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学习教育交流发言材料:党员干部的个人廉政须练好三种功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5-21
999+
20.24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纪学习教育交流发言材料:党员干部的个人廉政须练好
三种功
同志们:
今天,我就进一步抓好党纪学习教育,谈一些个人的学
习体会和认识,和大家一起讨论,有些观点不一定准确,
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特别
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总书记的领导班子,
对反腐败工作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郑重宣誓坚决抵制腐
败不断吹响反腐败斗争的号角,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
任何人无论职务高低,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
查处,决不姑息,党内、军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
地。各类贪官正相继被曝光、被查处,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正不断得到有效的恢复,人民对消除腐败、扭转风气寄予
的厚望正逐步得以实现。作为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廉洁自律?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首先要练好思想上的“内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念动
摇是最根本的动摇。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
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构建预防腐
败的防火墙。我认为在思想上:
一要看境界。思想防线牢不牢,要看思想境界高不高。
境界是一种修养,一种情操,它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学习。
领导干部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
责任,当成一种人生修养,当成一种自觉追求,多一些学
习思考,多一些调查研究,不因条件变好、地位升高、权
力增大、事务繁杂而疏懒学习、放弃学习,才能不断夯实
廉政思想基础。要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先进理论;要贴近实际,大力吸取优秀廉政思想内
涵。当前很多领导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一个根本的原因
就是放松学习。
案例:厦门远华案件中落马的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
前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嘉廷,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
在自己的忏悔录中都认为自己的堕落,首要就是放松了思
想学习。胡长清在自悔时说:“我不学习,迷失了政治方
向,由于学得少,学不进,头脑空虚,思想就贫乏。我完
全放松了学习,平时学习一点,也是应付工作之需,装潢
门面,看文件一目十行,听传达一听了之。”
二要克欲望。古人云: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欲望
是人最大的敌人。领导干部也有七情六欲,随着手中的权
力越来越大,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经受的诱惑也越来越
大,思想的“杂质”往往会越来越多,一些领导干部也因
此经不起“糖衣炮弹”攻击而“翻身落马”。领导干部的
情趣爱好,是时风的向标,世风的源头。领导干部相当于
一个公众人物,他的情趣爱好是其生活作风的反映,往往
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开好的风气不易,但开坏的先河,
就会有人趋之若鹜,这是人容易走向堕落的天性决定的。
案例:广东省湛江原市委书记陈同庆,人送绰号“三敢
书记”,何谓“三敢”?就是“什么酒都敢喝,什么钱都
敢收,什么人都敢用”。这位大人还嗜好饮用美国的蓝带
啤酒,于是百姓又加授“蓝带书记”。他把会喝酒、酒量
大作为选拔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号称“喝得满地爬,这
样的干部要提拔”。河北阳原县原县委书记张新政嗜赌如
命,群众称其为“麻将书记”,称县委、县政府班子是
“麻友执政”。当地有一首顺口溜:“要想进班子,必须
上摊子(即上麻将桌),上不了摊子,休想进班子。”
三要防微杜渐。“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
亏大德。”小节一松,大节难保。一是领导干部要慎思。
“领导干部高位、高危”,必须常思自己的身份,深思自
己的身份,慎思自己的身份,时刻想到自己是领导干部,
必须要有良好的品质,要想事、干事,不要混事、误事,
更不能整事、乱事;要求奉献,不求索取。小事小节是党
员干部个人品德的反映,也是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
面镜子。群众、职工正是通过那些发生在我们党员干部身
上的小事小节,例如是否大吃大喝、公物私用、收受礼物
等等,来评价我们党员干部的。一个在小事小节上过不了
关的党员干部,也很难在大事大节上过得硬。有个寓言说,
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者感到委屈,发牢
骚说:“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
不公平了!”盗牛者对他说:“别说了,我走到这一步也
是从偷针开始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由
小变大,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人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腐
败分子,其走向腐化堕落大多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开始的。
很多违纪党员干部也是积小错铸大错,最后受到了党纪政
纪处分。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
大洞吃苦”。这都是至理名言,我们一定要牢记。二是领
导干部要慎言。坚持说实话、真话、有意义的话,说有利
于团结的话、鼓劲的话、顺气的话,而不说假话、官话、
荒唐话和无原则、低品位的话。说话要注意身份、场合、
时机,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绝不能想怎么说就
怎么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更不能说有损于党的形象、
有悖于党的政策、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话。三是领导干部
要慎始。也就是说,要守住第一道防线。案例:明朝御史
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张瀚初任御
史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廷相给他描述了一桩见闻:昨日
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安街时,
还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
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就是不再有顾虑、不再
珍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
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
身不敢忘”。后来,张瀚升任明朝吏部尚书,建树颇多,
我想与他牢记这些话不无关系。这个故事说明,人一旦
“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
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从此便
“不复顾惜”了。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也是这样,他们起先
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能够做到清正廉洁,偶然一不小心踩
进“泥坑”,就从此放弃了自己的操守,破罐子破摔了。
“小节不拘,终累大德”,许多违法犯罪大都是从一些小
事开始的,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最后以至于身不由己、
欲罢不能,一发而不可收。案例:重庆市巫山县交通局原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纪学习教育交流发言材料:党员干部的个人廉政须练好三种功同志们:今天,我就进一步抓好党纪学习教育,谈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和认识,和大家一起讨论,有些观点不一定准确,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总书记的领导班子,对反腐败工作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郑重宣誓坚决抵制腐败不断吹响反腐败斗争的号角,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任何人无论职务高低,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党内、军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各类贪官正相继被曝光、被查处,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正不断得到有效的恢复,人民对消除腐败、扭转风气寄予的厚望正逐步得...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