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VIP专免
2024-05-26
999+
17.19KB
2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XX 大报告中强调:“教育是国之
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中国高等教育
必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的视角下谋篇布局。通识教育注重对人的价值塑造、
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育,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优秀人才。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
国在国际舞台上对话语权的掌控、自我身份的认同等达到
了一个新高度。中国通识教育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
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凸显通识教育
的中国特色。在此形势下,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的通识
教育该如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发
挥好育人功能,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实效,亟待进一步的探索。
一、建构中国特色通识教育的缘起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体,
是对单一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反思的结果,其核心思想是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对人的价值塑造、思考能力和批
判性思维的培育。它“源自古希腊时期,中兴于文艺复兴
时期,
振兴于工业革命时期,成型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
发展于当下。”可以说,“通识教育自诞生之日起,便是
将德育作为其内在的、首要的部分来看待的”,是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深入推进,人们的
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愈加凸显,在此形势下通识教育逐渐在国内兴起。21世纪
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科技进步
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发展处于重要的
战略机遇期,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党的十六
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坚持教育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
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这是我党首次将“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
针,标志着我国教育将发生质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以来
强调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外在功用,逐渐回归教育的本质,
突出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党“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主张“实施素质教
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素质教育
由此正式被提升为国家层面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
高校通识教育亦由此获得长足发展。党的十
八大以来,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紧
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
的问题,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视人才在德
育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此背景下,通识教育也再次
被提升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然而,通识教育引进之初恰
逢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蓬勃发展时期,受此影响,中国
通识教育引进了大量西方通识课程,而这些课程看似客观
地通过整合人类智慧的结晶设计课程,实际上暗含“为谁
培养人”的问题,带有浓重的西方价值色彩。我国有独特
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
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理工类院校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确立通识教育的
“纲”和“魂”,使之成为“东方文明”课,是摆在中国
高校通识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因此,以中国精神作为中国通识教育的“纲”和
“魂”
进行课程价值目标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发挥课程
的思政育人价值,增强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向心
力和使命担当,而且区别于西方通识教育,彰显了中国通
识教育的特色。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
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精神的重要
载体,也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世世
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思想营养和实践智慧,尤其是为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文
化基因,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
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在 2014 年3 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之后,学校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高校尤其是理工
类院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的效果不甚理想,其
德育功效并未得到充分施展。因此,理工类院校的中国特
色通识教育,要特别注意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的培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理工类院校中国特色通识教育的育人功能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理工类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
内容建设课程体系,要有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思想意识,
标签: #主题教育
摘要:
展开>>
收起<<
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角下谋篇布局。通识教育注重对人的价值塑造、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育,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对话语权的掌控、自我身份的认同等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通识教育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