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篇)2024年两会特刊文稿汇编
VIP专免
2024-05-27
999+
44.49KB
7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4 年两会特刊文稿汇编(13 篇)
目录
1.习近平总书记 2024 年两会金句 2
2.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履职这一年) 8
3.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14
4.集众智求共识(20240310)21
5.高质量发展大家谈(20240310)27
6.议报告话发展(20240310)31
7.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36
8.代表委员热议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42
9.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人民融观察) 47
10.两会好声音 51
11.两会好声音(20240311)55
12.信心更强干劲更足(两会今日谈) 59
13.代表委员畅谈心声 61
习近平总书记 2024 年两会金句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
质
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
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
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
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
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
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
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
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围绕构建高水
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
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落实“两
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
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化科
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
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
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为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江苏要全面融入和
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同其
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
动构建创
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
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要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全社会发展
信心,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要巩固拓展
主题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
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激发全党全社会创造活力,提振
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
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要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强化预警
监测,落实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月6日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
■人民政协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各方面人士要围绕
中共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
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
式现代化建设。
■2023 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中
央
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果断实行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全力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坚
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
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
之不易,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结果,
也凝聚着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过去一年,民革深入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
新征程”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持续
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经济
文化交流。广大科技界人士积极支持参与科技体制改革,
奋力投身科技创新。广大环境资源界人士发挥专业优势,
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革要在对台工作大局中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
积极作为,更好团结海内外、岛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
力量,不断壮大反“独”促统力量,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
一进程。要积极推动两岸科技、农业、人文、青年发展等
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
■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
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
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
力的新动能。要务实建言献策,助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广大环境资源界委员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
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要守牢国土空间开发
保护底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
的生态基础。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
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
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
势。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 周年。人民政协要发扬优良传统
牢记政治责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
度建设,加强自身建设,政协委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
能力,不断开创新时代政协工作和多党合作事业新局面。
3月7日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
■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是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
主动,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具有重要意义。要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改革创新,全面
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
作战力量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后,党
中央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
生产力。这为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要
乘势而上,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
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
■要突出发展重点,抓好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有关战略
和规划落实。要统筹海上军事斗争准备、海洋权益维护和
海洋经济发展,提升经略海洋能力。要优化航天布局,推
进我国航天体系建设。要构建网络空间防御体系,提高维
护国家网络安全能力。要加强智能科技重大项目统筹实施
加大先进成果应用力度。
■新兴领域发展从根本上说源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要增
强创新自信,坚持以我为主,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自主
创新、原始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
要把握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特征,加强集成创新和综合
应用,推动形成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生动局面。
■要把新兴领域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
突出出来,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
态,更好推进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要健全完善需求对
接、规划衔接、资源共享等方面制度机制,走好标准通用
化路子,提高新兴领域发展整体效益。要以加快新质战斗
力供给为牵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优化国防科
技工业布局,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快速转化机制,构
建同新兴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要
更新思想观念,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
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履职这一年)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春节档电影票房创同档期新纪录,各地年俗走红网络,博
物馆打卡蔚然成风……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节日增添了欢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
武委员认为:“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
统节日热折射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启示我们
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张颐武委员一直关注文化领域的新趋势。“无论是文旅融
合还是技术赋能艺术,都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明
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张颐武委员说。
近年来,“技术+艺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张
颐武委员带领团队走进多个地方文艺院团,在基层一线寻
找传统艺术传承创新的好方法。“一方面,直播和短视频
亟须兼具通俗性、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优质内容,尤其是富
有传统韵味的表演,这样才能引发观众共鸣;另一方面,
一些院团也面临转型。二者相结合,让院团登上数字媒介
这列‘快车’,有助于把看家本领守住了、叫响了、传开
了。”张颐武委员举例说,“延边歌舞团不仅出现了直播
‘名角儿’,还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往观看演出,为当地
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
要以科学思路方法谋创新、破难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
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张颐武委员说。
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我长期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能从中汲取丰厚滋
养,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民革中
央画院院长孔维克委员说。这些年,他深入挖掘齐鲁文化
的深厚底蕴,通过出版文献集存、策划拍摄纪录片等,推
