文化的国际传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推进
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各国普遍关注、借助
的关键路径,如语言推广即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德国《2011—
2012 年度联邦政府关于对外文化和教育政策的报告》(2013 年)强
调推广德语是对外文化和教育政策的重点和核心任务。
访谈人:坚定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
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
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您能否
谈谈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指引下,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xx: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扎实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的强大国力基础,极大地推动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
探索形成了文化兴盛的独特发展道路,促进了文化事业产业的繁荣
发展,也进一步深化了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自觉。
增进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涵养有力量、有底气的
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更强的当下意识、时代意识、担当意识、创
造意识,有效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
文化自知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不断地深化对文化自我的认
知、增进对文化自我的认同,是文化自信构建中一项基础性的工程。
中华文化是一个整体,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我们既应知其源、识其
流,也应真切地领略其涛浪所至、潮头所向。推进对中华文化的整
体性认知在当代中国的普遍性增进,需要我们在构建好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同时,也积极构建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教育体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自信建立在对中华文化发展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之上。在推动全
社会深化对中华文化整体性认知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重对中华
文化精神的提炼与开掘,注重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讲明中华民族
伟大的文化创造能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科学阐释,
增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自
信。
创新创造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命。文化的生命力,激活和增进
于永不停息的创新创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先民正是用
卓绝于世的创新创造,铸就了中华文化的饮誉风流,奠定了令当下
的中华民族足以自信的历史底气。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
只有在旧邦新命的历史接续中、在文化创造活力充分涌流的当下实
践中,才会更加充盈浩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这样伟大的人
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
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之所
以称其为“伟大”,就在于我们的人民和民族永远心怀梦想,始终
革故鼎新,创新创造,自强不息。永不停息的创新创造,成就了我
们历史上的伟大,也唯有永不停息的创新创造,才能成就我们当下
的伟大,开创我们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新辉煌。
人民群众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主体。人是文化创新创造的主体,
也是人类社会一切历史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创造、人类社会所有
创新创造的进程及其成果,始终与人的素质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的鲜明立场。
提振文化自信的过程,同样要与人们文化创新创造的进程紧密地结
合起来,与人们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性提升紧密
地结合起来。筑实文化自信的民众素质根基,要求我们切实关注
“以教育人”这个关键点,抓好教育强国建设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基础工程,切实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筑实文化自信的民
众素质根基,还要求我们切实关注“以文化人”这个关键点,将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将不断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摆在谋划、推进文化发展的中心位置。
全面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积极的精
神状态,与文化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国运民
祉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有着中国经济社会
长足发展、中国力量历史性提升的强力支撑。对文化自信问题的观
察和思考,需要我们放眼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放眼于经
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全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进一步提振我们的文化自信,需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
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
步,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以满足的发展进步的实践和事实,
筑实文化自信的现实根基。
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当前,党纪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这次党纪学习教育,习近平
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
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
指示精神,落实《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
称《通知》)要求,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深刻认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这次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
意义,不断增强高质量完成党纪学习教育任务的政治自觉、思想自
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团结奋斗的必然要求。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我们党讲团结,既要靠全体党员在思想上自觉
向中央基准看齐,又要靠纪律约束。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铁的纪律
能够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新时代新征程,
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
族复兴伟业,前进道路上必然要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
考验。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
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深刻认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
意义,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深刻领悟
这次党纪学习教育就是要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知行知止、令行禁止,形成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
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加
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形成
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既要靠严格执纪,也要加强党纪学习教
育,推动党员干部养成纪律自觉,否则就容易出现违纪问题“树倒
根存”甚至“死灰复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把纪律
挺在前面,坚持不懈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从根本上扭转
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
障。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党内一些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易发多发,违
纪形式更趋隐形变异、花样翻新。要有力解决这些问题,持之以恒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从严抓好党的纪
律建设。
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
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
障。”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
性觉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要提高党性修养,就要加
强包括党纪在内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学习,着眼于产生问题的深
层原因,对症下药、综合施策,从源头上勤掸“思想尘”、多思
“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比如,
党纪学习教育要求以案促学,让党员干部把别人的教训作为镜鉴,
发现自己现实或潜在的问题,在内心深处留下深刻的警示,鞭策自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建理论汇编(202405)(9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新的文化使命——访xx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xx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提出并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本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新的文化使命”,专访xx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xx。 访谈人: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