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关于内部控制指导意见材料合集

VIP专免
2024-06-01 999+ 30.88KB 4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内部控制指导意见材料合集(5篇)
1
()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工作的内容
内部控制,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
如股东利益最大化、尽可能保护所有利害关系人的权利等。通过内
部控制,达到兴利与防弊,特别是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如果企业
内部控制失效,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和经营成果。
内部审计不仅仅只是一种保证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咨询活动,并且
内部审计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加组织价值。
()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研究工作现状
在借鉴西方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的同时,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研
究与实践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从 2006 年起,内部控制审计规
范的研究制定工作进入了快车道,我国力求在借鉴 SOX 法案的基础
2008
《内控基本规范》,这标志着中国版的 SOX 法案的诞生。由于这一
基本规范是原则性的,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指南性文件以使规范更具
操作性,2009 年,《内控基本规范》配套指引(征求意见稿)应运而
生。2010 426 日,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财政部等五部委联
合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配套指引。至此,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
体系基本完善,为企业评价内部控制工作、注册会计师执行内控审
计工作提供了具体
指导。
二、我国审计规范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制定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
之一。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国内部分审计师以多种不同的执业
准则为依据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活动。受诸多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
部分执业准则在目标定位方面已严重脱离现行实际状况,无法满足
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2010 年,我国政府部门出台《内部控制审计
指引》,这一政策虽然对审计师能的执行内部控制审计起到
借鉴意明确审计师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所要依据的
准则和规范,只是在简单的提到审计师已严格按照《企业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执
行了内部控制审计
一方面,《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仅在部分方面对内部控制审计具有
指导作,而未对审计方法的、审计计的审审计过
的评价等方面指导,可指导作也就
的了。因如此,使得国内多数事务所只能依据《中国注
3101
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第 1211
》等准则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活动。一方面,内部控制的
和评价业务从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脱离出,这一
性业务特定企业的业务,实现了与财务
性业务。为注意的是在《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背景下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已成为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业务。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存在着问题
1.制。
内部控制和报告内部控制成。研究调查
国大多市公司在制定内部审计报告时,过于重
控制,而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一定
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2.意见
内部审计要具有参考格式:标准格式定意见
段的无保意见格式格式
据中,我国上市公司均采取无保审计意见格式
市公司大都不主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同时,会
务所未能立性,多为审计的要求而出具
意见,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于形,无法
其职能。
()我国当前存在准则并内部控制审计的恰当执业标准
的内部控制审计师报告中,执业准则
()2002 215
《内部控制审指导意见》、中注2006 的《中国注册会计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 3101 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以外的
鉴证业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11 号――解被审计
及其环境并评重大错报风险》、2010
年财政部等部门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08―2010
为《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
《内部控制审指导意见》第二规定:本意见所内部控制审
,是指注册会计师,就核单管理当局对特定日
与财务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进行审,并发
十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与评价审证据,
形成审意见,出具审核报告《指导意见》对于规范注册会计
师执行内部控制审业务、工作要求、保证执业
为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指导意见》
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进行核”
业务的要求高。目,内部控制审计已经从财务
,成为一项单独的审计鉴证业务,然《指导意见》已
合作为恰当的执业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 3101 号――历史财务信息审
以外的鉴证业务》是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
息审计以外的鉴证业务而制定的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证业务的一种特定别,审计师以此为执业准则,具有原则指导性
但针对性明显不足。
《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第 1211
号――及其环境并评错报风险》是为了规范
注册会计师了及其环境别和评
报风险而制定的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
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制审计计时,应解被审计及其环
(包括被位的内部控制),对的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
的性、时准则定位于财
审计业务,对内部控制的了测试是作为财务审计业
部分展开的,而为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意见而进
面指引。准则也不完全适立的鉴证业务
内部控制审计。
