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X省考察学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情况报告
VIP专免
2024-05-24
999+
20.92KB
2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赴X省考察学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情况
报告
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发展壮大新型农村
集体经济,从更高层次上落实省委省政府 2023 年农业农村
重点工作。经报请厅领导批准,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组
织部分市县(区)农经站专家干部,于 4月18 日—23 日前
往X省X市、X市、X市、X市和 X市等地,考察学习集体经
济发展工作。
一、看 X:“风景这边独好”
X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全省耕地面积 4082.43 万亩,永
久基本农田 3545.43 万亩,水面面积 2500 万亩,可利用的
荒山、荒坡、荒地、荒滩、荒水等资源 530 万亩。X农业农
村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建国以来全国
两个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省份之一,是东南沿海地区重
要的农产品供应地,更是全国水稻重要产区,稻谷产量居
全国第 3位,以全国 2.1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 3.21%的粮食。
X农业发展基础扎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2624.11 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 64.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 96%、耕
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 7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2.5%;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 1059 家,
农民合作社 7.92 万家,家庭农场 9.24 万个,高素质农民
24.8 万人。X发展基础扎实,区域优势明显,产业门类齐全,
已初步形成了大米、生猪、家禽、肉牛、油菜、蔬菜、水
果、水产、茶叶、中药材等 10 大主导产业,粮食、畜牧、
水产、果蔬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元,茶叶、中药材、油茶
年产值突破百亿元。
二、悟 X:“快马加鞭未下鞍”
考察组在 X省考察期间,一路参观一路思考,一边慨叹一边
感悟。每到一地,既深入一线察看现场,又与当地农业农
村部门的同仁、村镇干部、群众深入交流讨论,探寻 X发展
壮大集体经济的工作“秘籍”。我们发现:党的XX 大以来,X
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
千方百计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加快
推动 X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考察所到地区立足资源
禀赋,找准发展定位,做实做精特色,成效显著、亮点纷
呈、硕果累累。
(一)立足区域特色,夯实产业基础。X市X县紧紧围绕打
造“X蜜桔百亿产业、X龟鳖五十亿产业”目标,坚定践行新
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出了高
质量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机制。X县委县政府通过联合基
层党支部推广“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党建+合作社+
村集体+农户示范点”的发展模式,鼓励经营主体采取土地
合作型、资源开发型、乡村服务型等农业经营模式,积极
盘活村集体资产,大力发展蜜桔、龟鳖两大优势主导产业
取得良好成效。同时,通过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
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收入挂钩的利益联结机制,
不断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走出一条符合X实际、体现
X特色、更加高效有力的党建引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带领X群众走上了“上树采蜜橘下水捞甲鱼”发家致富之路。
(二)强化“四个一”模式,乡村旧貌换新颜。X市黄洋界脚
下的神山村,曾是典型的“边”“远”“穷”小山村,贫困发生率
一度达到 30%以上。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神山村不断
探索富民强村有效路径,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户一块茶竹林、
一户一栋安居房、一户一个农家乐、一户一张保障网”的“四
个一”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香菇、黄桃、茶叶生产加工、毛
竹工艺品开发、红色旅游和农家餐饮。通过“四个一”的发展
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服务的有
机结合,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为贫困山村转
型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9 年的 38 万
元提高至2021 年的 4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 万元提
高至2.8 万元,完成了从偏远贫困山村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
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华美蝶变。
(三)选任“特聘村主任”,助力乡村振兴。X市X县针对乡
村振兴人才支撑不足、集体经济融合发展不畅、乡风文明
建设遭遇瓶颈等难题,创新开展“特聘村主任”试点工作,按
照“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原则,联系对接 X县
在外成功人士和本地优秀乡贤人才返乡担任原籍行政村“特
聘村主任”,争取他们支持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
乡风文明建设。“特聘村主任”实行县聘村用、自主自愿、双
向选择,每届任期2年,不占村“两委”班子职数、不领取待
遇报酬、不直接参与村内日常事务,主要在宣传推介家乡
参与乡村基层治理、帮扶困难群众、搭建致富平台、培育
乡村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等六个方面发挥引领作用。X县积
极发挥“特聘村主任”的才能、资金、人脉、信息等优势,探
索形成了能人引领产业发展、专家参与乡村治理、贤达涵
养文明乡风等“三种模式”。截至 2022 年,X县已聘请92 名
乡贤人才回乡担任“特聘村主任”,带动引进人才回归项目 26
个,总投资1.6 亿元,吸纳群众就业60 多人。“特聘村主任”
的试点探索,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带领X县走出
一条“乡贤有舞台、乡村能振兴,乡民得实惠”的振兴之路。
(四)开展农村土地入市,唤醒沉睡资产。X市X区潢溪镇
渡口村的韬奋小镇是中国卓越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
邹韬奋的故乡。韬奋小镇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企业运营”的
方式,创新打造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的“保护利
用”模式。集中将有历史价值的老房屋由集体收回,修建了
32 栋当地传统结构的老宅,立足于邹韬奋先生故里的文化
底蕴,打造了文旅特色韬奋小镇,倾力打造“研学基地”“寻
根圣地”“精神家园”,实现经营性收入突破 188 万。韬奋小镇
所在的渡口村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贷款,探索“阳光信贷”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实现授信650
户8955 万元,其中,53 户村民贷款 950 万元用于发展产业,
167 户村民流转 340 亩连片农田。同时,渡口村还积极推进
住房产权抵押贷款,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采取 50%贴
息的“以奖代补”模式,选取一批有意向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的
农户,通过农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的方式参与到当地经济
的发展中,让“冷资产”变成了香饽饽。
(五)合作抱团发展,演绎“东根故事”。位于 X市X市X村
的丰园苗木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合作社经
济组织为纽带,积极探索“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
农户+基地”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实施产业发展
项目,形成了“办一个合作社,兴一个支柱产业,富一方村
民”的新型产业致富格局。同时,合作社鼓励农户直接发展
产业,或以土地山林经营权、劳动力、资金入股等形式链
接到产业链上,抱团发展,实现合作社、村民共赢,合作
社每年按入股的10%给予股民分红,近几年分红金额达30
余万元。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带动周边300 余户村民创业就
业致富,年发放工资 800 余万元。合作社现已建成集油茶、
茶叶、苗木、果园、中草药五大产业万亩基地,所有产品
统一使用合作社注册的“东根故事”品牌推向市场。如今的X
村荒山变金山、山区变景区、村民变股东,村民腰包鼓了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小山村变成了秀美乡村景区,X乡亲靠
抱团发展共同演绎了精彩绝伦的“东根故事”。
摘要:
展开>>
收起<<
赴X省考察学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情况报告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从更高层次上落实省委省政府2023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经报请厅领导批准,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组织部分市县(区)农经站专家干部,于4月18日—23日前往X省X市、X市、X市、X市和X市等地,考察学习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一、看X:“风景这边独好”X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全省耕地面积4082.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545.43万亩,水面面积2500万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坡、荒地、荒滩、荒水等资源530万亩。X农业农村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省份之一,...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