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高质量发展,推出“黄河入海流”“潮涌黄河口”“沿着
黄河遇见海”等主题展览,展现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
“我们要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不断挖掘、提炼、展
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和思想精华,从而保持对
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
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孔维克委员说。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开启全球巡演之旅,年轻人越来
越喜爱汉服文化……不难看出,在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影
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碰撞’产生的国潮
影响力越来越大。”孔维克委员说,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
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坚定文化自信
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孔维克委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调研、提出提案,建议更加
坚定、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艺术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我将继续认真履行职责使命,努力用自强不息、厚德载
物的文化创造,为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
辉煌多作贡献。”孔维克委员说。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演出交流、送戏下乡、培养新生代演职员……过去一年,
广东潮剧院一团团长林燕云代表一直在为推动潮剧的传承
和发展忙碌着。
“潮剧艺术的吸引力、影响力、创造力不断提升。我们作
为当代潮剧艺术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呵护好潮剧这朵
‘南国鲜花’,不断提升潮剧的传统魅力与时代价值。”
林燕云代表介绍,潮剧 2006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是潮汕地区富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近年来,林
燕云代表带领剧团身体力行,通过一场场潮剧表演,让更
多人感受潮剧魅力。
“在绵延赓续的传承发展中,戏曲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实践
理念,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
审美习惯。新时代,戏曲依然肩负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的重任,需要持续释放艺术的生命力和亲和力。我们要努
力做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用情用力打造精品
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更好担
负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林燕云代表说。
林燕云代表介绍,潮剧不仅在广东潮汕地区具有深厚的群
众基础,在海外也受到欢迎。“潮剧在对外文化交流和维
系乡情梓谊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可以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
载体,这也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年
全国两会,林燕云代表建议,进一步开展好“潮剧海外文
化使者行动”,以戏联侨、以戏汇侨,提升潮剧在海外的
影响力,通过潮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写春联、贴窗花、挂灯笼……春节传统民俗出现在世界各
地。“全球共庆新春,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交流互鉴
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携手同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代表说。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
著标志。“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就要深刻
认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就要坚持胸怀天下,以兼
收并蓄的态度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自信开放的
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郭爱和代表说。
“文明交流互鉴可以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一方
面,创作生产出更多接地气、冒热气、有灵气的精品力作
进一步打造平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有更
多展示机会,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学习
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文
明交流互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普遍价值
得到更充分展现、更广泛认同。”近年来,郭爱和代表带
领团队奔赴多地,调查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情况,寻找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方法。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
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履职中,我要
立足本职工作,用热情、智慧和汗水为文明交流互鉴贡献
更大力量。”郭爱和代表说。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2023 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
国区域城乡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高质
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实施,区域经济布局更趋
优化;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
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
优化经济布局。
代表委员表示,新时代新征程,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
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优化
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
通国内大循环。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代表委员表示,要把推进新型
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
化战略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各类要素双向
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
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市资源要素有序向
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河南省济源市委书
记庄建球代表说,济源全力推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
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素配置等方面的一体融合,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奋力走出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
进、互利共赢的发展新路。
“让进城的人顺心、让留在农村的人舒心,促进各类要素
双向流动,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中国工程院
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改平委员说,完善城乡要素平
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
化摆在突出位置,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
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培育发展
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
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增
强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空间,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
不断提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
吴晨代表说,聚焦为民、便民、安民,以改造老旧小区、
加强社区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重点,更好满足
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
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
智慧城市。
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
水平。
“新型城镇化处处体现以人为本,要充分尊重人的意愿,
着眼促进人的发展,调动和发挥好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祁美文代表说
当前,酉阳正在大力建设新城,加强教育、医疗、养老、
住房等领域投入,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同时改造提
升老城,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好群众的急
难愁盼问题,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
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的发展。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代表委员表示,实施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是贯彻新发展理
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
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增
强政策协同、深化分工合作、凝聚强大合力,加快促进形
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湖北省武汉市副市长孟晖委员说,
各地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地区禀赋差异,发挥好比较优
势,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武汉具有科教人才富
集、区位交通优越、内需市场广阔等综合优势,要深入推
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
重要枢纽。
“我们将继续主动加强与珠江口东岸城市合作,全面提升
教育、医疗等领域服务品质,持续拓展政务服务‘跨城通
办’,不断探索规则机制衔接,让更多企业和居民在粤港
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享受到红利。”广东省中山市市长
肖展欣代表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以来,规划政策体系
形成并不断完善,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了战略主
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代表说,高质量推进
区域重大战略,实现区域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不断开辟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新空间。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年两会特刊文稿汇编(13篇)目录1.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两会金句22.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履职这一年)83.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144.集众智求共识(20240310)215.高质量发展大家谈(20240310)276.议报告话发展(20240310)317.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368.代表委员热议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429.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人民融观察)4710.两会好声音5111.两会好声音(20240311)5512.信心更强干劲更足(两会今日谈)5913.代表委员畅谈心声61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两会金句■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