、我国审计规范存在的问题相关建
()完善内部控制审计
准则
,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以至于
内部控制审计的高效性能无法分发对于这一现状,
为,我国相关部门需取发达国优秀作法,合我国的
特点和需求,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鉴证业务准则》中
增更为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之后将其与《中国注册会计师
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
鉴证业务准则》相合,最终将其确定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内部
控制审计准则》。此之外,相关部门可合实际状况,《中国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更为《中国注册师财务报表审计准则》。
为满足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需求,相关部门也
可依据PCAOBASNo.5合国内现状,制定《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审计相合的审计准则》。与此同时,相
关部门可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从而为完善和调
部控制审计准则提供有力台。
PCAOBASNo.5 中对财务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出了规定,我国相
关部门可依据这一规定,合国内财务报表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在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为,应《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后附中的审计师已严格按照
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
执行了内部控制审计审计师已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内部
控制审计准则》执行了内部控制审计。现阶段,对于国的上
,要求注册会计师严依据国际审计准则开展内部控制
审计活动;对于在中同时上公司要求注册会计师
PCAOBASNo.5 审计准则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活动,以此
够确公司平稳而快的发展。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
1.性。
的要求而出具无保意见,,一方
面,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师务所需进一步加注册会计师的
和相关知识培训再教育,实现注册会计师思想和能力
立性;一方面,会计所需定受注册会计会的
管理,保证会计师分的立性。
2.
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无市公司还是会计师
务所都应其正确的内部控制审计,在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保上市公司立足于
内部控制和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上开展内部审计
定工作,从而,面调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3.,我
报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大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职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不容忽视,即内部控制审计
准则的完善需市公司的实际况,通过不加大内部审计
告披露力度,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名称格式一性。
()防范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措
1.取第定完
方信息操作规范》立足于下述方面:一第
方信息的概念及构要素;是制定健全的第信息操作
和标准;再次明确方信息的使;是规范第方信息
控制施。
内部控制指导意见范文第 2
键词】内部控制;鉴证;利益相关者
企业部控鉴证(见稿),计师
执行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然而内部控制鉴证业务
展阶段,需要的完善。据利益相关理论,内部控制鉴证利益相
关者要有:注册会计师、理层预期使者。非常关注内
部控制鉴证业务。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内部控制鉴证有不同的要求,
多的矛盾和问题,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发内部控制鉴证
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不同需求如实反映企业真面目。
一、内部控制鉴证的时点和时
对特定时点还是特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意见,术界备
争议。特定时点可以是会计期末,也可以是会计中,至可以是
的时(重组日、股发行日等)。特定期间是指财务报告
期间。而在实务中,《内部控制审指导意见》和《内部控制鉴证指
(征求意见稿)(下简称)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在特定
时点(而不是期间)的有效性发意见。我为作出此规定是出于以
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对内部控制的整个期间的有效性发意见不仅成本高,而且不可
能实现。在实务中,别无选择,只能对特定时点的有效性发意见。
2、内部控制鉴证在我国阶段,在国际上也,
项措施不完善,多问题有待解决
3国的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公众公司会 计 监 督
(PCAOB)的内部控制审计准5(AB5)《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合的财
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在特定时点(而不
期间)的有效性发意见。
注册会计师于在特定的时点发,因为他们不可能到对
个期间意见,可以说他们是别无选择他们有能力而且完可以
实现在特定的时点发意见。据《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规
,注册会计师责任,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鉴证意见。时与时
争论对注册会计师,关不重要,现实意,因为无
是时还是时点,他们都要对都要对特定期间的内部控制进行
和了,从而对有效性发意见。管理层偏好于在特定的时点发
意见,
摘要:

关于内部控制指导意见材料合集(5篇)第1篇(一)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工作的内容内部控制,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如股东利益最大化、尽可能保护所有利害关系人的权利等。通过内部控制,达到兴利与防弊,特别是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内部审计不仅仅只是一种保证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咨询活动,并且内部审计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加组织价值。(二)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研究工作现状在借鉴西方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的同时,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研究与实践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从2006年起,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的研...

展开>> 收起<<
(5篇)关于内部控制指导意见材料合集.docx

共43页,预览1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4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