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文化思想、文化建设)
VIP专免
2024-05-24
999+
27.93KB
4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文化思想、文化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崔莉
(2024 年4月26 日)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
讲话中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
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内涵和重大要求,是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境界的重大课题。
2022 年10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
首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说:“殷
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
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2023 年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
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希望大
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
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论断意蕴深厚、
导向突出,视通万里、融通古今,为强国复兴谋深虑远,
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举旗定向,充满了马克思主义政治
家的创新精神,展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的使命担当。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以大历史观、
大时代观把准中华文明发展的未来走向,是破解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各文明纷争的良方。因此,站在新的
历史起点上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需要解决建设中华民族现
代文明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其价值意蕴“有什么”,以及“怎
么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这对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
2023 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
会上,深入阐述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
题,深刻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
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
代文明。何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其本质和特征如何?与
以往的各种文明形态有何根本区别?应当探索何种建构路
径?对上述问题的追询和回答,是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这一重要概念的首要环节,也是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
设的题中之义。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就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
文化精髓”。中华文明是一个整体概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是寓于整个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廓清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课题的突出特点,首先应从中
华民
族、现代、文明这三个核心概念切入,以小见大地对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全新概念进行整体描摹。
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
华民族的历史。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突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鲜明聚焦于中华民族,具
有突出的民族属性和地域文化特色。
首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地理和文化底蕴熔铸而成的,与华夏大地的价值观念、民
族性格等共同生发,呈现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性。“中华”一
词限定了文明生发与演进的地理范围:中华即中华大地,
亦是万千中华儿女生长的土地。“中华”的“中”字通常被解释
为地理方位,指“中心”、“居中”;而“华”字的本意为“花”,后
来引申为礼服上所绣的图案纹饰。“华夏”与“中华”词义相近,
《春秋左传正义》中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
服章之美,谓之华。”《尚书正义》中记载,“冕服采章曰华,
大国曰夏”,“华夏”被解释为服饰华美的大国。衣冠华服是
礼仪与品节的象征,无论是“中华”还是“华夏”,都内含文化、
文明之意。正是这种以衣冠礼乐来指代文化的内在逻辑,
使得“中华”成为一个外延宽泛的文化概念,而非封闭的种族
概念、血缘概念。共同的语言、文字、习俗、价值
观念等文化象征物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识。
其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由中华儿女书写的文明史
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神标识。在横向维度上,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灿烂文明,是各
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文化
的交流交融史,正因如此,中华文明具备天然的包容性、
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纵向维度上,在数千年的中华各民族
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夏大地孕育了中华民族这一“自
在”的民族实体;在近代与外来侵略者抗争中,中华民族又
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根本转变,造就了如今唇齿相依、
荣辱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这一“国家—民族”概
念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国家意识和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在共同的历史记忆、精神文化和道德传统中增强了文
化认同,也必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发挥强
大合力。
最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鲜明的民族特性,与注
重个体价值的西方文明有着根本差异。照见自身须以他者
为鉴,正如梁启超所言:“何谓民族意识?谓对他而自觉为
我。”为此,应当以西方文明为参照系,在比较中把握中华
文明的突出特性,发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独特之处。
现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指向
守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脉相
承的必然通路,锚定了文明存续的根基;创新是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紧跟时代变革的必然旨归,指明了文明未来的发
展方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要回望历史、赓续传统,
更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牢牢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
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脱胎于民为邦本的农耕文明,具备
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文明是历史的产物,“如果不从源远流
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
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不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更是历史主体
的能动选择。一方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继承了农耕文明
的生态智慧,承载着文明赓续的历史必然性。数千年来历
经风雨动荡,中华文明的火种却从未熄灭,与天人合一的
群体选择及其衍生出的家国同构、兼容并包的政治文化息
息相关。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着与时俱进的
历史选择性。它并非对传统文化全盘接收,而是在传统与
现代的交汇碰撞中批判继承,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
克思主义彼此契合、相互成就,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性发展,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着眼当今时代的新形势、新使命、
新任务,具备把握面向未来的时代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当下文
化领
域的新矛盾、新课题,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中促进文化传
承与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在国内国际两
个大局相互激荡的今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正面临前
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作为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能否立
足新的历史方位、洞悉时代所向,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能否顺应时代发展,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行稳致远。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着固本培元与继古开今的辩证
统一,具备引领时代的未来可能性。当前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建设既需立足当下,同时也要放眼未来。
一方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备强烈的革命性和面向未来
的开放性。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红船、延安、西柏坡,
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
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扬着中华儿女积极进取的
昂扬斗志,滋养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另一方面,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必须经得住时代的检验,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科
学性。近代文明蒙尘的历史教训深刻表明,文明能否跟上
时代、引领时代,与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息息相关。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华文明知常达变的
优良传统有机结合,更好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不
断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界定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厘清文明演进的基本
逻辑,辨析文明的定义内涵,是透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
质的重要遵循。
何谓文明?学术界关于文明的定义有 100 多种,不胜枚
举。现代意义上的“文明”术语出现于 19 世纪30 年代的法国,
取与“野蛮”相对应的“开化”之义,用以判断社会发展阶段、
进化方式标准,并以西方为话语中心开始向世界传播。西
方学者对文明的内涵与外延有着较为详尽的论述,例如,
“(文明是)世界观、习俗、结构和文化(物质文化和高层
文化)的特殊联结”,“(文明是)一种包围着一定数量的民
族的道德环境”等,但却始终没能走出西方文明优越论和文
明阶级论的老套。
在我国,文明是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或具有较高文
化水平,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还指使人类脱离
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的集合,包括语言、
文字、宗教、艺术、科技、城市、乡村、家族和国家等要
素。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
文明是生产力发展
状况和社会交往关系的反映。文明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
是持久的并不断演进的。文明的演进是一个包含对抗和矛
盾的历史的实践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历史发展为脉络
以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为基线,将人类文明史划分
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借助术语“革命”揭示了文明演进的本质,即生产方式与生产
资料的更迭。
当前,人类文明已超越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
文明三种形态,正不断向信息文明转型发展。在此背景下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承担着推动中华文明与信息时代生
产力水平相适应的重大任务,要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
大国文明观,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革命性
转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三个基础概念的基础上,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更加明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中华民
族现代化的物质条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制度体系、
价值观念、文化艺术。立足当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的核心要义,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在党的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起步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
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实现中华文
明的现代化转型和发展。
中华文明是一个整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
整体中历史地连续发展和创新创造的文明成果总和。中华
文明可以分为辉煌的古代文明、蒙尘的近代文明和走向复
兴的现代文明。当今走向复兴的现代文明是寓于中华文明
整体之中、一个具有丰富现代性内涵的历史文化概念。因
此,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必须将其置于
中华文明整体建设中。
(二)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需要把握四个关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定是保持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突出
特性的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予了中华文明突出
特性以现代化的形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
需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何落点于文明而非文化?这就要
求廓清二者的基本界分。概言之,对比文化,文明更具整
体性和持久性。
首先,文明是一个有机整体,它蕴含着文化的内涵,
是文化的更高表现形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文明
乃是整体……在这个整体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
素都保持着一种非常美好的平衡关系。”文明不仅包括礼仪
规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还涵盖了科学技
术、政治制度和艺术造诣,是一个民族世界观、价值观和
方法论的总和。一个文明是一个最广泛的文化实体。
其次,文明是一个持久的、渐进的历程。文化可能应
时而生、转瞬即逝;而文明的孕育则需要长期的沉淀和积
累,常常要以百年、千年来计。中华民族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文化思想、文化建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崔莉(2024年4月26日)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内涵和重大要求,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课题。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首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