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

VIP专免
2024-05-27 999+ 22.66KB 2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
同志们:
新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和艰巨任务的实现需要具备更高水
平 的 现 代 生 产 力 基 础 , 更 需 要 发 展 传 统 的 生 产 力 理 论
2023 9
生产力”的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在
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中指出
“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
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
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和完善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新的理
论基础,同时也是新时代新征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
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的重要内容。
一、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含义
在与唯心主义的辩论中,马克思提出了系统性的生产力理
论。在对李斯特将生产力视为“精神本质”的批判中,马
克思开始阐述“生产力”的内涵。马克思认为,李斯特庸
俗地将水
力、蒸汽力、马力与人力相媲美而共同视为所谓的“生产
力”,这样实则把人贬低为了创造财富的力量。马克思认
为,“生产力表现为一种无限高于交换价值的本质。这种
力量要求具有内在本质的地位……表现为非物质的”。马
克思最初提出生产力概念时,目的在于反驳贬低人的价值
的论调,更在于强调人推动、发展和驾驭生产力的主动性
他继续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最终总是归结为发挥
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归结为社会内部的分工,归结为
脑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当然,随着马克思理
论体系的完善,生产力的内涵变得更为富。有学
马克思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具有含义,其早期著作将生
产力当作“物质要总和”而将与生产资料生产工
具等而视后期著作则更近于“生产能力”的含
这并非矛盾之处作中的概念也
视为物质要在理论后期著义更为
而最终以将生产力确定为“劳动生产力”的概念。
,马克思了生产力人的本质,将人为生产
力中的主体现代工业,并进一将生产
力的作用引了社会中。中社会主义
于生产力发展的前进。
1945 时指义和
的生产力……干什么呢?就
力,解放
的生产力,解放432,并在 1956 年继续强调
“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力……社会主义所
有制,使生产力”。进而,
1984 的社会主义
述,“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马克思
主义最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本任务
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到底要体现在
的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更高一
发展生产力的基础
政治路线,是把作为重
发展生产力”。他更在 1988 9地指出,“科
学技术是一生产力。问题就持社会主
义的信念和则,发展生产力,此就必
”。中共产党一代领
从依靠革命去除压抑生产力发展的力和以科技形成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随
代表”重要思强调了中共产党始终代表中
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对于生产力发展
客观规律的把握和社会主义进新时代
以来,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
XX
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社会主义现代
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一要务。
的物质技术基础,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是生产力“质”的提
、创新技术与新兴产业实现新
21 社会
过几十,生产力的量基础具备,质量
需加快建。调整生产系、发展生产力,能为全面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新发展阶段的起点上,经济建大幅度
生产力理论的飞跃和指而加以实现。
、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条件
生产力的新质态决定与传统生产力相
较大差异此不仅需要形成认识,更需要明确承
发展动能的主力量和实现目标的内外环境。所以,当
必须依托发展引领科技创新,并在
实现价值创造,而推动生产力的跃迁螺旋上升
认识生产力的新质
生产力的形成具有多元素作用的复杂机制,随着人
展,生产力进现出量变与质变的
循环往复以蒸汽广泛使用为标
业、交通运输业的全面进第二次
学、电力、内多维度
的发展,推动人时代。第三次
发了人类向原子能、生物工程、信息科技、宇宙空间
所及变得更为广第四次
的进展程众说纷纭,在生产工具中的
疑问正将前人所未
素纳入生产力构成中。生产力体现为人们
然的能力,是时代中实现的具体劳动的合体现
革命之前的劳动者很难发现科学技术对于具体劳动的
义,资源丰裕状态下的人们也无态环境
作为生产力的一部分而加以视。并,随着社会发
展阶段的生产力
表现为影响因素或载体,而元素之间
难度大幅增加。在马克思所的时代,科学
发展为生产程中的独立因素为劳动所驾驭
以劳动资料为体,更反的技能、劳动资
料的丰度及劳动对难度。进入到 21
,生产使用的实体性范围日
广,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更为全的新质生产资料
结合、优化组合。生产力的发
现出新的质,更加具有新科学技术和创新能
力的人,以加具备发展新动能和价值创
的发展格局的构建。前富了生产力的
成,而增加了元素间的结合。对于中
质量发展的实现是一以质变发生量变积
,社会主要了当前以在传统生产
得经济增力和产业调整动力。而在“
变局加进,新一和产业变
发展”的形我国亟须生产力
成分,以生产力的质变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
力形成的在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
理与科技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
。同时,需要以性技术
比较优势性产业体系,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
水平的价值创造,发展新领
造发展新动能新而实现全要
创造人发展的有利环境。党的 XX
大报告指出,“育、科技、人是全面建社会主义现
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必须坚持科技是
产力、人一资源、创新是一动力”。劳动
是生产力发展中的握科技发展主动
动技术创新用于实。在传统社会中,低水平的生产力
劳动人量的增而实现,在初阶段的工
社会中,劳动、资源产业的发展也
的生产能力。是在以高质量发展实
现现代的进程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依
的培育和成富的人备和人力资源的
优化配是技术创新和产业
的基础,便出现有的技术、产业
模需求市以培育出有的新生产力。对于中
,新人的形成需要将人优势转化
度优势合“以人高质量发展式现代
”的发展要求,在新领置足够
作为生产力中唯一的创造性、生产资料和科技
式的创造,人的能动性的发需要构建有
育体系的建设直接关人力资本的积
所建成的世界上育体系有
的需要,是在
摘要:

党课: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同志们:新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和艰巨任务的实现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现代生产力基础,更需要发展传统的生产力理论。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在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中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

展开>> 收起<<
党课: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docx

共28页,预览9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2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