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交流材料
VIP专免
2024-05-22
999+
15.23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交流材料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生存与
发展积淀了持久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始终是
激昂的主旋律。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是民族
复兴的主力军,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大学生群体中
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作用,在以理服人中巩
固爱国根基
课堂教学是高校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通过知
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是高校爱国
主义教育的基本任务。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专业课,
都应当更加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满足大学生获取爱国
主义知识的需要。
1.在教学目标上,推动整体性目标与个性化成长相结
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始终贯彻“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
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
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
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这一教学
目标。由于学科背景、知识结构、个人境遇等客观原因,
大学生个体对爱国主义学习的思想期待有所不同,高校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要关照具体教学对象,形成
分对象、分层次的
目标。高校要注重把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性目标与大
学生个性化成长相结合,在推动整体性目标实现的前提下,
充分把握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学习期待,使教学的深度、
广度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依据专业、年级的不同
与课程思政开展协同育人;依据生源、民族的不同与思政
工作开展协同育人;依据年龄、性别的不同与心理教育开
展协同育人”,切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在教学内容上,推动理论学习与历史文化、时代发
展相结合。在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中,重点是要讲清楚爱国
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要让大学生从理论上明晰,从情感上感知中国共产党为什
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第一,要将“四史”学习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加强学习党史、
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使大学生通过
对历史的解读,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把握历史必然性,
学会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宏观
视野,理解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弄懂爱
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第二,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迅速发展、美
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唱衰诋毁中国、企图分裂中国等复杂的
国际形势,应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意识形态分歧和西方国
家背后的政治意图,提高大学生抵御思想蛊惑,保持清醒、
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三,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奋斗目标和
前进方向,促进大学生理解新的历史方位下党和政府的治
理逻辑,充分认识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国人民在
新时代最庄严的使命担当,从而将自己的命运和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结合在一起,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合格接班人。
3.在教学模式上,推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已然成为
是一种重要教学模式。高校必须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契
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翻转课
堂等形式打造高质量爱国主义教育线上课程,使线上线下
互相补充。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可以通过网络教
学平台,收集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主动了解大学生思想
动态和行为表现,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将大学生关切
的问题转化为可便捷获取的学习素材。另外,可以通过查
看学生对网络课程和视频资源的观看时长、互动平台的问
题解答频次等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爱国主义教
育的针对性。与此同时,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其自
主收集与爱国主义相关材料,以录制微视频等方式积极参
与互动。爱国主义教育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不断增加新
标签: #教育工作
摘要:
展开>>
收起<<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交流材料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积淀了持久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是民族复兴的主力军,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作用,在以理服人中巩固爱国根基课堂教学是高校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通过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任务。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专业课,都应当更加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满足大学生获取爱国主义知识的需要。1.在教学目标上,推动整体性目标与个性化成长相结合。新时代爱国...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