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两会系列评汇编(8篇).docx
VIP专免
2024-06-03
999+
94.28KB
5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4 两会系列评汇编 ( 8 篇 )
1. 两会系列评论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
量.........................................
2
2.
两会系列评论②丨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
深走实.....................................
8
3.
两会系列评论③丨履职尽责不负人民重托......1 5
4. 两会系列评论④丨锚定“硬道理”增强“硬本领”......21
5. 两会系列评论⑤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 8
6. 两会系列评论⑥丨从全国两会看我国经济的“势”与
“能” .............................................................................34
7. 两会系列评论⑦丨在“春之约”中奏响“团结奋进曲”
....................................................................................4 0
8.
两会系列评论⑧丨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4 6
两会系列评论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的磅礴力量
—— 写在 2024 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春和景明,万象更新。举世瞩目中,全国两会如期召
开。承载职责使命,带着人民心声,满怀信心希望,5000
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首北京共商国是, 为在中
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创造新的辉煌凝心聚
力。全国两会奏响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主旋律,凝
聚万众一心的伟力,激发踔厉奋发的干劲。
刚刚过去的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
局之年, 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
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2024
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 是实施“十四五”规划
的 关键一年。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在新的关键节点
举
行的全国两会, 将从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大局出发,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明确“关键一年”改革与发展各
项
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朝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
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任务重大,意义
非凡。
牢记重托不负使命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 是我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大
事之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对于国家和人民
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两会期间,审议审查或讨论政
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
告、“两高”报告……人大代表团充分审议、政协界别热烈
讨论,围绕重大问题共谋思路、共商对策。全国两会是中
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实践,是
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也是人民民主意识的重要体
现。
心系国是,情牵民生; 汇聚民意, 凝聚力量。“关键
之 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牢记重托、不负使命,围
绕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更加注重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中培育新的经济
增长点,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重大问
题,认真履职, 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为推出一系
列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举措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定信心勇毅前行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
本趋势没有改变,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有
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
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困难和挑战。“坚持稳中求进、以
进促稳、先立后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
入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
向、目标导向, 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
和科学的方法论。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
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是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越要洞察
时与势、把握稳和进、悟透立与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
发展信心、积极担当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
路上行稳致远。
今年的全国两会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就完
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高水平科
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
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作出新的安排。全国
两会必将进一步标定方位、细化蓝图,聚集全国人民心往
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坚定必胜信心, 风雨无
阻向前进。
凝心聚力同向同行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是中国式
现代化的主体, 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
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最广
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为了
人民,实施依靠人民。全国两会既是汇聚众智的民主殿
堂,也是凝结共识的桥梁纽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
紧密融合,最广泛地反映民意,最充分地集思广益,就能
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越是有困难挑战,越要凝心聚力。只要我们心怀“国
之大者”,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就会最
大程度凝聚起全国上下的共识和力量。作为集思广益、聚
焦共识、群策群力的重要平台,全国两会是亿万人民的期
盼与心声,有效连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决策
部署,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 政声与民意双向奔赴,在寻
求最大公约数中画出最大同心圆, 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
的磅礴力量。
踔厉奋发再谱新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正
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中国式现
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
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全过程。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惟其笃行,才弥足珍
贵。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越要保持战略定力,
坚持实干笃行, 勇于攻坚克难,切实办好自己的事。
全国两会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谱写新
篇的动员会。全国两会的召开,必将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的美好愿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
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广大党员干
部群众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 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
险面前积极应对,进一步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
跃龙门的干劲闯劲, 一张蓝图绘到底,就一定能在新时代
新征程上铸就新的时代华章、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力量在坚定信心中汇聚,目标在拼搏进取中实现。全
国两会大幕开启,奋斗号角再次吹响。代表委员们主动担
当、积极作为, 14 亿多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向上,
更 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全面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刻领悟“两
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振奋精神,
不懈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两会系列评论② 丨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
量发展走深走实
3
月 5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
人 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
发 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十
八大 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先进生产力的作
用,创 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并深刻阐述发展新质
生产力是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为推
动高质量
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根本方向。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
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 具有高科技、
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
态。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以劳
动
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
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 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
规
律和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深刻把握, 进一步创新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
