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思考与建议
VIP专免
2024-06-02
999+
15.22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思考与建议
我省科教资源丰富、科研基础厚实。以我省所能服务国
家所需,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对
我省建成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具有重要意义。
一、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成效明显
一是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根据《中国区域科技
创新评价报告 2023》显示,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
72,15%,继续保持全国第八、中部第一,在“中等创新地
区”中排名前列。2023 年,全省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达****
亿元,同比增长 8,1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 党 P 之比提
升到 2.33%。2023 年 5 月,我省被国务院表彰为 2022 年度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明显”督察激励省份。
二是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夯实。我省建有脉冲强磁场、精
密重力测量、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等 6 个国家重大科技基
础设施,其中 4 个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国
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在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
物育种等领域先后布局建设的 10 家省实验室运行良好。在
鄂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进展顺利,累计获批建设
全国重点实验室达 18 家。建有智能设计与数控、数字建造
等 2
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居全国第四。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总数居全国前五。
三是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不断显现。2023 年,全省高新技
术产业增加值达****亿元,同比增长 10.1%,高新技术产业
增加值占 G 党 P 比重达 22.02%,较上年提高 1.42 个百分点。
2023 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家,科技型中小企
业入库数达****家,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亿元,与 2018
年相比,分别增长**%、**%、**%。2023 年,全省国家创新
型产业集群达到 16 家,居全国第三;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
基地达 24 家,居全国第五。
四是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2023 年,**市获批建设具
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带来
重大机遇。2023 年,全省科技创新环境指数为**%,较上年
提高**个百分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深入推进,获批
国家科技人才评价、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评价改
革试点。启动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建立完善“企
业出题、政府立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的项目组织模
式。2023 年,总规模 100 亿元的凤鸣科创天使基金成立,
助力高科技初创企业发展。
二、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仍有短板我省打造科技创新
高地虽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瓶颈问题。
(一)有些地方和部门谋创新抓创新的全局意识不强,
与省委省政府要求存在差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
新工作,将“科创能级新跃升”作为先行区建设的“六
新”目标之首。但有的地方和部门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觉
得抓科技创新的投入高、见效慢,不利于形成短期显绩,
缺乏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利于全省上下握指成拳、形
成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合力。
(二)全省创新资源的协同性不高,各领域的创新资源
形成聚合效应存在不足。全省科教资源综合实力居全国前
五,理应在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上有较好基础、较大优
势。但目前创新资源散布于全省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
央企等机构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政、结构不优
实力不强的突出问题,亟需在省级层面上对这些宝贵的创
新资源进行整合,开展有组织科研,更具针对性地破解科
技创新卡脖子难题。
(三)科技成果在我省的就地转化率不高,科教优势转
化为创新优势存在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
术、从技术到经济的过程,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环节。2023 年,全省技术输出*万项,成交额超****亿元,
而技术吸纳仅*万项,成交额不足****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思考与建议我省科教资源丰富、科研基础厚实。以我省所能服务国家所需,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对我省建成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具有重要意义。一、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成效明显一是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显示,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72,15%,继续保持全国第八、中部第一,在“中等创新地区”中排名前列。2023年,全省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达****亿元,同比增长8,1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党P之比提升到2.33%。2023年5月,我省被国务院表彰为2022年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科...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