理论新境界,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
产力理论是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是一项重大
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指明了推动高
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
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重要意义,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以
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
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
向、新趋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科技创
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新质生产
力主要由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这就要求我们聚焦
聚力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 加快构建高水
平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
日新月异,重大原创性突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一些
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
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
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国际竞争和企业竞争的焦点, 就在于
通过科技创新, 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实现产品
创新和产业变革,从而赢得未来。因而,以新质生产力推
动高质量发展, 既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地推
进战略导向的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又要围绕经济发展现
实需要, 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充分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支持企业做科技创新的主
角,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政学产研协同发力,
打好技术攻坚战,促进颠覆性和原创性科技成果竞相涌
现。
二是着力推进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突出反映在围绕
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
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
局建设未来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
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完善科技水平高、生产
效率优、经济效益好、产业韧性强、生态负面影响小的现
代化产业体系。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芯片、编码、程序、
数据、信息等构成了新型劳动过程的核心要素。数字经济
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
要引擎。应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
合,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加强质
量支撑和标准引领,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化;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 加快推动人工
智能发展;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
链条改造,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
倍增作用;加快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
兴产业。推进产业创新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
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制造产业体系,引领现代化产业体
系建设。
三是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
量发展, 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新
型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这
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发挥国有经济的中坚作用和新型举国
体制的优势,加大对重要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的投
入;推动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和具体处发展,
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促进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
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 构建鼓励民间各种新生产要素自由
有序流动的资源流动机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市场
导向作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各类先
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顺畅流
动;强化政策设计,明确新质生产力主体的认定和奖励性
政策,加强政策引导, 通过税收、贷款、财政资金等倾斜
性支持政策,完善新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信息、数据、
数字处理技术等新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同时, 要扩
大 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为发
展新
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四是加快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
质 量发展, 要加快发展方式创新,实现绿色转型。绿色
发展
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
求,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
绿色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抓住绿色转
型 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
能 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
素质 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进而提升劳动效率、资本效
率、土 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科技进步贡献率
和全要素 生产率, 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
加快绿色 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
制造业,发 展绿色服务业, 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
色低碳产业和 供应链, 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构
建绿色低碳循环 经济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努力打造绿色低
碳发展高地;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加强
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 建设美丽中国。
五是着力发挥人才作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新
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
素,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
量发展的新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
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 建设重
要人才中心及高水平人才高地,吸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以人才工作的主动,更好掌握创新的主动、发展的主动;
着力培养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
和创新团队,在实践中形成更多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
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为发
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配备急需人才。创造
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健全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营造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让各类人才在研究探
索 创新时拥有足够舞台,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应
有收
益,激发更强创新动力,打通人才价值实现的通道。
总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上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
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进一步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
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科技、产
业、体制创新和发展方式创新,更好发挥人才作用,扎实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两会系列评论③ 丨履职尽责不负人民重托
春到华夏,时盛岁新。 2024 年全国两会大幕徐徐开
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心怀“国之大者”,肩
负光荣使命,将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 为发展谋大
计,为兴业献良策,齐聚北京出席盛世盛会,汇聚起同心
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走过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在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在新的历史坐标上, 全国两
会必将立足新方位、描绘新蓝图, 开辟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
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局面。
强化学习,永葆初心担使命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就要
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 当好党和国
家 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对人民负责,做到真心实意为
人民 做好事、办实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铭刻在心坎上,
书写
在行动中,展现履职尽责的新时代风采。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两会系列评汇编(8篇)1.两会系列评论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22.两会系列评论②丨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83.两会系列评论③丨履职尽责不负人民重托......154.两会系列评论④丨锚定“硬道理”增强“硬本领”......215.两会系列评论⑤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